社会言
小说格调较低,因为故事集中,又是长篇,光靠一点事实不够用,不得不用创作来补足。一创作就容易“三底门答尔”,传化,幻想力跳不出这圈子去。但是社会小说的遗风尚在,直到四十年代尾,继张恨水之后也还有两三本真实
较多。那时候这
流早已过去,完全不为
注意。
一个是上海小报作者的长篇连载,出单行本,我记
实在太
,
名书题全忘了,只知道是个胖子,常被同文嘲骂“死大块
”——比包笑天晚一二十年,专写上海中下层阶级。
这一篇写一个舞
嫁给开五金店的流氓,私恋一个家累重的失业青年,作为表兄,介绍他做帐房,终于与流氓脱离预备嫁他,但是他生肺病死了。这样平淡的结局意想不到地感动
。此外北方有一本写北大一个洗衣
,与一个学生恋
而嫌他穷。作者姓王。又有个大连的现代钗
凤故事,着着都近
理,而男主
翁泄气得谁也造不出来,看来都是全部实录。
社会小说在全盛时代,各地大小报每一个副刊登几个连载,不出单行本的算在内,是一
洪流。是否因为过渡时代变动太剧烈,虚构的小说跟不上事实,大众对周围发生的事感到好?也难说,题材太没有选择
,不一定反映社会的变迁。小说化的笔记成为最方便自由的形式,
物改名换姓,下笔更少顾忌,不像西方动不动有
控诉诽谤。写
院太多,那是继承晚清小说的另一条路线,而且也仍旧是大众憧憬的所在,也许因为一般
太没有恋
的机会。有些作者兼任不止一家小报编辑,晚上八点钟到报馆,叫一碗什锦炒饭,早有电话催请吃花酒,一方面“手民索稿”,写几百字发下去——至少这是他们自己笔下乐道的理想生活。小说内容是作者的见闻或是熟
的事,“拉在篮里便是菜”,来不及琢磨,倒比较存真,不像美国的内幕小说有那么许多讲究,由俗手加工炮制,调
罐
的防腐剂、维他命、染色,反而原味全失。这仿佛是怪论——在西方近
有这句话:“一切好的文艺都是传记
的。”当然实事不过是原料,我是对创作苛求,而对原料非常
好,并不是“尊重事实”,是偏嗜它特有的一种韵味,其实也就是
生味。而这种意境像植物一样娇
,移植得一个不对会死的。
西谚“真事比小说还要怪”——“真事”原文是“真实”,作名词用,一般译为“真理”,含有哲理或教义的意味,与原意相去太远,还是脑筋简单点译为“真事”或“事实”
比较对。马克。吐温说:“真事比小说还要怪,是因为小说只能用有限的几种可能
。”
这话似是而非。可能
不多,是因为我们对这件事的内
知道得不多。任何
况都有许多因素在内,最熟悉内
的也至多知道几个因素,不熟悉的当然看法更简单,所以替别
出主意最容易。各种因素又常有时候互为因果,都可能“有变”,因此千变万化无法逆料。
无穷尽的因果网,一团
丝,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隐隐听见许多弦外之音齐鸣,觉得里面有
度阔度,觉得实在,我想这就是西谚所谓thergoftruth——“事实的金石声”。库恩认为有一种民间传说大概有根据,因为听上去“内脏感到对”(“llyrght”)。是内心的一种震
的回音,许多因素虽然不知道,可以依稀觉得它们的存在。
既然一听就听得出是事实,为什么又说“真事比小说还要怪”,岂不自相矛盾?因为我们不知道的内
太多,决定
的因素几乎永远是我们不知道的,所以事
每每出
意料之外。即使是意中事,效果也往往意外。“不如意事常八九”,就连意外之喜,也不大有白
梦的感觉,总稍微有点不对劲,错了半个音符,刺耳,粗糙,咽不下。这意外
加上真实感——也就是那铮然的“金石声”——造成一种复杂的况味,很难分析而容易辨认。
从前
看社会小说,与现在看纪录体其实一样,都是看点真
实事,不是文艺,
胃简直从来没变过。现在也仍旧喜欢看比较可靠的历史小说,里面偶尔有点生活细节是历史传记里没有的,使
往,触摸到另一个时代的质地,例如西方直到十八九世纪,仆
都不敲门,在门上抓搔着,像猫狗要进来一样。
普通
不比历史
物有
左一本右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写他们,因而有立体的真实
。尤其中下层阶级以下,不论过去现在,都是大家知道得最少的
,最容易概念化。即使出身同一阶级,熟悉
形的,等到写起来也可能在怀旧的雾中迷失。所以奥斯卡。路易斯的几本畅销书更觉可贵。
路易斯也是社会
种学家,首创“贫民文化”(cultureofpoverty)
这名词,认为世代的贫穷造成许多特殊的心理与习俗,如只同居不结婚,不积钱,
买不必要的东西,如小摆设等。这下层文化不分国界,非洲有些部落社会除外。他先研究墨西哥,有一本名著《五个家庭》,然后专写五家之一:《桑协斯的子
》(“thechofsnchez”),后者一度酝酿要拍电影,由安东尼昆、苏菲亚罗兰饰父
,不幸告吹。
较近又有一本题作《拉维达》(vd”)是西班牙文“生活”,指皮
生涯,就像江南
用“做生意”作代名词,写玻多黎各一个
家,母
都当过娼
,除了有残疾的三妹。作者起初选中这一家,并不知道这一层,发现后也不注重调查“生活”,重心全在他们自己的关系上。其间的“恩怨尔汝来去”也跟我们没什么不同。
内容主要是每
自述身世,与前两本一样,用录音带记下来,删掉作者的问句,整理一下。自序也说各
吻不同,如闻其声。有个中国社会学家说:“如果带着录音器去访问中国
就不行。”其实不但中国
,路易斯的自序也说墨西哥
就比玻多黎各
有保留。大概墨西哥到底是个古国,玻多黎各也许因为黑
血
的成份多,比较原始。怪的是《拉维达》里反而是

没遮拦,几个男
——儿子
婿后父——都要面子,说话很“四海”,
吹,议论时事常有妙论,想
非非。也许是
更受她们特殊的环境的影响,男
与外界接触多些,所以会说门面话,比较像别国社会地位相仿的
,反正看着眼熟。
福南妲讲她同居的男子死了,回想他生前,说:“他有一样不好:他不让我把我的孩子们带来跟我们一块住。”下一页她叙述与另一个
同居:“我们
两年非常快乐,因为那时候我的孩子们没跟我一块住。”前后矛盾,透露出她心理上的矛盾,但是闲闲道出,两次都是就这么一句话,并不引
注意,轻重正恰当。她根本不是贤妻良母型的
,固然也是环境关系,为了孩子们也是怄气,稍大两岁,后父又还对长
有野心。
长
索蕾妲是他们家的美
,也是因为家里实在待不下去,十三岁就跟了三十岁的亚土若,“
得他发疯”,他到手后就把她搁在乡下,他在一家旅馆酒
间打工,近水楼台,姘
,赌钱,她一直疑心他靠
吃饭。他开过小赌场,本来带几分流气。几次闹翻了,七八年后终于分开,她去做
养活孩子们——她先还领养了个跛足
婴,与自己的孩子一样疼。他一直纠缠不清,想靠她吃饭,动小刀子刺伤了她,被她打
。但是她贴他钱替他照顾孩子,倒是比娘家
尽心。她第一次去美国,拖儿带
投亲,十分狼狈,一方面在农场做短工,还是靠跟一个个的同乡同居,太受刺激,发经病
院,遣送回籍。断羽归来,家里
冷遇她,只有前夫亚土若对她态度好,肯帮忙。所以后来她在纽约,病中还写信给他,不过始终拒绝复合。
亚土若谈他们离异的经过,只怪她脾气大,无理取闹,与小姨子挑唆。直到后半部她两个妹妹附带提到,才知道她和他感
有了裂痕后也屡次有外遇,他有一次回家捉
,用小刀子对付她,她拿出他的手枪,正要放,被他一把抓住她的手,子弹打中她的手指。她告诉法官是他开枪,判监禁六个月。他实在制伏不了她,所以不再给钱,改变主张想靠她吃饭。原来他是为了隐瞒这一点,所以谎话连篇,也很技巧,例如本是为了捉
坐牢,他说是回家去拿手枪去打死一个仇
,索蕾妲劝阻夺枪,误伤手指,惊动警察,手枪没登记,因此
狱。
狱期间恐怕她不贞,因为囚犯的妻子大都不安于室,而且这时期关于她的流言很多。他一放出来就对她说:“我们这次倒已经分开很久了,不如就此分手。”
但是她哭了,不肯。一席话编得面面俱到。
故事与
物个
的发展如同抽茧剥蕉。他写给两个小
儿的信——有一个不是他的——把她们捧成小公主。孩子们也是喜欢他,一个儿子一直
愿跟他住在乡下。索蕾妲姊弟有个老朋友马赛罗也说他确实给这些孩子们许多父
。旁
眼中看来,他身材瘦小,面貌也不漂亮,只有丈母娘福南妲赏识他有胆气。但是他做流氓没做成,并且失业下乡孵豆芽,感慨地说他无论做什么事结果都失败了。
索蕾妲去美之前
上了一个贼,漂亮,热
,但也是因为他比周围的
气派大些。是她最理想的一次恋
,同居后不再当娼
。有一天晚上他去偷一家店铺,是他们这一伙不久以前偷过的,这次店主在等着他。他第一个进去,店主第一枪就打中他的胸部,同党逃走了。
第二天她跟着他姑母去领尸,到医院的太平间,尸身已经被解剖,脑子都掏了出来搁在心
上,她拥抱着他,发了疯,一个月
事不知。
据她的九岁养
说:是他去偷东西,被警探包围,等他出来的时候开枪打死的。她二妹说的又不同:他无缘无故被捕,装在囚车里开走了,过了些天才枪毙,索蕾妲两次都晕厥过去。照这一说,大概是他犯窃案的时候杀过
,所以处死刑。索蕾妲讲的最罗曼谛克。她母亲的姨妈本来说她
扯谎,自述也是有些地方不实不尽。反正不管是当场打死还是枪决,都不是死因不明,用不着开膛
肚检验,而且连大腿都剖开了,显然是医学研究,不是警方验尸,地点也不会在医院太平间。如果是把罪犯的尸首供给医校解剖,也没那么快。看来这一节是她的狂想。她后来病中担忧死了没
收尸,给送去解剖,宁可把遗体赠予波多黎各热带疾病研究院,不愿白便宜了美国
:“让他们拿他们自己的
去做实验。”念念不忘解剖,也许是对于卖身的反感与恐怖压抑了下去,象征
地联想到被解剖。她发
病的时候自己抹一脸屎,似乎也是谴责自己。她第二次还乡,衣锦荣归,在纽约跟一个同乡水手边尼狄托同居,自己又在小工厂做工,混得不错。但是她家里觉得她攀高,嫌脏,老是批评这样那样,相形之下使
心里难受。带来的礼物又太轻,都对她淡淡的,边尼狄托又不替她做脸,喝得醉猫似的,她认为“那是我一生最不快乐的一天”。他先上船走了,她在娘家过年,与卖笑的二妹一同陪客
出去玩,除夕一晚上赚了五十元美金。在纽约也常需要捞外快贴补家用。
同一件事在她弟弟
中,先说边尼狄托待他姐姐好。“有一天我去看他们,他们吵了起来。是这样:她回波多黎各去了一趟,边尼狄托发现她在那边跟一个美国
睡过。她还是个有夫之
!但是那次边尼狄托
了件事,我不喜欢。他等我回去了之后打她。这我不喜欢。
我可从来没跟他提起过。夫妻吵架,别
不应当
一脚。我后来倒是跟索蕾妲说过。我告诉她她做错了事,她要是不改过,以后我不去着她了。我说不应该当着我的面吵架。夫妻要吵架,应当等没
的时候。“
这一段话有点颠三倒四,思路混
。他只怪他姐夫一件事:等他走了之后打老婆——是怪他打她,还是怪他等他走了才打?同页第一段述及姊夫打姊姊,他不
涉;姊夫打二姊,虽然是二姊理亏,他大打姊夫。可见他并不反对打老婆,气的是等他走后才打。但是如果不等他走就打,岂不更叫他下不来台?等他走了再打,不是他告诫大姊的话:等没有
的时候再吵架?
下一页他说:“我不喜欢我的姊姊们。她们光是一个男
从来不够。她们喜欢寻欢作乐。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是
我的姊妹们。我不让任何
当着我说她们的坏话。有时候我甚至于梦见她们”他常梦见在泥潭里救出索蕾妲,她满身爬着蛇。前文自相矛盾处,是他本能地卫护姊姊,迁怒姊夫。书中
常有时候说话不合逻辑,正是曲曲达出一种复杂的心理。“
这种地方
浅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好处。旧小说也是这样铺开来平面发展,
多,分散,只看见表面的言行,没有内心的描写,与西方小说的纵
成对比。纵
不一定
。
心理描写在过去较天真的时代只是“三底门答尔”的表白。此后大都是从作者的观点
代动机或思想背景,有时候流为演讲或发议论,因为经过整理,成为对外的,说服别
的,已经不是内心的本来面目。“意识流”正针对这种倾向,但是内心生活影沉沉的,是一动念,在脑子里一闪的时候最清楚,要找它的来龙去脉,就连一个短短的思想过程都难。记下来的不是大纲就是已经重新组织过。一连串半形成的思想是最飘忽的东西,跟不上,抓不住,要想模仿乔伊斯的来之笔,往往套用些心理分析的皮毛。这并不是低估西方文艺,不过举出写内心容易犯的毛病。
奥斯卡。路易斯声明他这书是科学,不是艺术。书中的含蓄也许只是存真的结果。前两本更简朴,这一本大概怕味道出不来,特加一个新形式,在自序中说明添雇一个墨西哥下层阶级
助手,分访母
子媳,消磨一整天,有时候还留宿,事后记下一切,用第三
称,像普通小说体裁,详细描写地段房屋,
物也大都有简单的描写。几篇自述中间夹这么一章,等于预先布置舞台。
第一章,萝莎去探望福南妲,小
儿克茹丝初出场:“克茹丝十八岁,皮肤黑,大约只有四嫡九导高。她一只腿短些,所以瘸得很厉害。脊骨歪斜,使她撅着
,双肩向后别着,非常不雅观。”她给母亲送一串螃蟹来:“‘有个
在那儿兜来兜去卖,他让我买便宜了,’克茹丝说。‘他大概是喜欢我,反正他也就剩这几只了。’”
谈了一会,她说她要去推销奖券:“不过我要先去打扮打扮。卖东西给男
就得这样。
他们买东西就是为了好对你看。“
她家里
都没答这碴。不久她销完了回来了,已经换过衣服,穿着
红连衫裙,领
挖得极低,鞋也换了
红夹绿两色凉鞋。“她虽然身体畸形,看着很美丽。”这是萝莎的意见,说明克茹丝并不完全是自以为美。萝莎从来不下评语,这也许是唯一的一次,因为实在必需,不说是真不知道。意在言外的,是这时候刚发现她
感。丰艳的少
的肢体长在她身上,不是没有吸引力,难免带着一种异样的感觉。克茹丝的遭遇当然与这有关。
至于为什么不直说,一来与萝莎的身分不合,她对这家
家始终像熟
一样,虽然冷眼旁观,与书中
自述的距离并不大。在这里,含蓄的效果最能表现
常生活的一种浑浑噩噩,许多怪
怪事或惨状都“习惯成自然”,出之于家常的
吻,所以读者没有牛鬼蛇“游贫民窟”(slummg)的感觉。
但是含蓄最大的功能是让读者自己下结论,像密点印象派图画,整幅只用红蓝黄三原色密点,留给观者的眼睛去拌和,特别鲜亮有光彩。这一派有一幅法国名画题作《赛船》,画二男一
,世纪末装束,在花棚下午餐,背景中河上有
划小船竞渡,每次看见总觉得画上是昨天的事,其实也并没有类似的回忆。此外这一派无论画的房屋街道,都有“当前”(m.dcy)的感觉。我想除了因为颜色是现拌的,特别新鲜,还有我们自己眼睛刚做了这搅拌的工作,所以产生一种错觉,恍惚是刚发生的事。看书也是一样,自己体会出来的书中
事格外生动,没有古今中外的间隔。
《拉维达》等几本书在美国读者众多,也未见得会看夹缝文章,不过一个笼统的印象,也就可以觉得是多方面的
生,有些地方影影绰绰,参差掩映有致。也许解释也是多余的,我是因为中国小说过去有含蓄的传统,想不到反而在西方“非文艺”的书上找到。我想那是因为这些独白都是天籁,而中国小说的技术接近自然。
太久没有发表东西,感到隔膜,所以通篇解释来解释去,罗唆到极点。以前写的东西至今还有时候看见书报上提起,实在自己觉得惭愧,即使有机会道谢,也都无话可说,只好在这里附笔致意。
(一九七六年)
谈看书后记上次谈看书,提到《叛舰喋血记》,稿子寄出不久就看见新出的一部画册式的大书《布莱船长与克利斯青先生》,李察浩(hough)著,刊有其他著作名单,看来似乎对英国海军史特别有研究。自序里面说写这本书,得到当今皇夫
丁堡公爵的帮助。叛舰逃往辟坎岛,这小岛现代也还是在
船航线外,无法去,他是坐
皇的游艇去的。前记美国名小说家密契纳与夏威夷大学戴教授合著一文,替船长翻案,这本书又替大副翻案。这些书我明知陈谷子烂芝麻,“只可自怡悦”,但是不能不再补写一篇,不然冤枉了好
。
原来这辟坎岛土地肥沃,四季如春,位置在热带边缘上,因此没有热带岛屿恼
的雨季。以前住过土
,又弃之而去,大概是嫌小,感到窒息,没有社
生活。西方有个海船发现这小岛,找不到港
,没有登陆。克利斯青看到这段记载,正合条件,地势高,港
少,容易扼守,树木浓密,有掩蔽。而且妙在经纬度算错了几度,更难找。到了那里,白
滔天,无法登岸,四周一圈珊瑚礁,铁环也似围定。只有一处悬崖下有三丈来长一块沙滩,必须瞄准了它,从一个弯弯扭扭的珊瑚礁缺
进去,把船像只箭直
进去,确是金城汤池。
他起先选中土排岛,也是为了地形,只有一个港
,他看定一块地方建筑堡垒,架上船上的炮,可以抗拒追捕英舰,一方面仍旧遥奉英王乔治三世,取名乔治堡,算是英殖民地。
先到塔喜堤去采办牲畜,也是预备多带土
去帮同镇压当地土著,但是只有寥寥几个男子肯去,
更不踊跃。二十几个叛党中只有四个比较
专一,各有一个塔喜堤
自视为他们的妻子,包括绮萨贝拉。除了这四个自动跟去,又临时用计骗了七个,带去仍旧不敷分配。没有
的水手要求准许他们强抢土排岛
,克利斯青不允,一定要用和平的手段。他们不服,开会让他们民主自决,六个
要回塔喜堤。
他保证送他们去,说:“我只要求把船给我,让我独自去找个荒岛栖身,因为我不能回英国去受刑,给家里
丢脸。”同伙唯一的士官
德华杨发言:“我们再也不会离开你的,克利斯青先生!”有
附和,一共八个
仍旧跟他。
为了缺少
而散伙,
仍旧成问题。把解散的
员送到塔喜堤,顺便邀请了二十几个土著上船饮宴,有男有
。
克利斯青乘夜割断铁锚绳索,张帆出海,次晨还推说是访问岛上另一边。近午渐渐起疑,发急起来,有一个年青的
竟奋身一跃,跳下楼船,向遥远的珊瑚礁游去,别
都没这胆量,望洋兴叹。一共十八个
,六个男
,内中有两个土排岛
,因为与白
关系太密切,白
走了惧祸,不得已跟了来。但是有六个
年纪太大,下午路过一个岛上来了只小船,就
给他们带了去,剩下的
都十分羡慕。
船上第一桩大事是配封,先尽白
选择,原有配偶的四
中,只有水手亚当斯把他的简妮让给美国籍水手马丁,自己另挑了一个。九个白
一夫一妻,六个土
只有一个有
,两个土排岛
共一个妻子,其余三
共一个。他们风俗向来
漫惯了的,但因此倒也相安无事。
船过拉罗唐珈岛,这岛屿未经发现,地图上没有,但是
稠密,不合条件。克利斯青也没敢停留太久,怕这些
逃走。到了辟坎岛,水手琨托提前放火烧船,损失了许多宝贵的木材不及拆卸,也是怕她们乘船逃走。她们看见烧了海船,返乡无望,都大放悲声,连烧一天一夜,也哭了一天一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