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
又紧张起来。
“所以……”大汉丞相居高临下,俯瞰着柔弱的太后和年少的天子:“臣斗胆,请太后往南陵,至薄太后陵前思过……”
若在过去,王太后若听到张越这么说,恐怕就是撞死在这里,也是不肯答应的。
这个
,虽然心眼多,权力欲大。
但对刘进,却实在是一片真心!
反正这么多年来,年年刘进‘忌
’王太后都要在宫中设祭,常常抱着刘进留下的衣冠哀伤数
。
论用
之
,不在史皇妃之下。
所以,尽管当年刘进‘葬身火海’的时候,这位太孙妃才十九岁,正值青春年少,却为刘进足足守了十余年的活寡。
也是这个原因,张越才不敢告诉这位太后,皇太孙还在世的消息。
怕的就是,这个太后听闻之后,直接搬去南陵,陪刘进去了。
若是如此,这天下还不知道会怎么议论。
说不定未来史书上,他张子重要和曹阿瞒比肩了。
但现在,问题却不大了。
王太后这个太后是铁定不能再做了。
废而立史皇妃,天下
也说不出什么不对。
王太后听着,狂喜不已,连忙道谢:“丞相大恩,本宫永难忘怀!”
说着就打算收拾东西,带上
马,直扑南陵,去和丈夫团聚。
张越连忙叫住她:“太后莫急,有个事
,还请太后做好心理准备……”
“虽然古
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然,我汉家却是以‘壹刑者,刑无等级’为制度……”
“故,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太后的几位兄弟,涉嫌谋反、
天下……臣不得已,不得不加罪于其等……”
“当然,依制度,太后和陛下可特赦之……但同样依照度,此等大罪,即使特赦,也只能免死,但依然免不了掳夺一切名爵,流放海外蛮荒之罚……”
“未知太后是欲赦之,还是?”
王太后听着,低下
去,道:“若丞相愿意开恩,还是赦免了吧……”
“活着,总比死了强……”
张越笑了。
确实,很多时候,活着比死了强。
但绝不包括大汉流放海外这种惩罚!
因为……
在现在流放海外,在绝大多数
况下,都等同于发配荒岛挖鸟粪石。
要知道,这可是重体力活,而且是在热带海岛,方圆千里都是大洋。
岛上的
,除了少数监工和按期来运鸟粪石的官吏外,就是一群在那里已经服役很久的罪犯、刑徒。
这些
早就在岛上憋死了。
这时候,长安送来一批细皮
,养尊处优的皇亲国戚……
张越已经能想象到,那些
的兴奋与狂喜了。
待王太后告退,殿中就只剩下了小皇帝和史皇妃了。
张越首先对史皇妃恭身一礼,然后看着小皇帝,摇了摇
,道:“陛下,您让臣可真是有些难办……”
小皇帝低着
,道:“朕,全凭丞相处置……”
“
天下者,非社稷主……”
“
社稷者,非孝子贤孙也……”
“陛下,您今
两条全犯了啊……”
“若未来再犯……您叫臣与天下
,如何对待您呢?”
小皇帝顿时恐惧万分的看向自己的生母,史皇妃则轻轻的走到儿子身旁,抱住了小皇帝。
“陛下,臣已经想过了……”张越却是不管不顾,继续说道:“也与臣僚们商议过了……”
“陛下年少,轻信贼臣,有所行差踏错,这是可以宽恕和理解的……”
“毕竟,您年少,无知,而且心智不成熟……”
“臣与臣僚,也无意将现在的事
和问题,都推到陛下身上……”
“这既让臣等显得无能,也让臣等看起来很蠢,更会让天下
看轻陛下与大汉……”
“只是,为了防止未来再出现此类事
……臣与太傅及诸位执政大夫商议……”
“群臣皆以为:凡事立则兴不立则废,故圣王治法,为天下准绳,祖宗定制为万世之基!”
“天下长治久安,社稷稳定长盛,及陛下您的名声与功业着想……”
“臣斗胆,请陛下授权于臣,为陛下及天下,立天子之法!”
“明功过,定事权,约纲纪,理大义,大小之事,皆定其律……”
“法立之后,当明告天下,著于竹布,上告于天,而下祷于民,群臣诸侯共誓之:不如法,天下共击之,
皆诛之!”
小皇帝闻言,满脸震惊。
左右侍卫将官,一脸不可思议。
自古以来,只闻有百姓犯法,官府责之,官吏犯法,大臣刑之,大臣犯法,天子罚之。
何曾有闻,天子有法,且天子犯法,也要受罚、受责、受刑?
但仔细想想……
很多侍从将官的眼睛都亮了。
内心
处更是按捺不住的激动起来。
因为,延和后,天下舆论解禁,民智大开,思想领域的斗争与争夺,尤其激烈。
特别是随着黄老学派、法家、墨家等百家归来,与儒家展开大
斗。
儒家内部更是斗成一锅粥。
于是,出现了‘我注诗书’的思
。
有良心的‘经义发明家’遍地开花,各种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先贤之义,也随处可见。
但,这些都是些杂音和表象。
真正占据主流的,依然是学术和思想层面的辩论与
锋。
孔子讲忠义,孟子曰仁恕,韩非子说五蠹,论以法为教,老子谓之无为,墨翟以兼
、三表。
但忠义是忠君、忠天下还是忠社稷呢?
仁恕是仁恕百姓、贵族还是所有
一律平等?
以法为教,怎么教?
无为究竟该怎么有为?
兼
,兼的是谁,
又如何定义?三表法说的三个原则,又该如何定义?到底古之圣王都是谁?他们又怎么说的?到底天下百姓和士民,如今又需求什么?如今天下有那些利弊?
每一个
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想法。
受到这些诸子百家思
的影响,汉家高层,特别是顶层的贵族中的
英,脑海中的某些地方,其实早已经生出了大逆不道的念
。
最典型的莫过于,张越前不久连发《论君》三篇。
但天下大儒和长安贵族,特别是军功贵族们一言不发。
为什么?
要知道,儒家素来
铁。
尤其是公羊、谷梁等学派,出了名的都是铁
娃。
而墨家
铁不亚儒家,战国时就盛行‘为义而死,死不旋踵’。
而张越的文章发出去后,这些
铁娃却都没有来怼他这个丞相。
这就只能说明,过去十余年,张越做的很对!
他说出了很多
不敢说的话。
所以,大家都是在私底下悄悄鼓掌,然后悄悄的观察。
于是,张越知道,给皇权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现在,他要做的只是,告诉天下
——天子亦当有法可制。
然后,再由他和整个汉室的军功贵族们出来背书。
如此,就给新思
和新理论,提供了前置条件。
张越相信,只要他今
在这温室殿的话传出去,那么,那些在暗中观察的诸子百家,主要是儒家的大儒名士们,会兴奋的跳起来欢呼的!
因为,现在的儒家,还不是犬儒。
哪怕是张越一直不齿的古文学派,也不是什么都阿附皇帝的应声虫。
甚至其实,只要站到他们的立场上,他们的所作所为,就都有合理解释和完美答复。
至于公羊学派?
一个在历史上能出眭弘、盖宽尧的学派,更是从来不是什么愚忠的腐儒。
想当年,董仲舒发明天
感应,目的就是要给皇权加个笼子。
只不过,终究是书生,只有思想的批判,没有武器的批判,当然不足成事!
作为董仲舒的隔代传
,张越当然是要继承先师意志,光大公羊思想。
皇帝——你现在有几个校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