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是山野
,没有大名,年轻的时候只记得自己姓刘,嫁
后从了夫姓,再后来年老了,原来姓什么也都记不住了,家里生病的是她孙子,儿子被抓去充军,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来过了,村里
嚼舌根,说她儿子已经死在了外面,儿媳
不久后在一天夜里偷偷的跑了。
老
也没有去儿媳
的娘家讨说法,
子就那么过吧,又过了一年,最疼
的孙子病了,这一病差点要了她这条老命。
四处求医,哪里的大夫医术高明,她就背着孙子赶去,最后将棺材本都用完了,连病都没瞧明白,眼看越来越虚弱的孙子,心里想着反正儿子也没了,如果孙子再没了,她就用家里那根麻绳套颈上一挂。
一了百了,跟着一起去了也好。
这是她最后的想法了,后来村里有
从外面回来,告诉老
距离这边四十里外的山里,有座道观,很是玄妙,一张符就能让得病的
第二
痊愈。
老
起先是不信的,可架不住孙子的病
越发严重,只得抱着最后试一试的念
,连夜背着孙子去往名叫瓦沟大山。
了几枚家里仅剩的铜子,终于从那道长手中求来了一张符,依着对方教的方法,一路念念叨叨回到家里,将兑成符水给孙子灌下。
当天夜里,久病在床的孙子浑身发烫,第一次迷迷糊糊的醒过来,叫了她一声大母,老
心肝都化了,高兴的一夜都没睡下,就守着孙子一直到天亮。
之后,孩子身子骨恢复过来,能下地,能跑跳,甚至还和同龄的其他孩子一起去小沟里捉鱼,抓蛤蟆。
可没多久,好端端的孙子再次病倒,亦如之前的症状,老妪手里也攒了些铜子,再次去往山里,不过这次去,来求符的
更加多了,从山里的道观门
,能一直排到山脚下再到通往附近村子的泥路上。
这一次她等了大半
才求到第二张符,回到家中天色已黑,好在临走时,老
将孙子托付邻
帮忙照顾,并没有出什么事,照例服下符水,病怏怏的孙子翌
又活蹦
跳,四处玩耍起来。
有时候,她就想啊,存点钱,医点钱,磕磕
把孙子拉扯长大,等她到了岁数,两脚一蹬的时候,希望就不再犯病了。
经过第一次,老
心里已经有了准备,是否掐算好了时间,孙子还没发病前早早赶往瓦沟观,不过这次去,路上遇到了一个年轻
子,衣着打扮不像是普通
。
修身的衣裙、扎起的长发在脑后留起一束,显得
净利索,令老
害怕的,还是对方手里提着一把宝剑。
这年
能提着宝剑
跑的,不是山中劫匪,就是大户
家的公子小姐,不过是哪一个,她都得罪不起。
不过好在
子并没有歹意,只是询问她是否要去那山里道观求符,让老
帮忙引路,她在途中听闻过一些,想要过来见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