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空青顿了顿,转身关上门往厨房去。
厨房里,夫
二
正分工合作。
李芳茹负责炒菜,沈申姜则是扒拉炉膛里的柴火,端的是琴瑟和鸣。
沈空青踏步进厨房,看见四方桌上的菜,说道:“爹娘你们怎么不喊我?”
李芳茹把炒好的荠菜起锅,闻言说道:“正要去喊你。”
沈空青知道他们是想让自己好好休息,便没再说,走到餐桌旁,嗅了嗅:“好香。”
沈申姜道:“洗手吃饭吧。”
沈空青嗯了声,主动去翻了碗筷清洗。
碗橱就摆在显眼的位置,一眼就能看见。
沈空青去舀了饭,饭是糙米,这种米做出来的饭
感粗糙,外层还带着糠皮,但农家
都舍不得拿来煮饭,一般都是熬粥。
要说在村里,农户自家种的稻谷和麦子,年
好那会还成,上
官府后还能留下点存粮够一家子吃,但也没好到能天天糙米的造,啃馒
喝粥水才是常有的,也只有像沈家这样家底好的,才能三两天便吃上一顿糙米饭,这待遇也只有舍得的才有。
连在军营都是馒
面食偏多,因为煮糙米饭费事。
在县城就更不用说,什么都得花钱买,家家户户便省着。
只不过沈家不一样,村里有良田,沈零榆中了举
还有银钱拿,加之沈空青归家,沈氏夫
更是大方。
一家三
上了桌,被油光裹得光亮的桌面上摆着三菜一汤,菜是两荤一素,荤菜是红烧
和清蒸鱼,素菜则是清炒荠菜。
红烧
采用肥瘦相间的三层
制作,上了酱汁色泽亮丽,再撒上青葱段点缀,更是勾
胃
。
摆在清蒸鱼上面的葱姜蒜被热油淋过后更是
出香味。
荠菜
了
,那就是春的味道。
李芳茹和沈申姜一左一右坐在沈空青旁边,一个给他夹菜,一个给他盛汤。
沈空青见他二
只顾着自己,便护着碗道:“你们吃,我自己来。”
沈申姜把一碗散发着清香的药膳
汤放在沈空青手边,道:“明早卖完包子我和你娘回村里,你到那时跟我们一块回。”
从屏东县回去南山村需要一个半时辰的牛车车程,而且牛车还不是时时有,正巧他们家买了牛,可以自己架板车,拉货也方便。
沈空青本也打算这两
就回去,说到底南山村才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要说家,那里才是。
他点点
,同意了,又想起另外一事:“对了,我可要去县令家拜访?”
沈申姜道:“不用,宋小公子虽说身份尊贵,但按辈分来算你才是大哥,加之他陪老三进京赴考,你去了也见不到
。”
他嘴里的宋小公子是县令家的哥儿,县令看中了沈零榆的前程,做主为他二
牵了线,这两
也不知怎么就看对了眼,双双点
同意了这门亲事,亲是去年年底定的,那会沈空青还在边疆,没能赶回来喝定亲酒,但信有送到沈空青手里,就是同着沈零榆说自己要进京赶考一起的,只是他没说是宋晗陪着去。
沈空青在军营待了几年,脱离凡尘太久,有些规矩也忘了,要说换成别
他不一定会记着,只是县令不比别
,又是老三的岳丈,他不能得罪,听到沈申姜这么说也定下心,给父母一
夹了一块
,埋
吃饭。
卖包子赶的就是时辰,五更更声一响,天还沉着,沈申姜夫
便起来准备包子。
两
刚洗漱好点着灯笼正要出门,就听见漆黑夜里传来一声门响,沈空青也起了。
沈空青看着正打算出门的夫
道:“我一会过去帮忙。”
二月的凌晨还有些寒,李芳茹多穿了一件比甲,衬得玲珑身段,哪怕素布盘发也能瞧出一丝韵味,她轻声道:“你歇着,今
不准备那么多,我和你爹忙得过来。”
沈空青却是关了门去洗漱:“早点卖完早点回去。”
他这么说沈申姜二
也不能再拒绝,沈申姜道:“那我和你娘先过去。”
沈空青嗯了声。
沈申姜二
赶时间,灯笼在前照路,夫妻二
相依着走了。
还没到
出的时辰,天黑沉黑沉的,沈空青点着烛火刷了牙洗了脸,之后锁上门朝着桃李巷去。
这时辰泗水河畔很清很净,风拂轻柳,波纹微漾,三三两两烛火在两岸亮着,应是同沈家一样,都是在县城做生意谋生的
家。
沈空青到了桃李巷,见许多店铺都亮起了烛火,门缝丝丝的光透着,如在夜里扑腾的萤火一般。
沈空青进了铺子,沈氏夫
已经和面的和面,切菜的切菜。
这会正是春季,村里野菜多,县城里的百姓难得这
鲜味,所以荠菜包子、野葱
包都卖得好,因此沈氏夫
隔两
就会回村一趟,赶着春季多做
美食,多挣点银子。
说是帮忙,但沈空青会的不多,也
不上手,好在李芳茹看出了他的窘迫,知道他有孝心,端了一篮子的野菜让他择菜。
沈空青也不拒绝,有事做事,让
什么就
什么。
三
分别忙活,不久后炉膛里便升起了火,蒸笼上了锅,随着时间流逝,包子的香气盈满铺子。
作者有话要说:
岁的大青:
油小生
22岁的大青:糙汉一个
第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