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宴还曾见她帮数学老师批改作业,数学老师则在一旁念叨她,要她再努力一点,因为学校奖学金只发给年级前八名,而余欢很不幸的,正好是那第九个。
可能正是她的倒霉让他印象
刻,他站在门
,一下子就记住了她的名字。
高宴在荷花池边遇到余欢的时,她正坐在池塘旁边的一块石
上,手里拿着一篇英语美文
选——
老师说她英文不好,是拿不到奖学金的关键,于是,她就和英语死磕。
她英文发音稍稍有些不标准,
音也很重,但念书的感
却是很投
——
高宴坐在凉亭里默默听她读了两篇,不觉得难受,反而感到一种莫名的喜感。
像听相声。
那些烦着他的事
,也暂时地从他脑海里消失了。
高宴后来没事就喜欢去凉亭。
余欢的英文在她有意识的纠正下,从一开始的生硬别扭,喜感十足,到后来,变得标准而流畅——
进步颇大。
但都能让他暂时忘了那些焦躁和烦恼。
他听得多了,对她也渐渐生出好感,仿佛她是他一位相识已久的朋友。
尤其那次
雨送她回家后,他从数学老师那里得知,她寄住她大伯家,而她大伯家有两个聒噪小孩——
他更是从她一到周末就和他一样赖在学校的行为里,找到了一点同病相怜的感觉。
但他始终没有主动找她攀谈。
谈什么呢?摒除某些共
,他们本质上是不同类型的
。他们的追求是不同的追求,他们的烦恼是不同的烦恼。
他如果同她说他有烦恼,她可能会说他饱汉不知饿汉饥。
他于是从没想过要打
什么,直到那封
书。
那封
书没有署名,但他认得她的字迹
他确定是她写的,除了字迹,还因为他亲眼见到了她在池塘边创作它的过程——
她在池塘边念博尔赫斯的诗: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
、荒郊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
的悲哀。
…………
比起她略显滑稽的英文,她中文字正腔圆,配合她清冷的音色,有种莫名的魔力,仿佛一下子就能带
进
某种意境。
那天,他听她念了无数首
诗:俗套的,热烈的、别致的、高远的……
就在他好到底是哪个男生那么厉害,能让她绞尽脑汁地表达
意时——
他收到了那封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