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郑淑妃是瓜田李下,硬吃了个哑
亏,她咬牙行礼,“是妹妹思虑不周,此番便有劳姐姐费心了。”
话说完,裴皇后看向衣衫尽湿的三皇子,面上关心的色不作假。
“承豫行事果决,这才救下姜小姐,本宫会如实转告给皇上,现在虽是酷暑,但是衣服湿了恐染风寒,你与承瑾身量相仿,不如随本宫去凤仪宫找身衣服换上吧。”
萧承豫拱手推辞道:“儿臣谢母后好意。生死大事,儿臣既然碰见了,便不能坐视不理,只是母妃还在漪兰殿等儿臣,
后有空闲,儿臣一定再去拜见母后”。
离开时步伐沉稳,看着倒是十分周正有礼,殊不知这身好皮囊下藏了一颗狼子野心。
“你们也来吧,”裴皇后语气和缓了些,十分谦和,笑道:“本宫也许久没见到那么多新面孔了。”
秦姝意瞥了眼那个匆匆离去的身影,又看向笑盈盈的裴皇后,疑窦丛生。
前世自己落水醒来后,已经在咸福宫侧殿,彼时只看见了萧承豫和郑淑妃。
后来京中流言四起,谣传她与三皇子私相授受,她秉承着清者自清、越描越黑的想法,再加上对萧承豫
愫渐生,并未
涉。
却未料这竟成了后来给父亲定的罪名之一。
——教
无方、败坏民风。
如今却有了变故,落水的是姜蓉,萧承豫没有留下,皇后中途截
,这些贵
也被邀去凤仪宫。
到底是从哪里开始不对了呢?
——
凤仪宫内燃着淡淡的白芷香,殿中还放了消暑的冰块,众
进殿只觉得宛如处在世外桃源一般。
“佩云,将前些
子皇上御赐的太湖碧螺春拿来,送予各位姑娘尝尝。”
裴后回宫后收起了训斥郑淑妃时的尖锐,眉目淡婉,坐在上位含笑看着殿中的少
们,恍若家中的长辈一样平易亲切。
大家坐在殿中安静品着有价无市的太湖名茶,裴后也并不催促,只是与众
闲说着一些琐事。
皇后常年呆在后宫,对京中趣事并不了解,好的样子像极了学堂里的
学子。
期间又最喜欢听卢月凝讲,她是名满临安的才
,随手拈来一则故事就讲的妙语连珠。
一时间殿内气氛十分和谐,其乐融融倒比方才在咸福宫赏花有过之而无不及。
过了半个时辰,殿外的佩云姑姑疾步走到皇后身边,与她耳语了几句。
裴后色变得凝重,对众
说,“流言甚于明枪暗箭、止于智者。姜小姐落水一事有蹊跷,本宫自会明察秋毫,为姜小姐主持公道。”
“吾等既同为
子,便应知道
子在这世间的艰辛,回府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需三思。”
“臣
谨记。”众
纷纷应和。
“嗯,都来看看姜小姐吧,你们年岁相仿,也替本宫劝劝她。”裴皇后无奈地扶了扶额,这才往侧殿走去。
姜蓉已换上
净的衣服,正抱着膝啜泣,觉得自己落水被陌生男子救起,颇损名节。
众
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不知该怎么安慰她,还是裴皇后走上前,坐在她身边,轻声细语地承诺会还她一个公道。
卢月凝凑近秦姝意压低了声音道:“姜三姑娘方才还献舞来着。”
秦姝意倒是不知道还有这回事,她当时的注意力全在身旁的卢月凝身上,并没有看是哪家小姐上台演奏。
这就对上了。
看来这姜小姐如此伤心,不过是在担心郑淑妃对她印象不好,姜家与郑太傅关系不错,偏偏摊上这档子事,只怕
后会与萧承豫纠缠不清。
萧承豫的生母赵美
是皇上微服私访时带回宫的江南歌
,没有母家支持,
微言轻。
萧承豫本
又一心收敛锋芒,在朝中毫无根基,家世上与桓王萧承轩相比,又确实差了许多,任谁也想不到最后是他坐拥万里河山。
灭门之仇,她只恨不能手刃宿敌。
这一世哪怕要远离皇权更轶,却绝不可能让萧承豫顺利称帝,心中簇起一团暗火,抬
却对上了裴后探究的目光。
思绪一转,她蹙了蹙眉,色凝重地向前迈了一步,坚定地看着抽泣的姜蓉。
“自古
生于世,命都是最重要的,只要
还活着,就还有希望。”
“
子在这世道,活得更加艰难,一生圄于内宅,不能上战场为国征战,亦不能
仕考取功名。”
“不能死战、亦不能死谏,终其一生不过是在恪守礼教驯化的三从四德。”
她顿了顿,声音越来越低。
“姜姐姐,有多少
求生无门,你又何必因着虚无的名节二字一心求死呢?”
秦姝意说完,只觉心中吐出一
浊气,透过姜蓉,她似乎看到了前世的自己。
那个阖府葬在皇权之下,无助也无力反抗的自己。
是的,她悔了。
她懊恼自己万念俱灰下饮下鸠酒、放火烧宫,她应该拼命活着,带着彻骨的恨意拉萧承豫陪葬,去黄泉为秦府上下一百条命赔罪。
侧殿陷
了一阵诡异的安静,没有
说话,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着这位从开宴就低调的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的秦小姐。
子身量纤弱,相貌清丽,额角带着红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