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废不是好习惯。”
他瞥见司沈然锁起眉,
变得严肃,不知如何开
,只能垂下
避开了他的目光。
见他垂下,司沈然也就没继续追问,转而说道,“实验室的大致
况我已经了解。对了,你们今年谁报了青年项目?”
包括陆小屿在内,几个举起手,司沈然转
问陆小屿,“报了哪个?”
陆小屿回他说,“只敢报市青,其他太难了。”
市青指的是海市的青年才计划项目,用以资助青年科研
员,难度不高,钱也不多,却也并不容易获批。司沈然有些好笑地问,“既然要报青年
才项目,你还敢放弃博士学位?”
陆小屿忐忑地看着他,老老实实说,“严老说让我申报,他说年底考核要计分,不报的话要扣我半年的绩效。”
司沈然:“……”
这也太实诚了。
他看向另外两个没举手的实验员接着问,“你们俩为什么不报,不怕扣绩效?”
其中一个实验员叫郑晨,他开说,“我们当时都跟严老谈过,对我们来说难度有点高,全校实验员也没几个报的,光是专家推荐信就不好弄。比起我们小屿更适合做学术。严老也就同意了。”
他说的时候,另一个实验员轻声“哼”了一声,像是有几分不屑。
司沈然瞥那一眼,在脑子里快速对比了一下另外几个
的简历,心道那倒也是,但没说出
。
一个和司沈然认识的副研究员,给司沈然递上实验室现有的项目清单,解释说实验室的项目不算少,在编老师还好,但几个实验员还得帮着给不同学院上基础实验课,工作量很大,确实没有时间做自己的科研。
清单打满几张4纸,看起来量很大。他接过去粗略扫了眼,除了严老牵的国家项目和一些子课题以外,都是一些怪的边角项目。
而严老牵的项目,也能看得出来,是当初为挂牌硬凑过来的。
确实是非常佛系的实验室,符合司沈然想要休息一段时间的期望。
“数量的确不少,严老说省级以上的还是不多,希望大家还是能拼一下青年项目,毕竟都有年龄限制。”
他象征地总结完,旋即一转话题,问杨姐,“严老师现在怎么样了?”
杨姐转而看向陆小屿,“小屿,严老师这两天在家怎么样?”
陆小屿回过来,说道,“严老师已经好多了,就是偶尔手脚容易些麻,医生说还有再发的风险,暂时不建议回来工作。杨老师昨天说先和严老到疗养院住一段时间。”
杨姐这才一拍脑袋,“哎,刚才忘记说了。杨老师早上发的消息了,昨天下午转进了文锦湾的疗养院,说随时都能去探望。小屿你家离得近,一会儿上那个什么欧拉超市买点他吃的大绿葡萄送过去,看看他恢复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