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邵扯出一抹勉强的笑,“你先休息,睡一觉好不好,我出去一下就回来。”
沈云西却不肯松手,只说:“不出去。我们没有证据,他是国公,是皇帝亲信,现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不能冲动的,对不对二皇子殿下。说不定他就等着你去呢。”
她出
的称呼,让卫邵怔忪:“朝朝……”
沈云西截住他的话:“这事儿我自己来解决。”
决定了,她的下一本话本子的主
翁,就是这个堪称无耻之尤的老东西。
沈云西想起在暗道里看到的那段画面。
那其中不单单只是卫智春的记忆,还有卫智春视角下的岁夫
——曾经的六皇子妃的短短一生。
一个姣姣
郎在几个男
之间如浮萍漂泊,任
摆布,却依旧不折不弯,如琼枝玉树的一生。
第55章
◎明月沦尘◎
岁夫
并不姓岁, 她原姓祝,叫祝幸芳。岁这个姓,是后来改的。
如今的梁京, 几乎已经找不到祝氏一族的脉系了,但在本朝伊始,祝家作为开国功臣之一,也曾是京中有名的望族。
大族也好, 平民百姓家也罢,家族的兴旺传承,离不开有为子弟的维系和奋发。可天胡开局的祝家,偏就找不出几个材优
济的后生,在传过三代之后,就开始后继无力了。
到了先帝这一代, 祝家
顶的望族名衔差不多摇摇欲坠了。
岁夫
祝幸芳就出生在这样的祝家里, 给祝家带来了最后的昙花一现的辉煌。
祝幸芳是祝家的长房幺
,生得
妆玉琢,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容貌。
祝家透过这个
孩儿, 隐约看见了未来可以谋求的富贵, 像溺水的
抓住了救命稻
一样, 倾注了半族之力培养出了一位华灿动
的明珠。
明珠出尘绝世,胸罗锦绣, 不负所望在京中大放光辉, 引得众多儿郎争相竞逐。
卫智春便是其中之一。
老国公子嗣不丰,卫智春是卫家嫡系的独子,老国公去得早, 作为老太爷膝下唯一的儿子, 卫智春理所当然的承继了国公之位。
他当时也不过才二十岁。
那是个多事之秋, 宫里的几位大爷为皇位打得正火热,他的发妻周夫
卧病在床,奄奄一息,随时都将撒手西去。
初见祝幸芳,也是在那一年。
祝家为将
心打造的
郎推向台前,以为祝老太爷祝寿为由,大宴宾客,一片喜闹喧热、脂香酒气里走出来的
郎,明光玉色,泠泠淡和,如
降世,压得周遭所有的色彩都暗然无光。
在祝家老太爷隐晦的得意里,原本推杯换盏、欢笑闲语的宴席在一息之间变得鸦雀无声,寂若无
。
连弹琴吹笙的伶
都失礼的停下了动作。
卫智春痴痴地摔了手中的酒杯,直到离开祝家都没能回过。
接下来的
子里,祝家开始让祝幸芳频频外出
际,美色之下的
才气尽显无余,越让他魂颠倒。
他像个偷窥狂一样,躲在暗处,无时无刻不想把明珠据为己有。
二十岁的国公,无论放在哪一朝,都是很有资本排得上号的。但再声名显赫,也是臣子,越不过皇室的皇子皇孙去。
宫里的大
斗临近尾期,大皇子等
不是残就是废,六皇子一枝独秀。
但先帝却对这个手段过分狠厉的儿子心生出不满,直接下旨赐婚,给六皇子指了没落士族的祝幸芳为继室,反而把大有权柄的殷家的
儿殷若华,反手指给了当时不显山不显水还是十一皇子的庆明帝。
祝家欢天喜地的送
出阁,
觉从前的投资得到了大回报,那可是最有望即祚的六皇子啊!
有
欢喜自然有
愁。
明珠有主,想望成空的卫智春和庆明帝走到了一起,两个怀揣着同样遐思绮愿的男
,因有一个共同的
慕对象,和一个共同的嫉妒对象——六皇子,而成为了“好兄弟”。
卫智春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十一皇子的党羽。
这对“好兄弟”联手,又有先帝和殷家的大力扶持,风
之上的六皇子急转直下,顺风变逆风,一败如水。
庆明帝轰轰烈烈地登上皇位,第一道旨意就是将六皇子一府圈禁至死。
然而就在他忙着处理登位初期的各项事宜时,他的塑料兄弟卫智春偷摸摸地瞒过宫中耳目,设计了一出假死,将他魂牵梦萦的六皇子妃接了出来,安上岁家
儿的身份,把
强娶
了府中。
彼时卫老夫
正带着两个孙儿在青州祖地,唯一可管束他的
不在,他趁此将国公府曾见过六皇子妃相貌的老
换了个遍,其余留下来的,谁也不知道这位新
府的夫
从前的身份。
至此,世上再没有了六皇子妃,只余下安国公府的岁夫
。
终于将心中的
据为己有,卫智春用尽了讨好的手段,华服珠宝柔
蜜意,但岁夫
从始至终都不假辞色,她永远只是坐在窗边的小榻上,漠然地看着手中的书,或是看着院子外枝
上笔直地向着天空绽放的紫玉兰,任他来去。六皇子府也好,安国公也罢,不过是换一个牢笼罢了。
卫智春并不气馁,岁夫
不只是单单对他这样,她本就是一位
子偏向清冷的美
。
他们都已经是夫妻了,以后总有能把白雪清冰化作温乡柔水的一天。
卫智春计划做得很好,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庆明帝登基开恩科,卫智春被任命为会试主考官,因而陷
了一场牵连甚广的科考舞弊案。
新皇登基的首届科考,就出了这等大事,庆明帝大怒,命三司严查,即使涉及到“好兄弟”卫智春也不留半分颜面。
这是泼天大祸,卫智春焦
烂额,为求自保,他痛下狠心,主动将藏在府内的岁夫
,献给了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