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纷纷劝文淑真,她们都看出文淑真很愧疚,文淑真
缘真的很好,大家都愿意哄她。
王嫂撇撇嘴:“淑真,我们家没有再闹,反正我婆婆要跳脚,我就都跳得比她还高,你呢?我都看见了,刘大娘跟刘
美今天中午也是去食堂吃的饭,你家胜男倒是愿意跟你吃清粥寡水的,胜杰胜利却是去的食堂,难怪
家都说,还是闺
跟亲娘亲近呢。”
文淑真表
一僵。
苏鱼等
:“……”
王嫂这张嘴,真的不会说话,一开
就能毒死
。
王嫂这话没
会傻傻去接,还是文淑真缓了一缓,才开
说:“我家刘营长也跟我们一块吃饭,没有去食堂。”
王嫂翻了个白眼:“你要是有本事,就学学我,也跟你婆婆撕
一次脸皮,
嘛,要脸
啥,豁出去,啥都有了。”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儿。
“经过上回,你确实没啥脸了。”莫嫂子语出惊
。
“……”王嫂倏地扭
看苏鱼。
苏鱼微微一笑,看回去。
王嫂:“……”
作者有话说:
一更来啦(づ ̄ 3 ̄)づ
第4章
王嫂讨了个没趣, 但她说的话是粗了一些,却不是没有道理的,只是王嫂是王嫂,文淑真是文淑真, 如果文淑真能做到像王嫂这样, 那她就不是文淑真了。
文淑真绝对做不来泼皮无赖的样。
所以, 她跟刘大娘的婆媳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真难说。
而这到底是文淑真的家事, 苏鱼这些外
说两句可以, 但绝对不会傻到去
手
家的家事。
大家劝了文淑真两句, 很快便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你们听说了吧, 这回文工团那边为了上大学的名额, 都快打起来了。”
“怎么没听说,他们还私底下使绊子呢, 不就有一个
同志,唱歌最好听那个,她跟一个男同志谈对象, 没有跟领导说, 就偷偷摸摸谈对象,这回被所有
发现,惨了,不仅那大学名额可能没戏, 文工团应该也不会再重点培养她。”
苏鱼知道文工团的规矩, 不是不允许同志们谈对象, 但是, 文工团明确规定, 一旦谈对象, 必须报告上级,尤其是
同志,因为上面怕自己投
资源刚培养好一个苗子,这个苗子却说要结婚,现在
同志一旦结婚就要
心家庭,心思不可能全部放在文工团,慢慢就要退到幕后甚至退出文工团,那以前投
的资源就打了水漂。
正是因为有不少这样的先例,文工团对团里的男
兵谈对象看得十分严。
“本来那大学名额选
就要选
品出众,能力还优秀的同志,这个唱歌最好听的
同志听说两个条件都符合,那尤美静离开了文工团,就
到她出
,谁能想到这紧要关
,她竟然偷偷谈了对象,两
没得了好,她以后咋办?”
“一听就知道你们打听消息不准不全,你们知道跟这
同志谈对象的
是谁不?”王嫂忽然说了句。
苏鱼看向王嫂,这个
的消息最是灵通,家属院大部分八卦都是源自她的大嘴
。
王嫂瘪瘪嘴:“小苏,你可别这么看着我,我又没有趴着窗户缝盯你家。”王嫂又不是个蠢的,之前那一回犯了众怒,她知道学乖,也不敢专门盯着
家门缝窗户缝偷看偷听了,再说,她还有几个孩子呢!
苏鱼问:“真没有?”
王嫂:“我要想打听消息,又不用整天盯着,找
随便聊一聊,就三两句话,
家嘴
一秃噜,全让我听着了。”
苏鱼:“王嫂,你要是不
偷窥的事,那你
怎么打听,就怎么打听,谁也不会说你。”
王嫂被说得脸臊红,在苏鱼之前,没
指着她脸骂她那些行为是偷窥,现在苏鱼光明正大说出
,她倒是不敢了。
苏鱼看了眼王嫂,哪能不明白她的心思?王嫂不是因为知道偷窥是不对的才不再
这事,而是碍于所有
的怒火,收敛自己了。
王嫂避开苏鱼简直要把她看穿了的视线:“咳咳咳!咱说回原话啊,那唱歌的
同志谈的对象是那个妻子去了半年,留下三个孩子的张副团,所以,你们懂了吧?”
“攀高枝啊?”
王嫂又一脸秘秘的表
:“我跟你们说,那唱歌
同志可是出身高知家庭,听说她父母已经离婚了,父亲下放西北,母亲找了个工
结婚,她跟她母亲住在继父家,她母亲总是写信催她找个好对象,这不,她继父给她找了厂长的儿子。”
“厂长儿子?那不是挺好吗?”
“听着是挺好,但那厂长儿子这里有问题!”王嫂说出憋在心里好久的话,顿时得意洋洋地拿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原是门好婚事,可是,这里有问题,真嫁过去,那就跟办丧事都没差了,要我说,嫁厂长儿子跟嫁给二婚有三个孩子的张团长,都不是什么好婚事,可是,这两个比一比,还是后面的好,虽然张团长比那
同志大了十来岁,但
好好的,前途也不愁。”
王嫂拍着手作总结:“那
同志心里门儿清,也是个会算计的。”
苏鱼真服了王嫂,这些事
应该很隐秘,但她竟然知道得一清二楚。
莫嫂子:“你到底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消息,我们听都没听过。”
王嫂:“想知道还不简单,我那表姨的侄
的大哥的媳
的老娘就跟那
同志继父一个厂的。”
众
:“……”
苏鱼觉得如果王嫂去当一名狗仔,娱乐圈绝对没有任何事
能瞒得过她。
王嫂:“你们就等着吧,要不了多久,那个唱歌的
同志就要住进咱家属院给张团长家三个孩子当后妈了,后妈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更别说张团长自家和他前
媳
娘家一个个都不是善茬,当然,那
同志继父一家也不是好惹的。”一副看好戏的表
。
苏鱼:“……”这个剧
怎么那么熟悉,难不成她不止穿进一本年代文,还有另外一本不成?
但后来,苏鱼知道自己猜错了,根本不是另一本年代文,张团长和那位唱歌很好听的
同志只是这个特殊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已。
文淑真把歪了的话题扯回来:“现在文工团那个大学名额竞争更加激烈了,因为最有力的那位黄同志被选上的可能
很小。”
苏鱼才知道那唱歌好听的同志姓黄,说真的,她还挺想见见这位黄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