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说,所谓治国,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疼医
,脚疼医脚。01bz.cc
一个庞大的帝国,每天不知会出现多少事件和问题,有的是好事,有的是坏事,有的不一定能解决,只能拖着,有的容易解决,杀
便可,还有的既不能拖,又不能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大麻烦。
滕王说的事
,在李钦载看来麻烦不小。
从表面上看,十几个州县抗拒种植番薯,问题好像并不大,最坏的
况无非是朝廷舍弃这十几个州县不种,对偌大的大唐帝国来说,这十几个州县的番薯产量并不会影响太大。
但,那只是表象。
站在李治和朝廷宰相公卿的角度看,十几个州县抗拒朝廷政令,问题大了。
说他们造反或许没那么严重,但他们却实打实地抗拒中央集权,抗拒天子诏令,这是不臣之举。
如何解决?
李治下一道旨,把这十几个州县的官员全部问罪罢免?
治国若是这么简单,
都能当皇帝了。
如今仍然是天子与门阀
英共治天下的格局,准确的说,在长安城或是关中京畿地区,天子是无可争议的老大,谁敢不服,下辈子投个好
家。
但在京畿以外的地区,天子与地方门阀基本处于
份制公司的形式,天子当然还是无可争议的董事长,其他的地方门阀则是大
东。
董事长的行政命令通常
况下,
东们都要遵守并执行。
但若是
东们对董事长有了意见,决定联起手来抗拒董事长的命令,大家合在一起凑一凑
份,董事长的
份小于百分之五十一,这种
况可就不好说了。更多小说 LTXSFB.cOm
世家门阀族
在长安城里必须老老实实趴着,天子说啥就是啥。
但到了地方上,世家门阀对地主阶级和民间百姓的影响,其实是大于皇权的。
长安朝廷颁下的诏令,地方门阀大多数
况下不敢抗拒,只能老老实实配合执行。
但若是门阀对大唐朝廷心怀怨恚,有心抗拒,那么朝廷的政令在地方上真的很难推行下去。
眼下江南岭南道的
况便是如此。
门阀联手抗拒朝廷政令,偏偏还没法说他们谋反,尽管他们
的事确实是不臣之举。
因为这地方对中央朝廷的软
对抗,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
上到武王伐纣,下到汉朝的七国之
,以及西晋的八王之
等等,其实都是从地方对中央的软
对抗而开始的。
事件之初,在没有真凭实据的
况下,由于地方势力太过庞大,中央朝廷也不便处置。
问罪当地官员也不现实,门阀经营地方数百上千年,本地上任的官员与门阀之间已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官员本就是门阀的门客故吏,朝廷动了他们,也跟动门阀没有区别。
不能打
惊蛇,怕
反了地方门阀,又不能放任不管,怕门阀在本地坐大,长此以往,朝廷真就失去了对这个地区的掌控。
一个小小的推广番薯种植事件,稍微一
思,便引发了如此严重且复杂的危机。
李钦载有点
痛了。
李治和武后穷其一生誓要削弱世家门阀势力,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对大唐的贻害太
了。
但这对夫妻做了一辈子的事,成效却实在不大,直到武后逝世,世家门阀的势力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