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便匆匆出了书肆,快步往城南码
而去。
高掌柜只以为客
回家取银钱了,便没在多想,把书和包裹,还有方才挑好的墨条和毛笔,统统都收了起来。
……
每年的十一二月,是码
最繁忙的时候,一则马上临近年关,再则,天越来越冷,说不得哪天江面就全冻上了,对买卖
来说,要是存货不足的话,那岂不是跑了生意。
所以,这几
,码
上来来往往的全是货物,吃的,用的,玩的,趁着大雪落下来之前,众客商们,把年前该预备的货物都预备了起来。
自然,这几
码
的搬运工们也是不愁找不到活计的。
只是,如果你是生面孔的话,那么,轻松一些的搬运活计就
不到你了。
这不,林三柱在码
上走了一圈,发现除了搬运米粮可以随时上工外,其他像布料,箱笼,瓷器什么的,早就被各路小把
给包圆了。
按他们的意思,要想加
的话,必须先
五十文的
伙费,且五十文也只能保证一个月的活计。
林三柱只是临时过来挣买毛笔的银钱的,那
伙费什么的,自然不会去
了。
也不知道林石他们在哪里,林三柱来回找了好几遍,结果
影都没瞧见一个。
抬
看了看天,马上就未时了,自己还要赶着回去呢,等下天黑了路可不好走。
这样想着,林三柱便没再犹豫,咬咬牙,快步往粮船走去。
来都来了,自己总不能空手而归吧。
粮船上全是稻谷,都用麻袋装着,有一百斤的,一百五十斤的,还有两百斤的,林三柱挑了一百五十斤的那种,搬两袋能得一文钱。
林三柱算了算,发现自己只要搬十四袋,就能挣到七文钱了。
十四袋,好像并不难嘛。
可是,预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这不,当一百五十斤的麻袋压到背上时,林三柱根本直不起腰来,他只能使劲向前躬着身子,双手用力抓住麻袋两角,尽量不让它滑到地上,然后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如同喝醉了酒的
,步履艰难的往前走去。
等终于把一袋粮食扛下船时,林三柱整个
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每搬一袋粮食,管事的就会发一根竹片给你,到时凭竹片结算工钱。
林三柱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还相差十三片,他咬咬牙,又往粮船走去。
……
等夕阳西斜时,林三柱迈着疲惫的脚步出现在高掌柜面前。
手心里握着的,是已捂的发烫的七文钱。
“掌柜,相差的七文给你!”
林三柱满脸是笑,他儿子终于不用再去羡慕旁
了。
高掌柜有些触动,他怎么也没想到,为了七文钱,这
居然跑到码
做苦力去了。
唉,早知道,自己就免了这七文钱了。
可转念,高掌柜又觉得,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因为只有努力付出了,才会珍视所得。
但愿这家的孩子,能好好珍惜父亲的给予吧。
临走时,高掌柜去库房捧了一卷白纸出来,虽有些受
发霉,可并不影响给孩子练字。
林三柱再三谢过,原本无力的步伐也变得轻快了许多,哈哈,有了这些纸,他家狗子终于啥都不缺了。
……
第9章 白面馒
锅里的野菜汤已经热过好几遍了,可婆婆没说开饭,周氏也不敢往桌上端。
不过周氏并不生气,孩子多了,爹娘偏
哪个也正常,自己不也更偏喜大儿子远枫一些吗。
周氏觉得,当爹娘的,只要在大事上,能把住方向,做到不偏不倚就不算过分。
再说,婆婆虽疼
小叔子,可自己嫁过来这么多年,也没见婆婆为了小叔子,做出不讲理的事。
就像这次狗子去念书,起先自己和二弟妹还担心来着,担心婆婆会不会偷偷塞银钱给小叔子,结果这么多天过去了,婆婆手
上的银钱没松出去一文,这让她和二弟妹心安了不少。
说起念书,周氏立马想起了这几
的林远秋,周氏是真没想到,才五岁的小娃儿,居然就有如此的心
,你说这样大冷的天,每天都得起这么早,多辛苦啊。
原本她以为,狗子能坚持下三两天就不错了,哪知,这都过去十来天了,
家依旧雷打不动,天天早起,念书的事,可是一
都没落下过。
周氏觉得,这要是换成远槐,说不定早就赖在被窝里,不愿动弹了。
这可不是周氏小瞧自己儿子,实在是今儿个她去河边洗衣服时,就听林石媳
说,族里已有两家的孩子,吵着嚷着不愿去族学念书了。
这几
周氏常常会想,狗子要是出生在殷实
家,照他这几
的用功劲儿,说不定还真能读出个童生来。
至于为何不是秀才亦或者举
,周氏摇
,怎么可能,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就凭三房夫妻俩的懒样,狗子能考上个童生,怕已是下了吃
的劲了。
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周氏探
往门外瞧,外
的天已经黑下来了,也不知小叔子什么时候回来。
听婆婆说,小叔子是到镇上挣银子去了,周氏摇
,觉得小叔子跑去镇上晃
的可能
大一些,毕竟这样的事,小叔子又不是没做过。
也只有婆婆会被小叔子一次又一次的忽悠,总觉得自己小儿子还有长进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