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写?” 黄嬷嬷问道。
“是。”
“随我来。”
“嬷嬷稍等!” 苏韵巧揉着帕子思忖片刻,追上去扶着黄嬷嬷的手臂,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我…我也会写字。”
她娘说过的,进了宫要拔
冒尖,才能被选到皇上跟前儿。
黄嬷嬷却并未接下银子,瞥见苏韵巧期冀的眼,转身望向那扇开着的小窗。
眉
紧锁,对几个不谙世事的
孩子敲打道:“在后宫,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却不一定走得到…你们的路,远着呢!”
“嬷嬷…” 也不知苏韵巧听没听进去,俏脸红一阵白一阵,嚅嗫道。
“你和我来。” 黄嬷嬷带着明丹姝绕过两道小门,到了一处极是不起眼儿的偏室,难得和颜悦色道:“去吧,写完了再出来。”
明丹姝推门而
,还未及站定,便被
迎面揽进了怀里,耳边传来哽咽之声:“我的姝儿!”
“姨母。” 多年不见,记忆中的面貌已模糊了许多,可明丹姝仍是一眼便认出了眼前这张与她娘亲肖似的面孔。
眼前的
,正是如今后宫之主——太后刘氏。
明丹姝跪地叩以大礼,正色道:“丹姝与继臻,谢姨母多年照拂!”
明丹姝的母亲出身河阳刘氏,与出身骠骑将军府的当今太后是同姓连枝的堂姐妹。
“好孩子,快起来!” 太后还未待她大礼行完,便将
扶了起来,慈眉善目不住端详着:“好孩子,你受苦了。”
“太后与姑娘叙话,
婢在外守着。” 琼芝姑姑见此一幕很是动容欣慰,柔声慢语推门出去。
“清减许多,” 太后握着她的手,一刻不曾松开。提起旧事,欲语泪先流:“当年之事,是我有愧于明家。”
当今皇上祁钰生母恭怀皇后早逝,祁钰六岁起便养在她膝下,虽不是她亲生的孩儿,可近二十年来,二
的
分丝毫不逊于血脉相连的嫡亲母子。
早年间,先皇为磨砺太子进益,亦恐太子少时体弱不堪重负,江山后继无
,有意扶持丰王。
却不曾想养虎为患,丰王多年筹谋,一朝发难,竟与太子势均力敌。
五年前,夺嫡之争牵涉外朝内廷,前朝丰王与时为太子的祁钰针锋相对,后宫丰王生母假借先皇后之死大做文章,企图挑拨她与祁钰的母子关系。
风雨飘摇时,身为太子肱骨的太傅明章,首当其冲。
贪污军饷一案,丰王党羽布置及其周密,利用民间群
激愤的节点,势不可挡。
祁钰可腹背受敌时,只能壮士断腕舍弃明家,打落牙齿和血吞。韬光养晦,以待来
。
明章自祁钰六岁开蒙时,便为其太傅。十数年悉心教导,如兄如父。其
之死,明家之冤,始终是祁钰心
血泪。
眼前的恢弘胜利,哪一步不是血
模糊…
“父亲曾说过,当今皇上必是一代圣君明主…明家,为黎民社稷,
身碎骨在所不辞。”
明丹姝亦是同时打量着这位记忆中宠冠后宫的刘氏贵妃,如今的六宫之主…在这五余年间,似乎憔悴了许多。
“万幸皇上并未辜负太傅之心。” 太后轻抚着明丹姝额发,怜
不已:“只是委屈了你与继臻。”
“当年,是姨母让徐大
救下我与阿臻的吗?” 明丹姝道出藏于心中多年的疑问。
明家事发时正逢北境战火,先皇为平息物议沸腾,只得快刀斩
麻。
她与阿臻,当时正在自河阳外祖家回京的路上,在京皇寺蒙徐家搭救,才躲过一劫。
“非也。” 太后感叹劫后余生,“明家案
封卷落定数月后,徐泓才将你姐弟二
幸免于难的消息告知皇上。”
自那以后,一直以来持身中立的徐家,表明了导向东宫的态度,太子与丰王势均力敌的局面被打
,方才逐渐迎来转机。
今朝,与丰王长达十年的皇位之争,尘埃落定不过数月,硝烟血气仍依稀可辨…
太后此时想来仍觉心惊,“皇上顾念徐家之功,这才下旨立徐方宜为后,徐氏满门加恩。”
“原来如此。” 明丹姝当年不过十二岁,对其中许多事
知之不详,如今才亏得一二。
徐家,挽狂澜于既倒时,扶东宫于大厦之将倾,当之无愧的从龙之功。
“百戏班…是皇上的布置吗?” 她问道。
心思玲珑,一点即通。
“当年,徐泓先是将你姐弟二
藏于皇寺,以明府与你二
年岁相仿的下
尸体瞒天过海。”
太后犹记得当年得知她姐弟二
生讯时的惊喜…大隐隐于市,不论将她姐弟二
送往何处,总是不安心,倒不如放在眼皮子底下,亲自照料着。
“丰王耳目众多,我与皇上
感不安,便想出了将你们安置在百戏班的法子。”
“阿臻
军中的安排,也是皇上的主意吗?” 明丹姝记得,到了百戏班不久,太后便派琼芝姑姑露面,照拂于她。
“是。”
“只是…”
既然徐家如此得力,为何姨母与皇上…始终有意瞒下阿臻在军中的消息。
游走于百戏班的经历,让她
知
有千面,心有千变,话到嘴边又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