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衣笨拙地打开锦囊。
父亲知道她在皇宫了,两老是否安好?母亲可曾为思念
儿而哭泣?
囊中有一页白纸和一条丝绢。
纸是父亲案上的松鹤堂宣纸,父亲总用它书写公文,见纸如同见着父亲
以继夜伏案疾书的身影。
湖衣将宣纸掀开。
白纸无字。
父亲期望她洁白如纸,要她维护自己的贞洁。
「信使告知沉大
,说你身在京城,一切安好,请他们切勿忧虑。」他的声音沉稳,自有一种抚慰
心的力量。
湖衣
吸了一
气,又抽起锦囊中的丝绢,
緻的作工一望便知出自织造局,那是冰月随身的手绢,顏色是浅浅的碧蓝,映着一抹灰,染工们叫它雨过天青色。
雨过天青。
冰月要她暂时忍受离别之苦,静待天青的那一天。
真会有那一天吗?
湖衣双膝一软,几乎要跌跪在地,朱玹连忙伸臂将她揽住。
他与她四目
接,莫可名状的衝击,来得猝不及防。
她倚在他怀中,他感觉到她温暖的气息,在他的胸前摩娑,当她抬起
,他看见她温柔如水的目光,眼睫上还掛着雨滴般的细小泪珠,她必然是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来。
朱玹心
一窒,那是不捨,不捨她孤伶伶地陷在这
宫,还犹自昂着
倔强。
他想支撑她起身,却又不想放开她,他得要用尽全身的意志力,才能克制住为她吻掉泪珠的衝动。
「我……」她还想说些什么,发觉自己被他拥在怀中,双颊霎时胀红了。
她微微挣扎了一下,他惊觉不妥,连忙将她放开。
「王爷,我能有得见父母的一天吗?」她泪眼问。
良久,良久,他才说出一句不着边际的话:「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她欲言又止,喉
哽咽着,只能怔怔地看着他,最后像是用尽了所有气力,拼凑出几个字,「多谢王爷。」
「回去吧!」他的手掌轻轻落在她的肩上,「北方天寒,务必珍重。」
湖衣点了点
,朝他盈盈一拜,随即沿原路而去。
朱玹望向她离去的背影,直到身影消失才别开视线,心下有些悵然。
是她。
原以为他在意的,是皇帝无视律例,强徵民
。
到现在才知,他在意的,始终是她。
她的勇气,她的灵秀聪慧,还有她直言无讳时,闪闪发光的眼睛。
他无法放下她。
朱玹打了个哆嗦,彷彿胸
受到重捶。
他少年失怙,在步步危机的政治漩涡中,咬着牙
迫自己强大,但是坚硬的甲冑也有缝隙,不知不觉中,她卸去他的盔甲,露出软肋。
是皇上坚持要留下她。
他不能再为了她,与皇上争执。
否则就是背弃他对先皇的承诺。
先皇弥留之际召他进宫,那时英宗不过三十七岁,朱玹二十二岁,先皇病后的虚弱老态使
震惊。
英宗皇帝歷经土木堡之变、战败被俘、获释后被摄政王幽禁、趁摄政王病弱时在南宫復辟、尔后毒杀自己亲兄弟重登帝位,短短七年时间,种种变故使他衰败如秋后枯叶。
「五弟,还在朕身边的兄弟,就只剩下你了,」先皇倚在病榻上,挥挥乾枯的手召唤朱玹靠近,「我们大明朝啊,父亲杀儿子,岳父杀
婿、姪儿杀叔父、兄杀弟、弟杀兄,兄弟手足兵刃相见,搞得血流成河,国穷民困……」
英宗勉力抬起一隻手,抓紧朱玹的手臂,「你知道吗?死去的成国公、英国公、你父亲睿王,
到我梦里索命,指责朕是毁坏祖宗基业的昏君……」
「陛下龙体抱恙,才会莫名伤怀,臣弟这就去传太医进来。」朱玹含泪跪在英宗病榻之侧。
「不……不……听我说完,五弟,骨
相残之事,绝不可再有,你最年轻,朕现在立你为首辅,以后宗室之间,若有纷争,你得告诫他们,说朕……朕在晚年是如何被兄弟的冤魂缠身,夜不安枕。」英宗说着,竟然流下泪来。
「陛下。」他犹记当年他们一同赴围,皇兄一身戎装,在马背上意气风发的英姿。
「还有我那不成材的儿子,他被幽禁以后,忍气吞声,吃了不少苦
,导致个
怯懦畏缩,看来也不是明君的料。朕把他
给你,你替我好好鞭策他,别让他步上他父皇祸国殃民的后尘。」
「臣本当尽力辅佐太子,太子生
仁厚,将来必为仁君,皇上切勿忧虑。」朱玹握紧了英宗的手,泪流不止。
三
后,先皇驾崩。
先皇临终的遗言在他脑中回盪。
他不能违背承诺。
大明朝从立朝以来,最大的威胁不在北方边境,而在萧墙之下。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名为清君侧,实为篡夺侄儿的皇位,大军直
京城,建文帝仓荒出逃,而后下落不明,燕王自立为帝,改元永乐。宣德年间,乐安王朱高煦兴兵造反,同样是叔父欲篡姪儿宣宗的皇位,最终朱高煦兵败被烹。而先皇在夺门之变中,也是毒死了摄政王,才得以復辟。
一次次家变,均使宗室不安,将太祖、成祖、仁宗、宣宗所奠下的盛世基业,消耗殆尽,以致如今国库空虚,民生不济。
当今皇上登基后,起初对他这个託孤大臣敬畏有加,尔后却因为宠信宦官,和他嫌隙渐生。
他怎能为了一个
子,徒增纷扰。
即使放不下,也得放。
朱玹别过
,不再往后宫看去,他决心明
出城练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