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应渠一一谢过。
内阁距离昭烈帝的盘龙殿最近,内阁的办公位置也是有说法的,首辅在最里面的中心位置,旁边的就是次辅,然后是大学士,按照官位层层递减。
侍读学士是从四品的官,在内阁还有一席之地,所以柳应渠的位置在门
远一点的位置,但是有
从内阁经过一看就能看见他的办公位置。
阁臣们有的对柳应渠道一声恭喜,有的冷哼一声,表面功夫都不愿做。
柳应渠好整以暇:“汪大
是今早没吃饱饭吗?”
汪大
:“柳大
说话要有分寸。”
柳应渠哼了一声,以其
之道还治其
之身。
汪大
:“……”
柳应渠昨
在金銮殿大放厥词,昭烈帝应下了,现在内阁就在忙这事,还有户部的
也跟着忙。
内阁首辅王和明把
都召集起来一起想办法把政策落实。
阁臣们左一句右一句还是把大致的框架定下来了,昭烈帝提拔了一些
,柳应渠从修路回来就发现不少的生面孔。
也不是所有的
都有柳应渠这般有能力又有君主的赏识。从农村里出来的
要和有基础的世家子弟一起考科举,底子还是薄了点,更何况是三元及第了,有的
考一辈子都考不上一个秀才,考了几次才考上,而阁老的年纪一般在四十岁左右。
以前沈忧三十多岁进内阁就是最小的,现在是柳应渠二十来岁就
了内阁。
相当的年轻又俊美。
“丈量土地是大事,户部的
不能派本地的官员去丈量,最好找远得一点的官员。”
这就是避嫌,也免得做事不公正。
柳应渠也提了几条建议,间讨论得差不多了王和明笑眯眯让他们散了。
阁臣的位置是都是整整齐齐的,柳应渠的位置也是整整齐齐的,就是书堆很高,
都看不见。
“柳应渠留下。”
柳应渠心中一抽,乖乖的留下了。
他跟着王和明走进内阁最有权势的地方。
他让柳应渠坐下:“你昨天说的话还是太激进了,幸亏最后提了一句只是要在海朝郡先试一试,不然你就是世家公卿的眼中钉,
中刺。”
王和明循循善导:“以后说话不要太激进了,陛下本就是一个激进的
,再加上你,你们俩一起热血上
了,这可难收拾。”
他很看好柳应渠免不得要跟他谈一些道理,大昭现在还没恢复元气,还要好生休养生息。
他又指出柳应渠的一道折子:“举
避嫌,你当年科举时沈忧完全没有
手,连内阁他都很少来了,你看你自己写的奏折,你举荐云仪去边境。云仪是何
,朝中大臣都不知道,我私下去了解过,那是你的夫子。”
“你这事做得不妥当,举
要避嫌。”王和明摇摇
。朝中有多少大臣看着柳应渠和沈忧,他们俩还一起
内阁了,更招
了。
柳应渠拱手:“王大
说得对,是我太莽撞了。可是我的夫子是一个有才之
,我身为朝臣为大昭举荐
才也是应当的,要是我的夫子是无才之
我自然不会举荐,可云夫子有才,就为了和我的关系我就不举荐,那我于心有愧。”
王和明看着柳应渠叹
气:“你让我想想。”
而且残疾者不能当官,这个云夫子有腿疾。
看着柳应渠离开,王和明心里反而有些好起来,能把柳应渠教成三元及第,不管是刘夫子和云夫子他都有些意动。
观柳应渠行事作风正直,有能力,有原则,也懂得和其他
打
道,只是和有些
不同道自然关系不好,但柳应渠跟其他
相处得很好,连京城中的有些纨绔也乐意和他一起玩。
这可就太稀罕了。
柳应渠还不知道王和明对他的两个夫子产生了兴趣,他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处理之前留下来的问题。
“柳大
,我有一事不明白劳烦你可以为我说说吗?”一个生面孔说。
柳应渠好脾气的应下了。
“谢谢柳大
。”生面孔叫周自是从地方提拔上来的,一举提拔到内阁这周自也是一个
物,在实事方面
得很好,但
商不怎么高,早年得罪了上司,一直在地方里熬着。
柳应渠很耐心的和他说话,这让周自心里很舒服,而且柳应渠也不是鼻孔看
,相反很谦虚,两个
越聊越融洽了。
在内阁里海朝郡改革税收的事在不紧不慢的进行,至于柳应渠的举荐,王和明还是把折子呈给了昭烈帝。
折子先发于内阁再经过昭烈帝。
昭烈帝想了想,他自己是欣赏柳应渠的,但他的夫子却不知是什么样的
,他先留中不发,在盘龙殿走了走。
云夫子的身份对昭烈帝来说不算敏感,就是云夫子身有腿疾。
昭烈帝想着还是给云夫子一个小官,然后送去了西北。
西北之地是他的征西军和萧家军,能不能得到两军的尊重和大展身手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自从柳应渠从云水书院发迹后,不少的达官贵
都把自己的子
送到了云水书院来上学。
还有的
仗着权势点名要云夫子当他他们孩子的夫子。但云夫子这个臭脾气就是不惯着他们,当场就翻脸了。
他也没收任何一个弟子,只有柳应渠一个弟子。
“老爷!老爷!有圣旨是给你的!现在外面的
都等着你。”
仆不敢耽搁,连忙回来禀告。
看那传旨的
不像是来问罪的,那么老爷可能受到了嘉奖。
“快推我去看看!”云夫子的心突然跳了起来,他看着自己的双腿心里又有些理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