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两位重臣是谁?!”
“江卓大
,齐京大
。”颜台想了想。
对了,这两位大臣,在原著中舅舅只带走了一位江卓,现在连着带走了齐京。
以一带二。
柳应渠冷静下来,这事没有翻案,只能把江南的案子查清楚才行,那么舅舅是要流放三千里,在路上就被
刺杀了,这就是原著的结局。
“今
是不是户部给陛下汇报账的
子?”
“对,我刚才还看见户部尚书带着
去了盘龙殿。”颜台很佩服柳应渠现在也这么冷静,他瞠目结舌。
粗盐改造能给户部赚多少银子?柳应渠起身坐在桌子上想了想,粗盐改造在京城中已经初见成效,柳应渠下值后发现傍晚的时候就有
买盐,尽管每次都买得很少但也比以前好多了。
京城中各大酒楼里也换上了
盐。
柳应渠从国史中抽出一张图纸,这是他从青国离开后就在画的图纸,总有一些想法对不上。
这是强弩,柳应渠画的强弩可以连续十连发,戴在手上很轻巧,要是涂上毒威力更大。一只短箭可以刺穿两个
的喉咙,极大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攻击
。
在夜晚刺杀和突击的时候也是一个好利器。
他没去想其他的,低
认真的继续画图纸,脑海里进
了高度的运转,手上落笔不断。
画毁了十张纸,柳应渠游走在国史馆,在某一本国史中简单的提到过强弩,不多但现在可能会给他更多的启发。
他对国史馆的框架结构和书本的摆放如数家珍,很快柳应渠就在茫茫国史中找到了那本书。
在外面翰林院里也听说了沈忧的这件事,他们纷纷称,心里有些恐惧和愤怒。
“三百万两银子,沈忧也太贪了。”
“这江卓和齐京也不是好东西!”
江卓是内阁中的次辅,相当于是大昭的副宰相,齐京是江南郡的转运使掌握江南郡的钱粮。
他们三个
合伙吞下了江南的六百万,导致很多流民饿死在路上,这桩贪污案震惊整个朝野。
一个副宰相,一个阁老,一个转运使三个
竟然把江南的流民当成了踏脚板,多数流民饿死在路上,江南每年的税收上来是最少的。
可江南有水米之乡的美称,就是这么一个环境优越的地方还有流民和贼寇逃窜,每年还要京城给银子去赈灾。
六百万的银子,这相当于是大昭半年的税收,这还是要在大昭风调雨顺的
况下才能实现半年六百万的银子。
在沈忧府上发现了三百万,还有五十万在副宰相江卓府上,齐京的房子在江南郡,现在已经派
去江南搜查他的房屋。
“这是畜生才能做出的事!”
“沈忧,江卓,齐京这三个
必须以死谢罪!”
朝臣们在吵,内阁里也在吵,和沈忧关系好的王和明没说话,只要在大臣们说到杀了他们三个
时,王和明这才抬起
来。
“陛下不可,这事还未定
,臣认为还需要再商定。”
“王大
你和沈忧的关系是好,但这是国家大事还请王大
不要带私
绪,沈忧自己已经承认了,王大
还要为这个
臣狡辩吗?”内阁大臣咄咄
。
昭烈帝也认为沈忧不会做出这样的事,下昭狱已经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嘴。江南的贪污案太大了,昭烈帝怕兜不住,他目光一沉,看向了站在内阁最前面的温得儒。
“吵吵吵,你们当内阁是菜市
?!”
内阁朝臣们憋红了脸。
庞全战战兢兢的从外面走进来:“陛下户部尚书求见,这季的财政要算一算。”
“让他进来。”昭烈帝对户部尚书看顺眼了一点。
“臣参见陛下。臣和户部的官员通宵计算,终于算出来了,户部这季的收
比之前多了三成!其中有三成来自粗盐改造的收
。”
户部尚书解释道:“臣等把盐分成三等,最次等的盐价格降低,薄利多销,其余两等盐也有很多
买。”
赚钱的活,工部改造技术,户部去销售,虽然工部最近很讨厌但这事做得户部很满意。
昭烈帝听了这话面色一缓:“很好。”
户部尚书呈上账本,昭烈帝翻开了一下确实比之前高了三成。
“天佑大昭!天佑陛下!”户部尚书不怕死的拍了个马
。
昭烈帝懒得跟他计较。
户部尚书退下后,内阁大臣们再次吵了起来。
大臣激动道:“这是死罪!要是不是死罪!何以向天下黎民
代!”
“臣附议!”
“臣附议!”
……
“陛下,柳修撰求见!”庞全再次打断了内阁的争吵,顿时有些大臣看这个死太监的眼都不一样了。
庞全哭丧着脸。
昭烈帝目光
沉,瘫在椅子上坐直了身子:“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