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那年夏天。
十五岁的他,带着生
的英语,转到了她的高中。
他小她一岁,于是她很自然将他视为弟弟照顾,而且就某方面来说,他的心智也的确像个孩子。
刚转来时,由于英文还不熟练,他每天都在背单字,随身携带一本单字簿,有空就拿起来背。
有次,他问她怎么样才能快速增进英语能力,因为一个字一个字背实在太慢也太无聊了。
那时候,她是这么回他的:「
一个美国
友就好了啦!保证一个月后你的英听会有很大的进步。」
那是个听起来很实在,但真正实行起来却很困难的建议。
比起娃娃脸、娇小玲瓏的东方
孩可能会得到外国男生的青睞,东方男孩却很难被外貌和心智都较成熟的西方
孩看上眼。至少现阶段很难,所以那是一句带着玩笑意味的话。
但却意外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回应。
「可是,我有
朋友了耶!」
除了惊讶他在谈远距离恋
,更惊讶的地方在于,只有小学生心智的他居然已经谈过两场恋
了!
那是一个令她跌
眼镜的一天,但也在那一天,了解到原来他所经歷的事,比单单失去记忆更令
沉重。
那样的过去几乎可以去拍一部电影了。
也由于那两年感
的奠基,外加彼此的父母是旧事,儘管之后就读不同的大学,三年内只见过一次面,仍有保持联络。
然而,当四年后他从大学毕业,准备攻读硕士时,再见到他时,她发现他变了。
会随时间成长改变,那是每个
都必经的转变,何况是涉世未
的青少年,无论外貌还是心境上的改变都定是最明显的。这一点,她是清楚的。
可是,她对他的改变却无法适应。
儘管英语还不熟练,仍靠着比手画脚和直率的个
和周围的
自然而然打成一片,甚至还因此闹出不少笑话和事蹟,在华
学生中颇引
注意。然而,经过大学四年,那样有话直说的
却学会了收敛,总是掛着一脸淡淡的微笑回应别
的问题,不再大声言笑,也不再常主动亲近
,失去了引
注目的光辉。
不过,他那过于乐观和粗枝大叶的个
,以及让
无法理解的思考模式仍就没变,依旧令
摸不透他的想法。
想细问原因,却又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
都会变的。从顽皮到懂事,从单纯到世事,改变,总是向着相反的那一
前进。
但多多少少还是能觉察出他改变的原因。
离开高中前,她曾问过他大学想要读哪个科系?他回答企业管理,她并不意外,他的哥哥和爸爸都是企管毕业的,他毕业后也可能会进富莱宾工作,着实合理的一个选择。
只是,他毕业后所选择的,却不是企管,而是行销管理。
甚至,在数年后得知,他当初真正想唸的也不是行销管理,而是与商管毫无关係的心理系。
是甚么左右了他的想法,做出违心的选择?
就如她所认识的那些出生优良的同学朋友,他们的
生是一条既定的道路,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们不自觉追寻父母的脚步,最后坐上父母早已为他们预定的那个位子,承袭父母的资源与
脉,度过与父母亲相似的后半生。
那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
因为对他们而言,追寻与束缚只有一线之隔。
然而,直到上个月接到阿姨的电话,得知事
原委,才明白他是在追寻的,只是追寻到最后,达不到期许的失落成为了束缚。
无法成为像父亲或哥哥那样优秀的领导
,选择在企划与行销方面发挥所长,但总没有实质的成绩,无法像哥哥那样受到父亲的讚许与信任。
好不容易他的提着產品企划案第一次被採纳,有机会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却遭商业间谍窃取,被其他公司抢先发表。虽然错不在他,但却也是因为他才让间谍有机可趁,因此为了以示负责,自愿离开公司。
只是这一离开,却选择到距离美国有十二万多公里的台湾。
像一种逃避。
所以当阿姨说她怕他这一去,就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当下还觉得太过夸张。他只不过是遇上灰心事,想要转换心
罢了,再说
总要这么叛逆一次嘛,以至没有多想就答应她会说服他回家。
可是,此时此刻的现在──
看着他如此坦然的回答,一点也不为那个问题感到半点困扰。她才明白,阿姨那时之所以那么担忧,不无道理。
因为他真的会为了她,留在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