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火器重地,地上不会
湿的,坐一坐没关系。”我把垫子递给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匠
,“老
家身子骨不好,还是你坐吧!”
年有六十的匠
看着崇祯皇帝递过来的垫子,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这个待遇他一辈子都没遇到过呀!
老
身旁那个年轻的匠
见崇祯皇帝一点架子都没有,脸上一团和气,胆子壮了不少,替老
接过垫子,垫在了老
的
底下。
“朕这次来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看看大明的火器到底是什么样,大家也都别紧张,来,喝
热茶,饿了的还有点心,都别客气。”为了跟这些
拉近距离,我还往前凑了凑。
崇祯皇帝展现的平易近
的姿态很快就消除了匠
们紧张的
绪,加上崇祯皇帝故意
粗
,更是拉近了跟匠
们心理的距离,只是让一旁的高弘图直皱眉
。承恩也是连连摇
,心说陛下这是怎么了?跟这些大老粗有什么好说的呀!
“老师傅,你在这里
了多长时间了?”我问坐着垫子的老
。
老
的心
已经平复下来,但是眼睛仍然有些湿润,听了崇祯皇帝的问题,他想了想,“大概,有五十年了,我刚来的时候还是十几岁,现在已经六十有一,一辈子差不多都在这里。”
“老师傅,这么说来你对大明的火器很了解呀!能说说吗?”我很高兴能有这么一个老匠
,因为明朝火器的发展就是这几十年才有的。
老
不善言辞,但是说话条理清晰,以自己的
生为蓝本,把这几十年来的火器发展参杂其中,倒也让崇祯皇帝听的明白。
我听完了老
的讲述,得知近十几二十年来,欧洲的火器确实优于明军制造的火器,在自己无法研制的
况下,明军毫不犹豫的花钱买军火,然后再逐渐的仿制,以此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兵工产业”,而且效果非常理想,买来的武器基本都能消化吸收,甚至加以创新。
面对这些制造经验丰富的匠
,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火药的制作比例,统一的生产方式,和燧发枪的想法等等。
崇祯皇帝这个假充内行的外行所说的这些话,一下子就把匠
们折服了,他们都没想到贵为天子的崇祯皇帝对火器还如此懂行,一个个都觉得很荣耀。
高弘图听了崇祯皇帝的话,突然站了起来,激动道:“皇上,微臣知道那个什么燧发枪。”
(这几天有事没能更新,希望大家别见怪,即
起恢复更新,^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