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
反对
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石亨的提议应该是会获得通过的。但这次,即使赞成的
再多也没有用,因为这个反对的
手中掌握着否决权。
此
正是于谦。
于谦是兵部尚书,也是会议召集
,在这个会议上虽然谁都可以说话,但只有他说了才算数。
他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也先率大军前来,气焰已经十分嚣张,如果坚守不出,只会长他们的气焰,我大明开国至今已近百年,昔
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纵横天下,横扫
元,我辈岂惧小小瓦剌!”
他环顾周围众
,停顿了一下,厉声下达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众臣鸦雀无声。
确实也不用说话了,反正我们说了也不算,你看着办就是了。
于谦接着下达了他的第二条命令: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457]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文臣们万万想不到,平
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于谦竟然如此强悍,军令之严厉,前所未闻,甚至连战场杀惯了
的石亨也感到心惊。
还没等他们喘过气来,于谦那沉稳又富含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陶瑾!”
“东直门,刘安!”
“朝阳门,朱锳!”
“西直门,刘聚!”
“镇阳门,李端!”
“崇文门,刘得新!”
“宣武门,杨节!”
“阜成门,顾兴祖!”
他停了下来。
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停顿,因为所有的
都知道,还有一个门他没有说,这个门就是德胜门。
德胜门是最为重要的门户,因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是最为激烈的战场。
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去处啊。
众
并没有等待多久,因为于谦很快就说出了镇守者:
“德胜门,于谦!”
他用坚定的眼光看着每一个
,这种眼光也告诉了众
,他没有开玩笑。
文武大臣们又一次吃惊了,可让他们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因为于谦马上要颁布的是一道他们闻所未闻的军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此后的明代名将大都曾采用过这一方法。
听到这杀气腾腾的语言,众
仿佛不认识这个正在说话的于谦了,就在一个月前,他还是一个从未指挥过战争的书生,还是儒雅的文官,是一个言谈温和,脸上始终保持着沉着镇定的表
的
。
此刻的于谦依然沉着镇定,却似乎变了一个
,他已经成为了一位意志坚定,果断严厉的战场指挥官。
在残酷的战场上,弱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最为坚强、刚毅的强者才能活下来,并获取最后的胜利。
于谦就是这样的强者。
看起来会议要谈的问题已经谈完了,似乎也该散会了,正当众
庆幸从于谦那令
窒息的军令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于谦下达了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最后一道命令
于谦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吴宁,下达了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大军开战之
,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
城者立斩!”
[458]
听到这道命令,连石亨这些杀
不眨眼的武将也被震惊了,这就意味着但凡出城者,只能死战退敌,方有生路,如果不能取胜,必死无疑!
真的豁出去了
所有的
都惊讶地看着于谦,他们这才意识到,于谦这次是准备玩命了,不但玩他自己的命,还有大家的命。
于谦毫无惧意地看着这些惊讶的
,对他们说出了最后的话:
“数十万大军毁于一旦,上皇被俘,敌军兵临城下,国家到了如此境地,难道还有什么顾虑吗,若此战失败,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辙,诸位有何面目去见天下之
!”
“拚死一战,只在此时!”
于谦是对的,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争,如果失败,北方半壁江山必然不保,大明的国运也将从此改变。
这场战争,于谦输不起,大明也输不起。
所以于谦为守护城池的
和他自己留下了唯一的选择:
不胜,就死!
与会众
终于散去了,于谦也回到了他的住处准备出发作战,之前那坚定强硬的讲话已经成为过去,现在他要做的,是实践他许下的承诺。
自古以来,发言演讲是容易的,但实
起来却是艰难无比。很多
若悬河,豪言壮语呼之即来,能讲得江水倒流,天花
坠,但做起事来,却是一无是处,瞻前怕后。
古代雅典的雄辩家们
才极好,擅长骂阵,指东喝西,十分威风,但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长枪一指,便把他们打得东倒西歪,四散奔逃。
辩论和演讲从来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个世界是靠实力说话的。
下命令是容易的,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击败敌
,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无论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所以对于于谦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于谦看着房中准备齐备的盔甲,他知道,不久之后,他就要脱下身上的公服,穿上这套只有武将才会穿的铠甲,第一次走上战场。
于谦,你真的毫无畏惧吗?
不,我畏惧过,我并不是武将,我没有指挥过战争,没有打过仗,没有亲手杀过
,在过去二十余年中,我的工作只是在文案前处理公务和政事。
那你为什么要站出来挽救危局,指挥战争?
在我看来,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你真的准备好了吗,走上战场,去指挥你从未经历过的战争?
是的,我已经准备好了,少年时,我曾立志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
,无论寒暑,我在孤灯下苦读不辍,踏
仕途,我曾青云直上,也曾郁不得志,曾经登堂
室,也曾身陷牢狱,经历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我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我已无所畏惧。
明朝那些事儿2朱祁鎮篇第五十四章
章节字数:3818更新时间:07-02-2216:40
[459]
于谦实践了他的抉择,穿上了那套沉重的铠甲,离开了他的住所,向德胜门走去。
在那里,他将获得他
生中的最大光荣。
十月十一
,北京保卫战前锋战开始。
西直门前锋战
也先原先认为,京城已经是个空架子,只要兵临城下,自然会不战而胜,可当他来到北京城下,整兵出战时,才惊奇的发现,那些他认为绝对不堪一击的明军已经摆好阵势,在城外等待着他。
也先是一个有着丰富军事经验的
,单从气势上,他就已经看出,守在门前的这帮
是来拚命的,实在不好惹。
但既然已经来了,就不能不打,于是他决定先试探一下。
他选择的目标是西直门。
在他的命令下,上千名瓦剌士兵挟持着俘获的百姓向西直门发动了试探
进攻。
西直门的守将是刘聚,他迅速作出了反应,派遣部将高礼、毛福寿迎敌。
瓦剌士兵还没有从土木堡的胜利中清醒过来,他们依然认为眼前的明军会像土木堡的那些
一样任他们宰割。
其实在战争中,恶狼和绵羊的角色是经常替换的,这一次,主演恶狼的是明军。
在土木堡之战中,他们很多
都失去了自己的战友甚至亲属,满腔怒火正无处宣泄,现在这些杀戮自己同胞的仇
竟然还敢找上门来,真正是岂有此理!
此仇不报,更待何时!
于是他们抽出腰刀,睁着发红的眼睛,大呼“杀敌”,以万钧不当之势向瓦剌兵冲去。
瓦剌兵惊呆了,在他们的想像中,这其实是一个美差,那英明神武的也先派他们前来是接受投降的,他们可以优先进城抢夺一番。
可是到了这里,他们才发现,迎接他们的是一群杀气腾腾的
和他们的大刀。
瓦剌军一触即溃,四散奔逃,数百
被杀,挟持的百姓也被明军救走。
当也先看到逃回来狼狈不堪的瓦剌士兵时,他已经明白,眼前的敌
不是牛羊,而是虎狼。
对付这样的敌
,如果硬拚是十分危险的,正在他踌躇之时,超级卖国贼喜宁出场了。
他向也先建议,目前不要与明军开战,应该躲避其兵锋,自己已经想好了一条计谋,必能不战而胜。
喜宁的计划是这样的,首先在城外扎营,然后派
通知明朝大臣,就说太上皇(朱祁镇)在这里,要他们派
出来迎驾。
这条计策的毒辣之处在于,有意把朱祁镇放在显眼的位置,并公开通知对方前来迎接,如果对方来接,就可以谈条件,索要钱财和利益,如果不来的话,明朝就会理亏,从礼法上讲也是一件丢
的事
。
卖国贼更为
所痛恨,实在不是没有来由的。
[460]
一道难题摆在了于谦面前,他会怎么应对呢?
这个在我们看来很难的问题,在于谦那里却十分简单,他立刻派出了两个
去办这件事。
这两个
一个叫赵荣,另一个叫王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
的官职,王复是通政司参议,赵荣是中书舍
,在去谈判之前临时才分别提升为右通政和太常少卿。
这是一个意味
长的
事升迁和派遣决定。
奥秘在哪里呢?
只要分析一下他们的官职就明白了,通政司参议和中书舍
是多大的官呢?一个是正六品,一个是从七品,也就是说,王复和赵荣这两个
都是芝麻官,这种
在下层官员中一抓一大把。
那么他们升迁后的官职有多大呢?右通政和太常少卿一样,都是正四品。
正四品,也就是个厅局级
部。
于谦的意思很清楚,他压根就没有把也先说的话当回事,派这么两个小官出去,无非是做做样子,应付一下而已。
也先同志在城外苦苦等待着朝廷大员来和他谈判,来恳求他放回朱祁镇,然后拿到大批的金银珠宝,风光一把。
可他等来的是什么呢?两个六七品的小官,临时给了四品级别,跑来和他谈判。
这不是谈判,这是调侃,是侮辱。
更可笑的是,也先对于明朝的官制和
员并不清楚,他还一本正经的要和对方谈判,因为在他看来,这两个
应该是大
物。
而王复和赵荣也是一
雾水,他们本就默默无闻,别说代表国家出来谈判,平
他们连上朝面圣的资格都没有,在高官云集的京城,说他们是官都是抬举了他们。
这两位仁兄估计不久之前还在大堂坐班,瞬息之间就被告知自己官升四品,并被派任驻瓦剌代表,即刻出行。
即未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谈不上什么空乏其身,忽然就天降大任了。
谈判双方一个心里没底,一个自以为是,这谈的是个什么判。
眼看也先就要成为外
史上的笑柄,死太监、卖国贼喜宁先生又出场了。
他十分清楚这两个所谓的谈判代表不过是两个小
物,便告诉了也先,回报王复和赵荣,拒绝和他们谈,并表示他们的谈判对像仅限以下四
:
于谦、石亨、胡濴、王直。
除此四
之外,其他
不予考虑。
于谦对此的答覆是:不作答覆。
你嫌小,大爷我还不伺候了!
他撂下了一句十分凶狠的话,算是给了个回复:
“我只知道手上有军队,其他的事
不知道!”(今
只知有军旅,他非所敢闻)
也先,别废话了,你不是要打吗,那就来吧!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