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这个
正是杨荣。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
由于当时
况还比较混
,敌友难分,难保某些忠于建文帝的大臣不会玩类似恐怖分子和荆轲那样的把戏,周围的
十分紧张,而朱棣本
也大为吃惊,但他不会想到,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
杨荣竟然对他说,现在不应该进宫即位。
不应该即位?笑话!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装了那么久的傻,死了那么多的
,无非只是为了皇位,可眼前的这个书生竟然敢阻止我即位,凭什么!真是可笑!
在场的
几乎已经认定杨荣发疯了,准备替他收尸。
但杨荣真的阻止了朱棣的即位,还让朱棣心悦诚服照办,而他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竟然只用了一句话。
“殿下是应该先去即位呢,还是先去祭陵呢?”(先遏陵乎,先即位乎?)
一语惊醒梦中
。
我们前面说过,朱棣造反是披着合法外衣的,说得粗一点就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胜利冲昏了他的
脑,竟然一时之间忘记了立牌坊,只是一心要当婊子。无论怎么说,如果不先拜一下老爹的坟,那是很不妥当的,朱棣连忙拨转马
,去给老爹上坟。
从这件事
上,我们可以看出杨荣已经
明到了极点,他摸透了朱棣的心理,也看透了遮羞布下权力斗争的真相。这样的一个
比他的上级方孝孺、黄子澄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同样老
巨猾的朱棣从此记住了这个叫杨荣的
,在他即位后便重用杨荣,并将其召
内阁,成为七
内阁中的一员。
当时的内阁七
都是名满天下之辈,而在他们中间,杨荣并不显眼,他没有解缙的才学,也没有杨士奇的政务能力,并不是个引
注目的
,但这绝不是他的能力不行,事实上,他所擅长的是另一种本领——谋断。
所谓谋断就是谋略和判断,这些本应是姚广孝那一类
的专长,而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应该是个老实读书
的杨荣居然会擅长这些,实在令
费解,但他善于判断形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下面的这个事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天晚上,边关突然传来急报,宁夏被蒙古军队围攻,守将派
几百里加急报信,这是紧急军
,朱棣也连忙起身去内阁找阁臣讨论如何处理(内阁有24小时值班制度,七天一换),偏巧那天晚上,值班的正是杨荣。
朱棣风风火火地来到内阁,把奏报
给杨荣看,问他有什么意见。
[352]
出乎朱棣预料,杨荣看完后没有丝毫慌
,表
轻松自然,大有一副太监不急皇帝急的势
。
朱棣又气又急,杨荣却慢条斯理的对他说:“请陛下再等一会,宁夏一定会有第二份解围奏报送来的。”
朱棣好奇地看着他,让他说出理由,杨荣此刻也不敢再玩
沉,因为朱棣不是一个对大臣很有耐心的
。
杨荣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了解宁夏的
况,那里城防坚固,而且长期作战,士兵经验丰富,足以抵御周围的蒙古军队。从他们发出第一份奏报的
期来看,距离今天已过去十余天,此刻宁夏应该已经解围了,必然会发出第二份奏报。”
不久之后,朱棣果然收到了第二份解围的奏报,自认料事如神的朱棣对杨荣也十分佩服,并
给他一个更为光荣的任务——从军。
朱棣认识到,杨荣是一个能谋善断的
,在对蒙古作战中,这样的
才正是他所需要的,于是在永乐十二年(1414)的那次远征中,杨荣随同朱棣出行,表现良好,获得了朱棣的信任。朱棣便将军队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印信
给杨荣保管,而且军中但凡宣诏等事务,必须得到杨荣的奏报才会发出,可以说,杨荣就是朱棣的私
秘书。
朱棣之所以如此信任杨荣,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这个
处事不偏不倚,也不参与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夺位之争,没有帮派背景,当然,这仅仅是朱棣的想法而已。
朱棣不会想到,这个看上去十分听话的杨荣并不像他表面上那么简单,朱棣将印信和奏报之权授予杨荣,只是为了要他好好
活,然而这位杨荣却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件关键的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病逝之时,那个当机立断,驰奔上千里向太子报告朱棣已死的消息,为太子登基争取宝贵时间,制定周密计划的
,正是一向为
低调的杨荣。因为他的真实身份和杨士奇一样,是不折不扣的太子党。
第三个
临危不惧杨溥
下面要说的这位杨溥,其名气与功绩和前面介绍过的两位相比有不小的差距,但他却是三
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别
出名、受重用依靠的是才学和能力,他靠的却是蹲监狱。
[353]
杨溥,洪武五年(1372)生,湖北石首
,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是杨荣的进士同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也被授予编修,又成为了杨荣的同事,但与杨荣不同的是,杨溥是天生的太子党,因为在永乐元年,他就被派去服侍太子,算是早期党员。
朱棣毕竟还是太天真了,杨荣和杨溥这种同学加同事的关系,外加内阁七
文臣集团固有的拥立太子的政治立场,说杨荣不是太子党,真是鬼都不信。
杨溥没有杨士奇和杨荣那样突出的才能,他辅佐太子十余年,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也不引
注目,这样下去,即使将来太子即位,他也不会有什么前途,但永乐十二年发生的一个突发事件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不过,这个突发事件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永乐十二年(1414),“东宫迎驾事件”事发,这是一个有着极
政治背景的事件,真正的幕后策划者正是朱高煦。在这次事件中,太子党受到严重打击,几乎一蹶不振,许多大臣被关进监狱当替罪羊,而杨溥正是那无数普普通通的替罪羊中的一只。
由于杨溥的工作单位就是太子东宫,所以他被认定为直接责任者,享受特殊待遇,被关进了特级监狱——锦衣卫的诏狱。
锦衣卫诏狱是一所历史悠久,知名度极高的监狱,级别低者是与之无缘的(后期开始降低标准,什么
都关),能进去
的不是穷凶极恶就是达官显贵。所谓身不能至,心向往之,有些普通犯
对这所笼罩神秘色彩的监狱也有着好奇心,这种心理也可以理解,从古至今,蹲监狱一直都是吹牛的资本,如“兄弟我当年在里面的时候”,说出来十分威风。
此外,蹲出名的
也绝不在少数。反正在哪里都是坐牢,找个知名度最高的监狱蹲着,将来出来后还可以吹牛“兄弟我当年蹲诏狱的时候”,应该也能吓住不少同道中
。
这样看来,蹲监狱也算是出名的一条捷径。
然而事实上,在当年,想靠蹲诏狱出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够级别,其次你还要有足够的运气。
因为一旦进了诏狱,就不太容易活着出来了。
诏狱是真正的
间地狱,
冷
湿,环境恶劣,虽然是高等级监狱,却绝不是卫生模范监狱,蚊虫老鼠到处跑,监狱也从来不搞卫生评比,反正这些东西骚扰的也不是自己。
明朝那些事儿2朱棣篇第二十六章
章节字数:3438更新时间:07-02-2216:22
[354]
虽然环境恶劣,但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们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犯
们的关照,他们秉承着宽于律己,严于待
的管理理念,对犯
们严格要求,并坚持抗拒从严,坦白也从严的审讯原则,经常用犯
练习拳脚功夫,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他们还开展各项刑具的科研攻关工作,并无私地在犯
身上试验刑具的实际效果。
最初进
诏狱的犯
每天的生活都是在等待——被审讯——被殴打(拳脚,上刑具)——等待中度过的,等到没
审你也没
打你的时候,说明你的
生开始出现了三种变数,1、即将被砍
2、即将被释放3、你已经被遗忘了
相信所有的犯
都会选择第二种结果,但可惜的是,选择权从来不在他们的手上。
这就是诏狱,这里的犯
没有外出放风的机会,没有打牌消遣等娱乐活动,自然更不可能在七点钟排队到礼堂看新闻联播。
明朝著名的铁汉杨继盛、左光斗等
都蹲过诏狱,他们腿被打断后,骨
露了出来也没
管,任他们自生自灭。所以我们说,这里是真正的地狱。
杨溥进的就是这种监狱,刚进来时总是要吃点苦
的,不久之后,他也陷
了坐牢苦等的境况,但杨溥想不到的是,这一等就是十年。
更惨的是,杨溥的生命时刻都笼罩着死亡的
影,“东宫迎驾事件”始终没有了结,而朱高煦更是处心积虑要借此事彻底消灭太子党,在这种
况下,杨溥随时都有被拉出去砍
的危险(史载“旦夕且死”),然而杨溥却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行为来应对死亡的威胁。
如果明天生命就可能结束,而你却无能为力,你会
些什么?
我相信很多
在这种状况下是准备写遗书或是大吃一顿,把以前没玩的都补上,更多的
则是怨天尤
,抱怨上天不公。
这些都是
的正常反应,可杨溥奇就奇在他的反应不正常。
明天就可能被拉出去砍
,他却仍在读书,而且是不停地读,读了很多书(读经史诸子书不辍),这实在是让
难以理解,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
命随时不保,读书还有什么用呢?
[355]
可这个
却浑似坐牢的不是自己,每天在散发恶臭、肮脏
湿的牢房里,却如同身在自己书房里一样,不停地用功读书,他的自学行为让其他犯
很惊讶,到后来,连看守他的狱卒都怀疑他
神不正常。
他的这种举动也引起了朱棣的注意,有一次朱棣突然想起他,便问杨溥现在在
什么(幸好不是问杨溥尚在否),大臣告诉他杨溥在监狱里每天都不停地读书。
朱棣听到这个答案后,沉思良久,向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下达了命令,要他务必好好看守杨溥,不能出任何问题。
我们前面说过,朱棣是一个很有水平的领导,这种水平就体现在对
的认识上,他很清楚杨溥的境况和心理状态,然而就是在这样的
况下,杨溥却能视死如归,毫不畏惧,也绝非伪装(装不了那么长时间),这是很不容易的。
很明显,这个叫杨溥的
心中根本就没有害怕这两个字。
自古以来,最可怕的事
并不是死,而是每天在死亡的威胁下等死。
不知何时发生,只知随时可能发生,这种等死的感受才是最为痛苦的
杨溥不怕死,也不怕等死,这样的
,天下还有何可怕?!
真是个
才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棣才特意让
关照杨溥,他虽然不愿用杨溥,却可以留给自己的儿子用。
也多亏了朱棣的这种关照,杨溥才能在诏狱中度过长达十年的艰苦生活,最终熬到刑满释放,光荣出狱,并被明仁宗委以重任,成为一代名臣。
看了以上这三位的
生经历,我们就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要混出
实在不容易啊。
之所以在这里介绍三杨的经历,不但因为他们将在后来的明代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参加了那场惨烈的皇位之争,并担任了主角,以上的内容不过是参与这场斗争演员的个
简介,下面我们将开始讲述这场残酷的政治搏斗。
[356]
不服气的朱高煦
朱高煦一直不服气
这也很容易理解,他长得一表
才,相貌英俊,且有优秀的军事才能,相比之下,自己的那个哥哥不但是个大胖子,还是个瘸子,连走路都要
扶,更别谈骑马了。
简直就是个废
。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废
,将来要做自己的主
!
谁让
家生得早呢?
自己也不是没有努力过,靖难的时候,拼老命为父亲的江山搏杀,数次出生
死,却总是被父亲忽悠,虽得到了一句“勉之,世子多疾!”的空话,却从此就没有了下文。
了那么多的事,却什么回报都没有,朱高煦很愤怒,后果很严重。
他恨朱高炽,更恨说话不算数的父亲朱棣。
想做皇帝,只能靠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