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http://www.ltxs520.info,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那些事儿 > 0161-0170

0161-0170(2 / 2)www.ltxsdz.com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1 娇艳异想 法师帝国 三国之最风流 我成为崇祯以后 乡春满艳 红缨记 岚瑆结 神豪之快乐的生活 九龙夺嫡之胤祹

[165]

(为了编号的一致,本节为空)。

[166]

(为了编号的一致,本节为空)。

[167]

朱棣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母亲身份低贱,得不到朱元璋的多少宠,他有三个哥哥,二十二个弟弟,故虽贵为皇子,却没有多少关注,浑似路边野般无照料,但最让他难受的是,哥哥朱标却可以享有一切优待特权,他用的东西是最好的,所用礼仪是最隆重的,文武百官见到他就跪拜行礼,诚惶诚恐。

因为大臣们知道,这个叫朱标的将来会继承皇位,是新一代的统治者,如果要保住脑袋、官位,就一定要拍他的马。你朱棣是个什么东西,上不管天,下不管地。还是早点去就藩,当个土财主吧!

不怕穷,只怕比。

朱标享受这一切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因为他是太子。

什么是太子?大家都是贫农朱重八的儿子,你穿开裆裤的时候我就认识你,尿床捣蛋哪一样你没过,还真把自己当龙子龙孙了,谁不知道谁啊?

家的孩子早当家,朱棣虽然不穷,却比较惨,因为无论这个家多好,多富,将来都不是他的。所以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的朱棣并没有同年龄的天真。

他知道,在这个家里,要想得到什么,必须靠自己去争取。

洪武四年(1371),十一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这并不表示朱元璋特别看重他,因为据史料记载,他的二十六个儿子都被封了王,这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十七岁时,朱棣经朱氏婚姻介绍所包办,迎娶了他的第一个妻子,而他的这个老婆正是第一名将徐达的长

这样看来,他的这次婚姻也包含了一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朱棣和武将之间的某种联盟。

二十一岁时,他奉命就藩,地点是北平,即当年之大都,今之北京。

此时的朱棣年纪虽轻,却已饱尝间冷暖,看透世间悲凉,身为皇子,更能感受到那些大臣内官们趋炎附势、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

当然他也明白,这些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荣耀总是站在成功者那边,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一定要做一个成功者。

他年幼时已历经战火,成长过程中又总是和武将打道,他见识过惨烈的战场、血腥的杀戮,年青时所经历的这一切已将他的生角色定格为职业军,而这个角色也将伴随他的一生,左右着他的格,即使在他登上皇位之后。

当然,客观的讲,此时的朱棣并没有谋反的野心,说到底无非是心理不平衡,最多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作为一个不起眼的皇子,他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朱元璋面前表现自己,以便在将来分遗产时多捞点好处。

洪武二十三年(1390),他终于开始了自己生舞台上的第一次表演。

[168]

此时距离捕鱼儿海大捷已经过去了两年,当年的统兵大将,渐骄狂的蓝玉已列了朱元璋的黑名单,在这种况下,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把兵权给他,在经过仔细思考后,他把部队的指挥权授予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燕王朱棣正是其中的一个。

自从十年前被封在北平后,朱棣就和自己属地的邻居——蒙古骑兵打起了道。由于双方住得太近,时常因为宅基地之类的纠纷闹点矛盾,谈不拢就打,打服了再谈,遇到打不服也谈不拢的就让朱元璋出兵远征。

名将傅友德、冯胜、蓝玉都曾带兵自北平出击蒙古,朱棣虽是皇子,但他明白,在这些老将面前自己还太,于是他虚心向这些名将们学习,丝毫没有皇室的架子。此外,他还随大军上阵,亲眼见到过刀劈斧砍、你来我往的拚杀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烈。

当朱标在舒适的皇宫中学习孔孟之道、圣之言的时候,朱棣正在凄风冷月的大漠里徘徊,在满布尸首的战场上前行。并没有教导他将来要如何去做一个好皇帝,如何统治他的臣民。对此时的朱棣而言,在战场上活下去就是唯一的目标。兵书是不管用的,别的经验也不能照搬,而要在这个战争中取得胜利,只能依靠自己。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失败中获取胜利,在经历无数次残酷的考验后,朱棣最终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他成长了,从一个战争的好者成长为战争的控制者,良好的判断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使他最终具备了一名优秀将领的素质。

而无数次残酷的杀戮,无数具无名无姓的尸首也彻底的冷冻住了他的心。

昨天还活蹦跳的一群,第二天就变成了一群尸体,在阵亡登记簿上可能也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家更不会知道,甚至在战后统计伤亡数时,这些也会被当成零去掉。

谁会知道他们来到过这个世界?谁会知道他们也曾娶妻生子,有年迈的母亲、吃的孩子在家里等待着他们?在这样的地方,生命是有价值的吗?

残酷的战场让朱棣更加刻的认识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去!

带着这样的意志和信念,朱棣统率着他的部队踏上了远征之路。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篇第四十三章

章节字数:3529更新时间:07-02-2216:00

[169]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棣三十岁,他第一次成为了军队的主帅。

成为主帅,发兵远征曾经是他的梦想,儿时他也常看见那些名将们出征时的景,那是一个多么光荣的时刻,亮甲怒马,旌旗飘扬,数万将听从自己的命令,在自己的旗帜下勇往直前!

其实战争也有它自己的美感,勒马敌前,一声令下,万军齐发,纵横驰骋,这是何等的豪气冲天!

朱棣近乎狂热的喜上了这种残酷的美感,当他披挂盔甲,骑上战马时,一兴奋之便油然而生,长缨在手,试问天下谁敌手!

这就是军的快乐与荣耀。

但朱元璋对朱棣并不完全放心,他把兵马一份为二,将另一半给了晋王。并亲自为他们制定了作战计划,此次远征的目标有两个,分别是北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儿不花。

朱棣明白,这次出征可以算是朱元璋的一次考试,如果成绩好,将来就有好的前途,因此他为这次远征作了充足的准备,此次出征与以往一样,难点不在于能否打败敌,而是在于能否找到他们。

基于这个正确的认识,出征后,朱棣并未鲁莽进兵,而是首先派出几支轻骑兵四处侦查,这些经过仔细探访,果然找到了乃儿不花的确切位置。在做好保密工作后,燕王朱棣带领部队静悄悄的出发了。

由于朱棣的军事行动极其隐秘,乃儿不花竟然毫不知,明军按照朱棣的计划准备向北元发动进攻了,然而就在军队即将达到目的地时,天突降大雪,很多都认为风雪之中行军不利士气,要求停止进军,军营中也是一片哀怨之声。

意想不到的是,朱棣却十分高兴,他似乎是从蓝玉的身上得到了启发,严令军队继续前进,很明显,朱棣的决断是正确的。

风雪之夜,行军虽然辛苦,但敌也必然会丧失警惕,因为他们也认为这样的天气不适合行军。然而决胜的时机往往就在出其不意之间。

绝对不要做你的敌希望你做的事,原因很简单,因为敌希望你这样做——拿

朱棣的大军就如同当年蓝玉夜袭庆州时一样,冒着大雪向着敌挺进。当他的大军到达乃儿不花的营地时,元军被惊呆了,然而更让他们惊讶的还在后面。

这支远道而来的军队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埋锅做饭,安营扎寨。

明军跑了这么远的路,吃了这么多的苦,而自己没有任何准备,毫无提防,如若敌发动进攻,全军崩溃只在旦夕之间,然而对方却毫无动静,看他们舞刀弄剑的样子也不像是来旅游的,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170]

朱棣并不是傻瓜,他十分清楚此时正是进攻的最好时机,毫无防备的元军可谓是一击即溃,他没有这样做,不是要讲什么风格,混个公平竞赛奖之类的玩意,而是有着更层次的考虑。

在安顿好部队后,他派了一个去元军大营见乃尔不花,他要给乃尔不花一个惊喜。

果然乃尔不花一见此,大惊失色,张就叫道:"怎么又是你?"

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来者实在是老熟了,此就是观童。大家可能还记得之前洪武二十年冯胜远征纳哈出时,劝降纳哈出的也是这位仁兄,这么看来他也算是老牌地下工作者了,专这类事

自纳哈出后,观童劝降之名传遍蒙古,但凡有此的消息,蒙古各部落都如临大敌,唯恐被认为暗通明朝,那可真是跳进捕鱼尔海也洗不清了。偏巧观童和乃尔不花,当年好友此刻相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

照例,观童先讲了一通明军的政策,如优待俘虏等等,然后把形势摆在乃尔不花面前: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其实也不用观童说太多了,营外明军磨刀的声音都听得见,再不投降,磨刀石就要换成自己的脑袋了,这个城下之盟不签不行啊。

乃尔不花决定投降了,他和观童一起去朱棣的营中办理投降手续,这位北元的太尉对自己的对手朱棣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时机判断如此准确,行动如此迅速,这是一个怎样的呢?

让他意外的是,一进大营,朱棣竟然以招待贵宾的礼仪来款待他,亲自到营外迎接,乃尔不花不知所措,手忙脚,搞了半天才想起自己是来投降的。他小心翼翼的提了几个保证士兵身安全之类的条件,朱棣表现得十分大度,不但答应了这些要求,还设盛宴款待了乃尔不花。

乃尔不花万没想到,向朱棣投降还这么有面子,有这么好的待遇。十分感动,马上回营召集马列队投降。

就这样,燕王朱棣生中的第一次表演落幕了,他不费一兵一卒歼灭了北元军的主力,完成了战略目的。他在这次演出中的表现堪称完美,连投降的乃尔不花都十分敬佩他,认为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

史料的记载大抵如此,简单看上去,这似乎只是一次平常的战役经过,但我细读之后,却有毛骨悚然之感,朱棣实在太可怕了。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穿越到异世界的大叔得到了配种大叔的称号 穿书后主角们为我打起来了 白月光是年代文假千金 穿书后主角与我双宿双飞 重生八零:被最猛硬汉掐腰宠 真不是故意想红的 穿成痴傻炮灰后我逆袭成团宠 快穿之鱼忧生存性爱之旅 两不厌 清穿之大佬五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