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行
跟着车子回了秀山屯,吕律忙着把新到手的五棵六品叶在参园子里栽下,看着依旧绿油油没有丝毫枯萎迹象的
槌茎秆,现在种下去,成活应该没问题。
接下来,趁着休息的时候,几
去区上将那些四品叶
槌和比较大一些的三品叶
槌,在收购站出售,各自在家休息了一天,再次随着孟兆华他们前往江源。
第70章 被熊瞎子给
坏了
仅仅算是在家里休息一天,几
爬起来就跑。
说白了就是在家打个蘸水。
但出去大半月的时间,每个
就抱着三万多块钱回来,乌娜堪、薛淑琴、吴月佳等一帮子
来到吕律
甸子找陈秀玉唠嗑的时候,却是只字不提爽不爽的问题,脸上都乐开了花。
这要是一年搞下来,那又得是多少?
陈秀玉这里就更不用说了,每次回来都少不了顶级的六品叶
槌,按照吕律的说法,这些栽下去只要防止不被偷盗,不被动物损坏的
槌,那也是值大钱的。
每年
槌的收购价格,都在不断增长着。
她相信,真有那么一天,一个
槌能卖到数百万上千万。
所要做的,就是安心守好家,领着孩子,打理好家里不多的事
就行。
直到这时候,马金兰自己也不得不说,这是陈秀玉的福气。
吕律等
再次回到采挖松花石的老坑,这么长一段时间以来,事
进行得很顺利。
开采的进度变得稳定后,差不多六天时间,三辆车子就得往回运送一趟。
篷布盖得严丝合缝,一直也没引起大的动静。
吕律等
回到
饭盆后,很
脆地又将周边打着的幌子、砍的树皮,换成新的。
而几
再次扎
饭盆,继续找寻着
槌。
又花了大半月的时间,算是把周边三个
饭盆的地界都好好地找寻了一遍,接下来,开始了按着兽皮书记录的位置逐一开始找寻。
长白山那么大一条山脉,地图上标注的
槌位置,是真不少,尤其是抚松地段,这儿的
槌,那是出了名的,把
不少,种植园参的更多。
临近村子的地方,如同吕律预料的一样,经常能遇到参帮四处活动,更有不少是单棍戳的。
很多地方的老兆,到了位置,看到就真的只是个老兆,甚至有的地方,都早已经开垦成了田地或是参园。
说是找
槌,但很多时候,更像是在不停地赶路。
好在有马匹代步,加快了不少进度。
连着跑上几个临近村子的老兆没有收获后,梁康波和张韶峰建议放弃那些分布在村子周边那些老兆,选择更
处的山里,但却被吕律给否定了。
抬
槌这事儿,有的时候真说不清楚,
槌也像是会躲着藏着一样,就在
眼皮子底下。
结果,第二天,一帮子
就在
开垦的荒地边上的老兆,找到了四棵五品叶
槌和一棵六品。
准确的说,那就是一片周边都是土地围着的小山,里边甚至都有来往的
踩成小道了,大概是因为里面有座孤坟,而又是
来
往的地方,不被
注意,让吕律等
捡了个大漏。
不得不说,靠近村屯、镇子边上的那些老兆,收获确实很少,但这也是相对于吕律这一帮子
每次进山都能批量
带回
槌的
来说的,那些老兆里找出的
槌,依旧是一般的参帮不敢想的。
至于更
的山里,老兆里早年间留下的小捻子才有长成大货而不被
发现,进而留存下来的机会,收获自然相当美丽。
唯一的缺点是大货主要是以五品叶居多,六品叶的很少见。
好在,到了
山里,吕律观山景的
准判断本领下,还是时不时地能在一些没
到过的地方找到一两棵六品叶
槌。
吕律之所以坚持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每个老兆都走上一遍后,这辈子怕是不会再到这些老兆抬
槌了。
留下的三花、
掌之类,想要等它们长大,那是三四十年后的事
,到了那时候,吕律觉得如果自己还需要抬
槌讨生活,就是一种很大的失败。再说了,到了那时候,想要再像现在一样肆无忌惮地采挖,也会很难了。
以其这样,多打一下老毛子那边的主意,多好!
所以,他一个也不愿放过,不管怎么说,因为这兽皮书,也惹来不少祸事儿,总得捞够好处。
当然,吕律也没忘记在兽皮书上添加新发现的兆
位置,自己用不到,留给子孙后代也行,至于他们用不用得到,跟吕律就没啥关系了。
一转眼,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期间几
差不多半月回去一趟,在家休息一两天时间就走。
抬到的四品叶、五品叶
槌,全都被魏春安等
给吃下了。
几
倒也是真诚信,
槌以远高于收购站开出的价格出售,每次的钱必然准时付给吕律等
,并且先付上一笔预定的钱。至于剩下的,几
怎么
作,怎么赚钱,那就是他们的事儿了。
不过,看每次和他们几个碰面那乐呵呵的
形,估计几个家伙用这些
槌赚的也不少。
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
手中,所能卖出的价格完全不一样,这一点吕律自然是懂的。
他不想去
究这些问题,那是属于别
的秘密了,吕律等
有得赚,魏春安他们也不亏就行。
但从张韶峰那里,吕律还是多少知道一些。
他们托关系带着
槌去沿海卖过,也当成礼物送出去不少,还有一些,直接就是别
给他们送钱的幌子。
也就是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吕律木刻楞后的段树林中,那片参园子扩大不少,一批接一批的二甲子和灯台子种下去,面积都快有两亩了,特别防护的,连原土带回来移栽的六品叶
槌,也达到了二十棵。
而吕律他们,走遍了吉林地界有老兆的地方,现在所在的是牡丹江。
也正是到了这里,吕律几
特意找到北安的羊
沟屯子,去看了韩兆江一家。
一打听,韩兆江的媳
领着孩子,跟他公公,就打理着碾子沟的小片参田,确实折腾不起什么
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