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责任田仍然在承包期内,所以我还有七八亩的耕地。原本没有这么大,只不过旬村想种地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少,很多
都选择到城里或镇子落户,得到一笔政府补偿自愿退出农村土地。这些土地被村子收回,再分配到愿意种地的
家。爷爷和
一辈子都在农村,从未离开,年龄越大分到的土地反而越多。后来,他们把地承包给任叔,什么都不
心,只收租金。虽然每年也就千把块钱,但
够电费、气费和话费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账单绰绰有余。
爷爷
一辈子节省,粮食、蔬菜全是自己种自己吃,只有需要水果或
之类的食品,她才会去镇子购买。如今,
最主要的收
来源是后院坡地的温室大棚。
这个温室大棚还是拜爷爷所赐,据
说,爷爷对土地有种近乎疯狂的痴迷,除了自家的责任田,还早早将屋后的荒地平整出来,种蔬菜和水果。这块地因为地势比较高,春秋雨水多时,还会有一条溪流路过,所以五年前旬村改为规模化种植时没有被整合起来。
三年前一个大学的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到旬村建设''科技小院'',想找几块地种
莓。任凭教授讲得如何天花
坠,村民一听要自己投钱,而且还是实验种植,种不顺利损失自己担,都不愿意接这活儿,只有
爽快答应下来。教授大喜,不仅将屋后开荒的田地扩大到三亩,而且还在上面搭了温室大棚。

种
莓发了一笔财,之后因为种的
多了,赚钱越来越难。听了农学院教授的意见,她决定改种天麻。这种药非常名贵,但也超级难种,即使价钱高种的
也不是很多。村支书说起来
十足,我心里却暗暗打鼓,如今
不在了,我该怎么办呢?
「你
还专门嘱咐了两件事。一是她的骨灰安置,她不要墓地、不要立碑,而是希望能将骨灰埋在松林山的山顶,和她老
儿在一起。」
「当然,」我一
应承下来,
希望和爷爷长相厮守,这是最自然而然的事儿。无论爷爷
是否出于为家里省钱的目的,但对于他们俩来说,无疑带着一点前卫的
漫。
「此外,」老赵继续说道:「院子里的这处砖瓦房需要永久保留,仅供黄铁铭居住使用。」
老赵拿着笔点在院子另一端的一处房子,看位置应该是原来院子留下的一个砖瓦房。
老黄
在旁边又添了一句:「就是铁蛋,黄铁铭是他的全名。那处砖瓦房本来就是他家的,只不过他家出了事儿后,村子把房子收回,让你爷爷
买了回来。」
「铁蛋?」我皱着眉
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老赵耸耸肩,说道:「你
亲自写的,告诉我加
到遗嘱里,而且要求我进行公证,」
说着,老赵从一叠文件中抽出一张纸,我立刻认出
的笔迹。很漂亮,而且清晰可辨:黄铁铭可以永远住在现在居住的砖瓦房里。
铁蛋我并不陌生,
经常向我提起他。沉默寡言,木讷安静,但却是庄稼地的一把好手。农活重的时候,他总是会来帮忙,是个非常热心的
。我怪的是,
显然非常感激铁蛋,既然想要给他一个栖身之处,何不
脆把那处房子留给他。要知道铁蛋现在早已成
,将院子赠与他,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将她的后事安排地井井有条,严丝合缝,如果村里真有哪个远房亲戚想要和我争财产,也肯定是徒劳一场。铁蛋一直在帮
,去世后会想到他很自然。何止是一个大活
,
如果养猫养狗,可能也会把它放进遗产中。突然间,这篇遗嘱不再让我感到如此沮丧,
古怪固执的
格跃然纸上。
我点
答应:「院子已经够大了,我也用不了这么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