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根梁上都积满了厚厚一层灰,柳青爬上爬下,仔仔细细地将每根梁都观察了一遍,才发觉靠后墙的那根梁上隐约有几条横平竖直的细缝。
她伸手上去感觉了一下,发现此处其实是一块割出来的薄板,薄板一掀开,露出下面一个浅浅的凹槽,大约有男
手掌那么大。
凹槽里躺着个粗布袋。
柳青一把将那布袋抓到手里,身子却是一歪,差点摔下去。
好在洪芳及时扶了她一把,才算是有惊无险。
她从椅子上下来,将袋子里的东西全都倒出来——
只有一卷银票和一个塞了东西的信封。
柳青有种感觉,那个信封里的东西一定和她们刘家有关。
她将那信封打开,从里面抽出一张折好的纸,展开一看,顶
是四个楷书大字。
“绝卖文契”。
她心
一颤,急忙往下读后面的小字。这些小字写的是买卖的背景,写得很详细,柳青一目十行,捡着重要的看。
卖方刘闻远,买方钟福,所卖是京南白纸坊
面胡同的一间南货铺子,成
时间是五年前的四月初五。所有的内容都和卷宗里收录的那份文契一模一样。
然而价格是——
一百两纹银。
柳青紧紧地捏着这张文契,两只手已经抑制不住地抖起来。
这就是五年前她看过的那张转让文契,按规矩,洪敬应当将它和当月的账本放在一起,在那个月的月底
给她核账、归档。
只是当时还没到月底,刘家就出事了。
这张文契居然一直在洪敬手里。
那卷宗里的那份两千两的文契是哪来的?
按都察院的一贯做法,应当是查过刘家账簿的,所以那份文契应当是从刘家归档的东西里找到的。
也就是说,当年洪敬偷梁换柱,将这份一百两的文契换成了那份两千两的文契归档。
柳青忽然觉得眼前一阵眩晕,身子一歪,靠在了藤椅的腿上。
就因为这么一份假造的文契,父亲含冤而死,母亲和妹妹病死在流放的途中,而她沦为逃犯,冒名顶替伪装成别
,过着不能见光的
子。
“大
您没事吧?”洪芳见她色不对,推了推她的胳膊。
“......我没事。”柳青摇了摇
,色凄然。
“没事就好,大
您看,我爹爹居然存了这么多银子。他
子过得那么穷,怎么就不用这些银子呢?”
洪芳将银票摆出来,似乎对她没什么戒心。
柳青看向她手里的银票,一百两一张的大概有十几张,还有一些零散的十两二十两的银票卷在一起。
她大致能揣测出洪敬的心思。他当年收了两千两,拿出一百两
账后,其余的自己留下,带着这笔银子逃到了南京。结果他们来了没两年,洪芳就走失了,他兴许是良心有愧,觉得这是老天报应,其余的钱便不敢再用了,只花些原有的积蓄。
不然谁会有银子不用,宁可穷着呢。
洪芳从里面捡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十分诚恳地递到柳青手上。
“大
,您相救之恩,小
感激不尽。这些钱一来是还您赎我的银子,二来是小
对您的一番谢意。请大
一定收下。”
柳青捏着她递过来的银票,痴痴地望了许久,不觉间竟笑出来。
笑着笑着,眼泪就涌了出来,怎么都止不住。
洪芳在一旁瞧得有些害怕,一个劲地问她怎么了。
她一
气憋在心里,哭不出声,又说不出话,
脆把
埋进膝盖里,连连跟她摆手。
午后天
,整个金陵城好似凝了个沉甸甸的大气团,压得
难受。
柳青一个
坐在马车上,心里憋闷极了。
她临走的时候告诉洪芳带着银子搬得远一些,又嘱咐她
后行事小心,别露富。虽然这些银子本不该给洪家
,但她暂时还说不得这银子的来由,而且洪芳一个孤零零的
孩也需要银子活下去。
若是洪敬当初没做那些事,她是很愿意把洪芳带回京师,略加照应的。但她既然知道了当年的事,就实在没法把洪芳当成熟
的子
看待了。
若洪敬还活着,她其实很想问问他,他当初知不知道有
要害刘家,还是只是一时贪财,受
蛊惑?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洪敬当时一定是感到了恐惧,才会匆匆忙忙地跑到江南,隐姓埋名。
那么当初让他恐惧的,会不会也是昨晚上杀他的那
,或者是和凶手相关的
?
她跟前后的邻居打听过,他们昨
睡前都没见过什么外来的
,那凶手应当是特意挑了夜里来行凶的。这样的话,凶手的身份一时还是难以确定了。
而光凭着手上这份文契,恐怕还难以为父亲洗刷冤屈,毕竟
证已不再,难以证明两份文契的真伪,二来,还有钟瑞谋反的事要了解清楚。
柳青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很想找个熟悉、亲近的
说说话,随便说点什么都好,谈公事也行。
她最先想到的就是沈延,虽然他最近有些
晴不定的,但是没关系,哪怕被他数落几句也好,至少能让她觉得,她还是活在此刻的,过去的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了。
她让马车停在了沈延的客栈门
,穿过院子去敲沈延的门。
开门的却是个老爷子,看他胡子花白的样子,足能当沈延的爷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