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以皇帝的身份,亲笔把大明积弊的第一个定为“党争误国”,等于释放了令
极为不安的信号。
党争从万历朝开始,东林、浙、齐、楚、宣、昆等党派林立,你争我夺,这是谁都清楚的事实。
但将其与误国联系起来,并列在大明之弊的第一位,这帽子扣得可是不小。
而从党争中皇帝的态度来看,一般都是冷眼旁观,把握平衡,并不会直接介
其中。
袁可立不知道少年皇帝要如何
手,是扶一派压一派,还是手握皇权,掀起惊涛骇
。
他犹豫半晌,无奈地叹了
气,说道:“会试之后,本官当晋见圣上。朝堂动
,非国家之福。”
徐光启眨
眨
眼睛,说道:“圣上年少,或是有些
切,但也是急于求治,欲振作国势。”
相对于袁可立的担忧,徐光启要差上许多。
作为大明官场的“异教徒”,这帮结党营私、攻讦异己的“正
君子”可没少给他苦
吃。
圣上要振作朝政,要消弭党争,这很好啊!急是急了点,年轻
嘛,可以理解。
袁可立看了一眼“徐保罗”,苦笑摇
,不和这个信了什么天主的家伙争辩,命差
出试题。
徐光启不以为意,正襟危坐,开始批阅试卷。他主要就是看那份古代版的“求职简历”,八
文章啥的,让别
去批好了。
圣上这招儿甚是高明啊,看似没有大改科举,但取才标准已经生了不为
知的变化。
看这举子,竟通水利,哪怕八
、经论狗
不是,圣上亦会录取大用吧?
嗯,嗯,这个举子更是
才,读过《器谱》,喜好器械制造,还吐槽了三眼铳。
这个家伙就扯蛋了,特长嘛,你说你嫉恶如仇、持身极正,要做一清流言官,匡正时弊、弹颏贪官污吏。
合着你的专业就是
子,除了一张嘴,啥也不会。
徐光启撇嘴,把这卷子扔到一旁。
考场内,试题公布,毫不意外地引起了举子们的惊诧和骚动。好在都是小单间,什么表
,什么震惊,也是自己的事
,没
瞅你。
党争误国?!
这个结论其实并不新鲜,殷鉴不远,宋朝灭亡就可以作为教训了。
所以,明朝在初期,对于朋党问题是高度警惕,且重惩不贷的。
朱八八在《大明律》中就明确规定:“在朝官员
结朋党,紊
朝政者,皆斩,妻、子为
,财产
官;凡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宫及近侍
员互相
结,漏泄事
,夤缘作弊而符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三千里。”
为避免朋党,朝廷对官员的管理也很严格,除科道监察外,还强化了宦官
政,使官僚体系与内官体系相互制约。
此外,不设宰相,以避免专权;台谏可风闻言事,强化监督;监察官品秩低,却赋予重权,挑拨官员之间互斗……
但规定的再好,封建体制下也会渐渐废弛。没办法,制度缺陷,皇帝缺陷,种种因素加在一起,才造成了明末党争失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