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他也是为了锻炼燧
公司的科研部。
忙了一整天。
晚上明月高悬,而总部的员工餐厅中,不少过来参与燃料钝化项目的航天
研究员,正三五成群的聚在餐桌周围。
他们和燧
公司的研究员,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之前在官方研究所待过的贺稳,倒是和航天
的研究员聊得不错,甚至在时不时试探这些研究员,有没有兴趣跳槽到燧
公司。
挖墙脚的任务,自然是黄修远
代的。
就算是不少领队的研究员,例如张科哲等
,都有些心动,毕竟燧
公司的待遇,明显出官方研究所。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工作氛围,让张科哲他们羡慕不已。
在燧
公司的内部结构中,科研部和产业部、安全部平级,只对董事会负责。
而现任科研部总经理是6学东,典型的理工科出身,而科研部的各个下属机构中,从事管理的都是副手,这和航天
的那些研究所截然不同。
更加重要的事
,是进
董事会的准
资格中,从事研究的科研
员,比行政管理
员更加多。
因为科研
员更加容易获得
份,这是由技术创新带来的隐形福利,也是为了鼓励技术创新。
可以当家做主,谁愿意仰
鼻息。
不少年轻的体制内研究员,已经有一些想法了,
活一辈子,有时候钱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是高收
群体的科研
员而言,他们更加注重尊严和名望。
各个研究所,对于燧
公司的挖墙脚,其实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他们又没有办法阻止。
不少纯粹搞学术的
,甚至乐见其成,在暗中推波助澜。
这些
同样有自己的小心思,目的是为了制造危机感,让研究所内那些外行
,明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尽管目前看起来,燧
公司的鲶鱼效应,还没有太明显,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将来的事
,谁说得清楚。
餐厅的二楼包厢内。
黄修远和6学东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近期的一些事
,他放下筷子:
“学东,你们对于其他多边氧化硅的研究,目前到了哪里?”
6学东擦了擦嘴
,开
说道:“有一点现,是关于五边氧化硅方面的,负责该材料的第三小组,在前两天合成了一种硅单质。”
“硅单质?”黄修远感兴趣起来。
6学东解释道:“是一种特殊的硅单质,不同于之前现的单晶硅、多晶硅,而是一种由于9个硅原子组成的分子。”
9个硅原子组成?
难道是……黄修远若有所思,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他记忆之中的那个硅分子。
这个硅分子的出现,也是当时第一种,通过多边氧化硅制造的新材料。
而这种材料的出现,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学界、工业界的注意,在用途上面,也并没有什么高大上。
直到五年后,才现了五边氧化硅的特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