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总司令林部长,是个指挥经验极其丰富的
。同时。她也是地球方面,最有大型战役指挥经验的
。
寄生源族的动态,她是了解的一清二楚。
前几天,寄生源族那边接近于崩盘的状态。
林部长就让地球军队稍微修整一下,给寄生源族一些喘息之机,她也不希望真的将寄生源族打得崩盘了。
因为崩盘了,战线崩了,寄生源族四散逃离,地球方面还真是不好办。
地球方面
数少,总不能一个个去抓,那样抓到天荒地老怕是杀不了几个寄生源族。
而战争是最快捷的杀戮机器。
所以,林部长不希望对手崩盘。
修整了几
,让寄生源族那边也稳住,然后,地球军就再次起进攻。
而这个时候,林部长就敏锐的察觉到寄生源族改换了策略。
原本,他们是以进攻为主,地球方面是防守反击。
现在,反倒是寄生源族采取了防守策略,等待着地球方面的进攻,并且伺机反击。
最开始的局部战场,地球方面吃了小亏。
林部长意识到对手更换策略以后,自己也跟着换了策略。
寄生源族不进攻,那么,地球就得进攻。
而地球的进攻,则不是全线进攻,而是重点突击。
战斗的重点也不是夺取阵地,而是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
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战斗的规模并不大,每次都是局部
,但是杀伤能力却一点也没有减弱,每一次战斗,都能极大限度的杀伤寄生源族。
对于一些阵地,地球不去夺战,反而给寄生源族造成了“成功守住阵地”的假象。
林部长和参军团队一同制定命令。
地球军队方面,根本不以夺取阵地为主,完全是以杀灭为目的。
当策略变更,那么,杀伤的效率就变得更高。
因为,现在是地球方面主动。
寄生源族要维持战局,战线就拉得很长。
而战线一长,必然就有漏
,就有软肋。
而林部长就指挥着地球军,对着软肋和漏
进行猛攻。
这跟之前不一样。
之前,都是寄生源族主攻,地球是被动防御。
能够取得什么战果,完全是随机的。
有时候,战果辉煌,有时候又不尽如
意。
现在,变被动为主动之后,想取得什么战果,那就是地球方面说了算。
更妙的是,地球不以占据阵地为主,每每在差不多的时候就退回来。
如此,既减少了己方的牺牲,又给了寄生源族一些打赢了错觉。
殊不知,在这种一场又一场的艰难防御的背后,是地球取得了丰硕的战果,消灭寄生源族的效率变得极高。
而寄生源族的前线战士,反而在一次次欢呼自己打退地球军。
他们胜利得越多,死亡就越惨重。
基层寄生源族还觉得自己赢了,因此,士气反而提高了。
底层的战士都支持这种防守策略,因为他们总是能“赢”。
“成功的守住了阵地。”
“成功的打退了地球军的进攻。”
“成功的击退了敌军。”
这样的捷报,对不明真相的底层来说,那是非常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