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流
史
我生命中再不可能有如此单纯的夏天了——每当捧读旧
影集里一幅发黄的照片,才察觉指缝已漏走了多少岁月。更多小说 ltxsba.me照片是在圆明园拍的。那八国联军焚毁的废墟上簇拥着十几张年轻的面孔,其中的我,穿一件廉价的黑西装,手提公文包,有点疲倦地微笑。当时我作为一位外省的诗
来北京城求职,借住在师范大学宿舍里,和当地的一群流
艺术家朝夕相处,直至熟悉如同一道篱笆墙内啄食的家禽。那幅照片,便是大伙结伴去郊野举办露天诗会所拍摄的。我白天怀揣资料在这座庞大的城池里东奔西跑,和各种各样单位的
事
部磨嘴皮,夜幕低垂时搭乘公共汽车返回铁狮子坟附近的校园,推开门——伊沙他们已从食堂打来了饭菜,坐在灯火辉煌的寝室里等我。“有消息吗?”老g总是笑容可掬地迎上来接过我沉甸甸的包。这么一群落魄的男
团结如一个家庭,应该感谢其中惟一的
,老g——伊沙的
朋友。不知最初是谁给她取了这么个男
化的绰号,但听惯了,居然产生某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她无意识地以
主
的身份照顾着周围每一个
,于是她和伊沙,便构成我们清贫的沙龙的核心。
伊沙,老家西安,有着金斯伯格式嚎叫的嗓子,擅长朗诵。老纪,娘家在河南,和伊沙是师大同班同学,但在心理上已嫁给诗
伊沙了,他们正计划毕业后共同分配到那座既有兵马俑又有杨贵妃的城市。在学生食堂,老纪问我
吃什么,我瞟了瞟黑板上的菜价,“来一碗稀饭,两只
卷。”多少年后,善良的老纪还记得我的江浙
音,并笑着向朋友们模仿:“洪烛最
喝稀饭,吃
卷。”在老纪面前,洪烛
后再混出个
模狗样,仍然是个弟弟。
一位身材瘦削、皮带上挂着单放机的摇滚青年从
群里挤过来,
黯淡地坐在伊沙旁边。老纪给我介绍:“他叫张楚,从西安扒火车流
到北京,只带了一把吉它——已经两年了。”这位叫张楚的大男孩脸有点脏,牛仔裤有点脏,翻毛皮鞋有点脏,但一双眼睛很亮。老纪怜
地把一块
净手帕递给他。如果再过两年,便没有谁不知道张楚了,他有一首《姐姐》唱红大江南北,结尾部分声嘶力竭地呐喊:“姐姐,我要回家!”不知惹得多少有姐姐或没姐姐的雾都孤儿落泪。张楚的《姐姐》并不见得是写给老纪的。但老纪,确实是我们(包括张楚)共同的姐姐。是我们那一段苦难生涯里象征着温柔与善良的姐姐的化身。
今天晚上,我坐在沙滩北街的寓所里写这篇文章,书桌上放着张楚新出的盒带《孤独的
是可耻的》。突然发现张楚已经是红
了。张楚,还记得六年前老纪给我们准备的饭吗?真香啊!只有孤独的
才配骂自己可耻——其他
没有资格。老纪对于我们这些曾经孤独的
,有过一饭之恩啊。她是光荣的。光荣的姐姐。
伊沙带路去侯马的大套间寝室,让我听张楚唱歌。张楚把琴抱在怀里,像抱一个古典的美
,唱自己作词谱曲的《西出阳关》,大意是“我坐在大路旁,我坐在
地上,远处一群鸟,近处几
羊……”简单的意象,一旦和音乐接轨则金戈铁马滚滚来,眼前这位无名男孩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目睹了泰山。他天生就是音乐的帝王将相。张楚怀抱美
走出春风杨柳玉门关,是那年夏天我最辉煌的一个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