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谁知道,这小姑娘年纪小小的,竟然都定亲了。
秦婉娘说道:“十三岁也不算小了吧,大姐姐十二岁就定亲了呢。”
秦婉娘说的是她爷爷兄弟辈的一个姐姐,在他们这些姑娘排行中,是老大。
秦婉娘父母双亡,从小就被秦太太带在身边,就是出去跟着丈夫任职,也都是一直带着的。
她如今才十一岁,秦太太也在
心她的婚事,毕竟他们年纪大了,秦婉娘又没有父母,如果他们当祖父母的不给她
心这事儿,以后可怎么办好?
最好是在他们有生之年,能看到秦婉娘出嫁生子,那才算是放心了。
听说杜太太还有个儿子,没有定亲呢。
只是一打听,杜太太的儿子都十五岁了,自己的孙
才十一岁呢,这年龄有些不合适。
秦太太只是在自己心里打算,当然不可能把这想法告诉自己的孙
,不过,让孙
和杜家那边多接触接触也是好的。
邹三娘和邹四娘和杜榆同岁,今年都是十三岁,只不过一个是在年初过生,一个是在年尾过生。
邹三娘的姨娘姨娘白姨娘也是跟着住在主薄后宅的,听说还挺受宠。
主薄主要是掌管县衙文书帐薄的官员。品级也很低,只是九品。
而典史呢,就没有品级,属于不
流的,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正因为是不
流没有品级的属官,所以可以有县太爷自己任命,也可以是在地方上选。
陈典史就是彭泽县
。他在新县令到来之前,也担心自己这个典史的职位要被县太爷换上自己带来的
,所以还想了好几个办法呢,结果杜有忠来了。
并没有把他给换下来,还很信任他,陈典史就对新县令满意了。
邹三娘和邹四娘几乎是每天都会找杜榆过来聊天的。
杜榆发现,虽然邹三娘是庶出,可是倒是能管教邹四娘,邹四娘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嫡出,就对邹三娘各种瞧不起。
这倒是让杜榆大开眼界了,真的是妻妾一家欢吗?
邹太太家里后院很和谐?不是说邹三娘的姨娘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吗?
这边几个住在县衙后院的
家里,也就是县太爷家和县丞家没有小妾了,主薄家和典史家,都有小老婆。陈典史因为是本地
,在自己家里也还有几房小妾呢。
当然,也有
想着给杜有忠送
的,但是被杜有忠给言辞拒绝了,大家都知道县令大
不好这一
。
也有
说,县令太太是个母老虎,容不得县太爷有别的
。
胡氏自然也听到了这样的话,不过胡氏一点儿也没有生气,相比较为了贤惠的名声,给自己男
弄那么多小老婆,自己
子过的不舒坦,她宁可自己被
说成是母老虎,母老虎又怎么了?
有本事你们也当回母老虎,她可不会因为被别
说两句,就装贤惠的,那样的
是傻子!
而且,彭泽县这边,也渐渐的听出来了,说是县太爷家的祖训,他们杜家不允许男
纳妾的,谁要纳妾就被逐出族里去。
这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反正这个话传出去后,更多的
家盯着杜榆的二哥了,要知道,杜榆二哥就是杜家的男
,谁家姑娘嫁过去,没有小妾的烦恼,那都能长寿呢。
就连白姨娘都心动了,想撺掇着自家老爷跟县太爷提一提,让自家三娘嫁到杜家去。
这邹主薄虽然只是个九品主薄,虽然也只有一妻一妾,可是和白姨娘的感
好,据说和白姨娘也算的上是青梅竹马,只是后来他家因为要给他考功名,手
上没有钱,所以他爹娘才给他说了陈太太,陈太太家小有资产,娶了陈太太,就供着邹主薄读书,后来一直考上了举
,又找关系,成了这彭泽县的主薄,虽然只是九品,但是好歹是个官不是?
至于这位邹主薄为啥不继续考了,那是因为他心里明白着呢,考举
的时候,他就吊尾,还是考了好几次才考上的,去京城会试,那么多
,还只取三百名,他肯定没有戏,所以还不如早早的出来做官呢,也免得老是靠老婆的钱。
作者有话要说:加更了!第四更我不能保证天天有啊,不过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加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