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节
东大泡子,冰冻已有半尺多厚,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河水清澈,冰面透明,从冰上可以看见水中游动的鱼,孩子们追逐它,尽
地在冰上玩耍。马向伟和吴殿才这些较大的孩子有冰滑子,套在一只脚上,用另只脚踹冰,速度很快。刘喜和三胖子有冰车,
坐在上面,两手拄着冰钎前进。还有的孩子在冰上打尜儿,用细麻绳做的鞭子把冰尜抽得溜溜转。
孩子溜冰,几个
扯在一起,或蹲或站,或斜或倒,在她们清扫出的冰道上滑动。偶有蹬冰滑子的
从她们这里穿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叫般的欢呼声。
马金玲也跟着溜冰,她的眼睛总是往小石
那边看。小石
没有滑冰玩具,一个
在冰上站着,两只手相互
在袖筒里,露出的地方冻得通红。
自从小石
搬进马向勇的下屋,他失去了所有的伙伴,三胖子也回到刘喜那一边。马成林骂他是“带犊子”,同住一个院子,不在一起玩儿,只有马金玲给他一点儿同
的目光。
孟慧英嫁给刘仁,是想找个落脚之处,能够有
饭吃。父母都已经老了,挣得工分儿不多,没有能力养活她娘俩。
刘屯是孟慧英老母亲的娘家,还有着对狐仙和故土的留恋。这几年,雨水少了,不常涝,刘屯的
子变得好过,老母亲支持
儿嫁到刘屯。另外,她知道刘仁的父母很正派,虽然穷,仍然挺直腰苦挣苦曳地过
子。刘仁小时候不惹是生非,是个本份的孩子,觉得他能让孟慧英靠得住。
孟慧英也过上几天好
子,渐渐地,刘仁孤僻个
显露出来。把小石
接过来后,两
就开始争吵。马向勇又在中间搅合,还故意让刘仁知道他偏向孟慧英,孟慧英在厌恶的同时又显得无可奈何。
刘仁不愿得罪马向勇,找茬对孟慧英发火,为了释放心中的积怨,他常常拿小石
杀气。孟慧英袒护失去父
的儿子,和刘仁的矛盾越来越大,一件很小的事
,给他俩的分手伏下引线。
初秋,是茄子最多的季节,几乎家家都吃茄子。刘仁吃茄子的方法最简单,就是把茄子和茄子把一起放在秫米粥里烀,粥熟了,茄子也烂。他用茄子拌上自己做的大酱,再准备一
大蒜,扒拉一
秫米饭,夹一
拌好的茄子,嚼一瓣儿大蒜,吃得顺
、香甜。茄把上的皮有毛刺,刘仁也不舍得扔掉,拌在茄子里一同吃,说茄把上的皮有嚼
。
那天,孟慧英心血来
,想起石岩
狱前最
吃的蒜茄子,打算做一盘儿让刘仁尝尝,哄刘仁高兴,也露一露自己的手艺。当她把一盘儿热腾腾鲜
的蒜茄子端上饭桌时,被刘仁打翻在地。孟慧英在蒜茄子里放了姜,而习惯俭朴生活的刘仁不吃姜。孟慧英很委屈,她把泪水咽进肚里,用铁锹撮走地上的蒜茄子,又重新给刘仁把茄子烀熟。从那时起,孟慧英就知道和刘仁过不长,只好往前将就。让孟慧英无法忍受的是,刘仁嫌小石
吃得多,察看孟慧英做饭用的米。孟慧英觉得和他过到
了,领着小石
回了娘家。
小南河从南岸决
,孟慧英的娘家受了水淹,父母的
粮不充足,每天都往大饼子里掺糠加菜。看到
袋里的玉米面直线往下降,孟慧英不忍心看着父母挨饿,领着儿子返回刘屯。
回到刘屯后,刘仁不让孟慧英娘俩进门,走投无路的孟慧英只好到生产队借宿。
孟慧英没落上户
,又和刘仁分了手,村里有权把她赶回娘家。吴有金和刘没那么做,是考虑孟慧英还年轻,村里光棍儿多,说不定她还会帮哪个老光棍儿成就一户
家。孟慧英能够留下来,还要归功于马向勇和贾铁石,他俩在两位队长面前替孟慧英说了很多好话。
贾铁石在
活着时,见到过孟慧英,那时孟慧英还是个天真的孩子。几经动
以后,再见面都觉得面生。孟慧英在刘仁家安下身后,贾铁石才知道孟慧英是他的表妹。孟慧英和刘仁分了手,没有好去处,贾铁石想到自己该尽点儿亲戚的
份,几乎找遍村里说话有份量的
,求他们把孟慧英娘俩留下。
马向勇自己也弄不明白,为啥把孟慧英看得那样好?村里的任何
,马向勇都觉得害眼,希望他们遭灾受罪。他喜欢看别
笑话,从不怜悯穷苦
,唯有对孟慧英,好像表现出一些同
,也许他觉得孟慧英和故去的妻子有某种相同之处。看到孟慧英长睫毛下一双愁怨的眼睛,马向勇仿佛看到妻子的影子,那一双绝望的泪眼使得他想起来就浑身发冷。
随着时光的流逝,马向勇对妻子的负罪感也在加
,他对长相和妻子相似的孟慧英友善一点儿,或许能减轻心灵上的愧疚。其实,马向勇另有所图。
要把孟慧英户
落下,必须履行一定的手续,全村居民都得同意,还要盖章摁手印。当然,刘晓明、乔瞎子、王显财、刘笑言这些
没有手印权,老逛摁不摁手印也不重要。
孟慧英来到刘屯后,
缘儿很好,村里
都愿意接近她,再加上马向勇和贾铁石积极做村民的工作,同意落户的白纸上摁满了社员的红手印。
孟慧英落下户
后,最迫切的是找住处,马向勇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下屋收拾出来,接纳了孟慧英母子俩。
孟慧英知道马向勇是个无利不起早的
,从马向勇
邪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在打自己的算盘。孟慧英有过被糟蹋的教训,明知到马向勇的下屋去住,跟掉
虎
差不多,但是她没有其他出路,
愿也好,不
愿也好,她领着小石
,提着不大的包裹搬进了四处漏风的下屋。
杨秀华一家也面临落户
的问题,前提是,杨秀华赶快出嫁,而且必须嫁到刘屯。
马文找到贾半仙,求她说服杨家把大闺
嫁给马向东。贾半仙没说行不行,只问他:“你有肖艳华陪着,管你儿子娶不娶媳
啥?”
贾半仙的话说到要害处,噎得马文半天儿没吭声。她见马文
瞪眼说不出话,心里偷着乐,又说:“你家的事太
,我不喜得管,你让二姑娘去和杨家说吧!”
马文想起老婆去世时,让二姑娘哭十八包。二姑娘瞎叫唤一通,要走了好多粮食,如果让她做媒
,说不定还要耍什么手腕。对二姑娘还不能来硬的,她是老黑的老婆,得罪不起。马文觉得还是求贾半仙保媒合算,受到奚落后,讪不搭地说:“你三哥求你也不算白求,赶明儿我让向东给你拎两包槽子糕。”为了让贾半仙卖力帮他办成这件事,马文套近乎:“这点
事儿,我不喜得求别
。还记得不?你小时候,三哥对你不错。”
“放
!”贾半仙拉下脸,转身就走。马文截住她,站在贾半仙面前。贾半仙用手拨马荣:“闪开,让我回家!”
马文碰了钉子,很不自在地放贾半仙离开。
第二天,马向东提着二斤点心去了贾半仙家,贾半仙收下,当天就去了杨秀华家。没进东屋,而是进西屋和李淑芝说起这件事。
贾半仙问李淑芝:“你说杨家的大闺
咋样?”
“挺不错。”李淑芝说:“在咱村,没有能和她比的。”
“吴小兰和她比,谁更好?”
贾半仙把李淑芝问得摸不着
脑,便说:“
跟
怎比,她俩各有优点,依我看都不错。”
贾半仙说:“我看杨秀华比吴小兰强。吴小兰只不过念了几天书,有点文化,认几个
字,那玩意儿不顶大饼子,有啥用?知道的事还不如咱大老粗呢。杨秀华心灵手巧,看那席子编得,养活一家
。小闺
嘴还甜,姨长姑短的,把
哄得心里乐。”
李淑芝长长地“唉”了一声,瞅着对门儿说:“能娶到这样一个媳
,是马家的福气呀!”
贾半仙问李淑芝:“你怎么知道马家能娶到杨秀华?”
李淑芝愣愣地看着贾半仙:“怎么,你问我?你不是来保媒吗?”
贾半仙说:“
家提着点心来求我,让我来我就来呗,现在又不兴买卖婚姻,我只是从中搭个桥,杨家不见得同意。”贾半仙笑了笑,又说:“你也看得出,杨秀华是个要强的姑娘,她不会看中马向东那个混小子。”
李淑芝陪着贾半仙笑,数落她:“你这叫啥媒
?在你这就说不行,那媒还能保成?”
贾半仙从烟笸箩里装满一袋烟,向李淑芝要火,李淑芝笑着说:“鸟枪换炮,你也用上长烟袋了。”贾半仙一本正经地说:“咱先别说长烟袋,还是归到正题上。你不是那种嚼舌
的
,愿意和你说实话。这个媒,我压根儿就没想给保成,让杨秀华嫁给马向东,就把这孩子给糟践了,要说给你家刘强还差不多。”
李淑芝不再说话,又在为刘强的婚事发愁。
儿子不小了,像他这样大的小伙子不是把媳
娶近家就是订了亲,而刘强和吴小兰不成不散,不知哪天是个
,也不知结果咋样。时间不等
,年龄一大,两个
都得耽误。
贾半仙说:“你不用指望吴小兰嫁过来,她那个爹是个木
疙瘩,死脑瓜骨。吴小兰又拧不过她爹,自己的事不能做主。你也知道,我这个半仙不是装的,看不透前后一百年,眼摸前儿的事我还能知晓。也不怕你伤心,刘强和吴小兰白闹哄,到
来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贾半仙见李淑芝又要揉眼睛,她说:“你也不用急,其实好媳
就在你家东屋。”看到李淑芝停下手发呆,她对着李淑芝的耳朵小声说:“这可不是瞎掰,老仙儿也没告诉我,我是看出来的,杨秀华对刘强挺有那个意思。”她见李淑芝仍然糊涂,又说:“你这当妈的太粗心了,没见杨秀华对刘强那种
?得了,先不和你说太多,我去东屋完成我的保媒任务,不管怎么着,要对得住那二斤槽子糕。”
杨敬祖到队里出工,杨秀华在屋地上编席子,为了不让苇刺划
手,她的拇指和食指都包着旧布。原来是在院子里编的,天气冷,挪到屋里,整个屋地都被苇
占据,显得非常狭窄。贾半仙斜着身子栽到热炕上,杨敬祖的老婆把火盆推到贾半仙面前。贾半仙没脱鞋,盘腿坐在杨家
身边。
贾半仙拿出长烟袋,杨家没旱烟,她只好把烟袋锅搭在火盆上。
她的问话很特别:“你家啥成份?”
突如其来的话,问得杨家
目瞪
呆。从她知道的
况看,这个
不是
部,也不是专搞斗争的工作组,还喜欢搞些迷信活动。杨家
在心里问:“这和成份没啥关系呀!她调查成份
什么?”
杨家
吞吞吐吐:“中农,中农呗,对,中农。”
贾半仙装得挺严肃:“中农可有上中农,不知你们关里怎样叫,我们这管上中农叫大尾
中农,也叫富裕中农。对门儿刘强家就是富裕中农,和中农的待遇不一样。
杨家
赶忙说:“嘛富裕中农,我们家以前不富裕。“
贾半仙把目光投向正在编席的杨秀华,杨秀华对刚才的谈话好像很注意,编席子的手停了几停。
贾半仙问:“这闺
多大了?”
杨秀华没吭声,她母亲替她回答:“刚十八,是虚岁,生
还小,不太会说话。”
贾半仙笑了笑:“别这样说,这闺
嘴挺甜,村里
都喜欢她。这不,被
相中了,托我当介绍
。”
杨秀华似乎对嫁
的事没多大兴趣,她没抬
,没吭声,手里的活计也没停。杨家
问:“求你保媒的是哪家,他家小子多大了?”
“哎,我一说你们就知道,马文家。他家就那么一个小子,叫马向东,比你闺
稍大点儿,年龄挺般配。家里嘛,
少,只有个妹妹吃闲饭,在村里是数得着的
家。”
杨秀华编席的手慢下来,惊异地看看贾半仙,又看看母亲,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脸色变得很难看。
杨家
说:“我们来的时间短,互相都不了解,婚姻是
生大事,不能立马就定下来。你看这样行不行?给马家过个话,先让两个孩子认识一下,看看脾气秉
,如果合得来,咱们再商量。”
“我不见!”杨秀华从席子上站起身,用力拍打身上的
屑,果断地说:“这个事我自己做主,我不想和他认识。”
杨家
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她斥责
儿:“别
来风,说话大声嚎气的,没有礼貌。小孩子见识少,嘛事儿也得听听大
的意见。”
贾半仙没有怪杨秀华的不礼貌冲撞,笑着说:“我只是给你们两家过个话,也不图啥好处,两家
我都见了,话也说了,成不成在你们。”她又说:“我挺赞成这个闺
,有
犟劲儿,不像吴队长那个丫
,她爹说啥就是啥,最终毁了自己。”
杨秀华知道吴小兰和刘强的关系,也知道他俩之间好像有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她的脑海里出现一连串的问号:“贾半仙为啥在这种场合把这个事提出来,她对吴小兰有成见?还是鼓励我自己选择婚姻?如果是这样,她为啥上门给马向东保媒呢?”
杨家
坐在炕上不说话,她知道
儿的脾气,
儿要做的事,准去做,
儿不想做的事,十
牛也别想拉动。杨家
想:“马文作风不正,霸着有夫之
,让村里
说三道四。这年
,也不兴那些老讲究,目光都变得很实际,有点势力的
喜欢沾花惹
,都是
下贱。他家成份好,在村里不吃亏,
子过得很富足。听说马向东那小子有点混,
抠歪理,只要没劣迹,也就凑合。他的相貌差一些,长相好坏又咋样?不当饭吃。工分儿不少挣就行,按理说嫁到这样的
家亏不了。”
杨秀华坐回席子上,又麻利地编着席子,苇条在她面前甩动,像逆境中的生命在挣扎。
贾半仙故意找话:“看这姑娘又俊俏,又灵巧,谁家娶上这么个媳
,那是前世修来的。这样好的闺
,真得找个配得上的
,不能挖到筐里就是菜。”
杨秀华不吭声,她的母亲说:“我们是外地
,能在这落下脚就不错了,嘛事也不能齐全。
孩子找婆家,哪有十全十美的?差不多就行。”
贾半仙说:“你说得对,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有一得必有一失,想在村里落户,就得把姑娘嫁到村里。别看兰书记办事先紧后松,大队订的规矩谁也改不了。”她用烟袋敲着火盆,震得火星在灰上跳动,又说:“大姑娘嫁
,各
的想法不同,有
图男家有势力,有
图彩礼,大多数
看重成份。成份是
的标志,和官位一样明显。还有
看
品,觉得品行好的能靠住,瞅着也舒心。也有
玩儿洋招,重感
,我看这个挺好,能随自己的心意。要说
品相貌,你家对门儿的刘强数第一,一百个马向东也比不了。但是,他家是上中农,连当兵都不够资格。不瞒你说,他爹以前是教书的,在学校还挨过整,肯定有问题。马向东的
样子明显在那,好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家是贫农,祖辈扛活,成份呱呱叫。他爹在外面找
,也不能全赖他,母狗不调腚,公狗也不会上前。不是我背后说,那个肖艳华也不是好鸟。马文没老婆,难免沾点儿荤腥,他要娶了儿媳
,就不会在外面胡扯,再那样,还不如在家耍掏耙。”
不知是贾半仙说走了嘴,还是故意骂马文,谁听了这话,还愿意把闺
嫁到他家?看来,贾半仙要白吃马向东送去的二斤槽子糕。
杨秀华停了手中的活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马家请来的媒婆。
杨家
把嘴凑到贾半仙耳边,小声问:“这刘强好像有对象,是吴队长的闺
吧?我见过,长得挺不错,只是脸色不太好。没见她来过刘家,有什么岔
吧?”
“咳,这也用不着遮遮盖盖的,村里
都知道。去年冬天,两
钻过大
垛,马向勇说他俩
了那种事,说得挺难听,我看他是胡咧咧。两个青年
,只不过在一起说说话,近乎免不了,不会出格。要
那种事,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也吓唬过吴有金,说他闺
肚子要大,那是胡诌八咧,看着气不平。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你们来之前,刘强和吴小兰在吴有金门前搂着,亲密得像一个
。天上下着雨,两个
成了落汤
,让
看着挺揪心。吴有金没
没义,一
子打散鸳鸯,吴小兰被她爹看在家里,再想见面可就难了。”
杨家
好像对刘强和吴小兰的事有了兴趣,她又问:“都到这个份儿上了,吴队长为嘛还要拆散他们,刘强有前科吗?”
贾半仙说:“村里
都叫我半仙,灵不灵先排除在外,说话得讲良心。要说刘强这小伙子的品行,谁也说不出啥,他给村里做了不少好事,有良心的
没有说他坏的。他家的
你们也看到了,那李淑芝是个老好
,在村里没得罪过谁,老两
子心肠都很热,喜欢帮助别
。咳,叨咕这些没有用,这刘强纯属是
费感
,他要能娶到吴小兰,我贾半仙马上改姓,倒着走出刘屯。”
杨家
说:“吴队长有点过份,这样会耽误自己闺
的。”
杨秀华坐得有些腿酸,直起腰伸伸腿,对母亲说:“妈,和孙婶儿说点儿别的吧,管
家的事
什么?”
贾半仙笑了笑说:“看见没,不
听了,我知道这闺
心里琢磨啥。我该走了,也不知我这媒
能不能当成?这样吧,我把话说完,你家大闺
不嫁给刘屯的小伙儿,你杨家就别想在刘屯落户。马家在刘屯说话有份量,马向东还是吴队长的外甥,亲亲相护。吴有金不表态,大队就不给开准迁证,你家的户
就起不来,更别说落户了。嫁给马向东,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何去何从,你们自己掂量办吧!我先不给马文回话,你们多考虑几天。孟慧英落了户,最终是吴有金拍的板,马向勇没少跑跶,还让出下屋给孟慧英,鬼知道这个瘸子想
啥?”
贾半仙离开了杨秀华家,又想和孟慧英说说话,刚走几步,犹豫起来,扭转身,自言自语:“天不早了,回去给爷们做饭吧!”
孟慧英搬进马向勇的下屋,正是隆冬季节,新搭的火炕还没有烧
,炕中间热乎一小条儿,炕里和炕边还都冰冻着。她只有一床铺盖,盖严了小石
就遮不住自己。下屋没窗户,只有一尺见方的一个
,用秫秸把子堵着,不严实,进不了阳光,进得了寒风。没有门,挂条麻袋帘子。孟慧英怕夜间有
闯进来,她用木棍把柴捆顶在门
。
孟慧英从刘仁那分得她和小石
的
粮,怕糟损,堆在火炕旁边。耗子从土墙上打了
,进屋偷吃粮食,她每晚还得起来撵耗子。
对待孟慧英,马向勇显得很和善,他帮孟慧英抹好了锅台,还让孟慧英烧他家的柴禾,把母子俩安顿好,他提出一个他认为非常简单又合
合理的要求,让孟慧英陪陪他。
马向勇的这个要求,完全在孟慧英的预料之中,她得罪不起这个
险的瘸子,只好用婉言拒绝:“你看这屋里,冷得像冰窖,哪有心思做那种事。等过了年,春暖花开,我再伺候你。”
从搬来那天起,孟慧英时时防范马向勇的骚扰,她不想在这个下屋住下去,数九寒天,没有可住的地方,只好一天一天地数
子,一旦开春,她就立刻盖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