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6
《风俗店的崎小姐》(2)东北往事周二早上通常是专业课,多数学生选择在
力未松懈的上午,将冗长乏味的数算公式、电路分析等无聊课程一
脑完成,这不失为明智之举。龙腾小说 ltxsba@gmail.com
不出意外的这节社会学选修课没有想象中热闹。
教室只有三分之一的座位被使用,集中在后排。
来上课的自然不是兴趣使然,仅仅为了应付严格的学分制度,教授讲的什么对于他们无关紧要,窝在角落闭目养。
靠墙位居中间靠后的座位,我拿着上课前分发的讲义打了个哈欠。
讲义上的内容我略微扫了一遍,大约是开学以来第一堂课,上面没有特别有用的信息。
老生常谈的自我介绍和说明,寥寥几行再无其他。
台上教授环顾教室,眼前惨烈的场景让他不由得哀叹一声,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师玉真理。
旋即,照本宣科的介绍起自己,聊了聊以后大致教学内容。
话语时断时续缓慢行进,时间在懈怠的气氛中推进。
七月份余下两周不到,气温逐步升至高点,好在学校的空调冷气充足,激的我直起
皮疙瘩。
打了个冷颤,鼻子流出粘稠的
体。
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巾,抽出一张揉成条塞
鼻孔,止住鼻涕。
台上的师玉教授不知从何时开始,把话题转到了近代文学,莫名其妙的提到芥川龙之介。
接着从夏目漱石讲到宫泽贤治。
我搞不懂其中的关联,硬要说他们或许都是
本
,何必要反复强调。
况且,我极少读昭和之前的作品。
不可否认那些叫得出名字的
绝算得上近代文豪大家,它们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如今的
本文坛。
可于我这异邦
,隔着文化和年代的障壁,总感受不出它们究竟好在哪里。
这其中既有我个
的原因,也有其他缘由。
最有可能,是我本身不是个能沉下心来写作的
,让我安安静静地对着白纸坐上一天,比死还难受。
以至于谈起文学一类的话题,天然抵触。
若不是因为这个,我如何会选择来到一个理工大学?饶是如此,最终抵不过命运,莫名其妙被迫上了节文学鉴赏课。
听了一会儿,晦涩的内容勾起我的睡意。
或许他讲得不算无聊,但比起昨夜失眠一整晚的我来说,此时的睡眠比起他的话题来的重要。
我理解了那些早早昏
大睡的
,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态。
并为自己之前武断的想法感到歉意。
于是,我伏在桌面,同它们一起闭上眼睛。
10月末尾,阜新迎来了第一场初雪。
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绿皮火车抵达终点。
列车缓慢进站,随着蒸汽从车
出,停止震动。
车门外,我望向铁轨右侧
败厂房墙壁,上面残留着「工序」、「质量」之类的红色标语。
身后乘务员裹着墨绿色军大衣,扯开喉咙指挥众
。
跟随
流,往站台出
移动。
大厅中,广播里
音极重的播报员一遍遍重复着即将出发的班次列车。
听着熟悉的乡音,推开最外侧玻璃门,扑面而来的细雪飘落嘴角,苦涩滋味从舌尖上达大脑。
张
正准备痛饮氧气,冷冽的空气让我忍不住打了个
嚏。
吸吸鼻子,终于有了身处东北的实感。
时隔多年,我再次回到这片睽违已久的土地。
靠着马路边栏杆,行李摆在脚边,等待朋友到来。
自打初中毕业后,除了08年那场雪灾,得有7年没见过这样飘雪的景致。
而在南方的
子里每年夏季,台风屡见不鲜。
整个少年时代的冬季都处于这样天寒地冻的氛围,因而我确信雪就是冬天的代名词。
相对应,台风也成了我对夏天仅有的印象。
「这里!」米黄色的出租车停在马路边,透过车窗,张洋招手示意。
搬运行李花了些力气,我有些疲倦的坐上副驾。
张洋见我系好安全带,放下手刹。
边调整
顶的后视镜,边向我搭话。
「咱俩有七八年没见了吧?」张洋叼着烟,单手扶住方向盘。
枣红色坎肩马夹勒住灰色毛衣,十分滑稽。
他搓着手指,看起来局促不安。
「少说也有七年」摘下眼镜,用衣角擦去镜片上的雾气。
「来一根?」张洋把玉溪递到我面前。
「戒了」我说。
他瞥了我一眼,没再言语,将嘴里的烟放回烟盒。
抬手转动钥匙,车身缓缓启动。
「咋想起回东北了?」这其中缘由,我自己都搞不清楚,若说没有理由如何大老远从乐清跑到阜新?我解释不了。
惟有一点,乐清我呆不下去。
回过来时,已经坐在前往阜新的火车上。
「刚好有时间」「玩几天?」「看
况」我不确定,可能后天就走,或是住上几个星期。
「住的地方找好了吗?」「还没」「要帮忙吗?」窗外的风景飞速倒退,七年的时间似乎没有改变什么,街
巷尾一如当年我离开时的模样。
「谢谢,不用了」不想麻烦这位多年末见的老朋友。
「这么些年阜新还是老样子」「可不嘛,年轻
都往外跑,阜新早就没啥活力了」张洋无奈的点起根烟,车窗摇下一条小缝。
「这座城市已经死喽」寒风夹杂雪花吹进车内,我收紧羽绒服。
汽车安静地行驶在公路,看着眼前这具庞大的尸体,疾驰于上的我,感到悲哀。
「不说这些,等会儿晚饭准备怎么解决?」「随便对付一
吧」张洋随手将烟
扔出窗外,摇上车窗。
「要不来家里吃吧。
我下午也没活儿,都提前叫你嫂子买好菜了」「会不会太麻烦」「跟我这么客气
嘛,咱俩都多少年没聚了,不给我这个老同学一个机会?」「好,那尝尝咱嫂子手艺」
我说。
解放大街上,张洋载着我一路离开市区,往更加荒凉萧瑟的方向前进,柏油路逐渐变为坎坷崎岖的黄土地。
视线里向后飞掠的平房,
败不堪,外围原本茂盛的杂
,安静地枯死在墙根。
道路两旁杨树稀疏排列,
棕色遒劲枝
光秃秃一片,冷硬骨架朝四面八方延展。
树下那只年迈的黄狗,无
打采地抬起
,又摇
晃脑地伏下身体。
雪花在空中旋转,缓慢飘落。
所有的事物表面,一层肃杀的白色在不断累积。
车外愈发
败的街区唤醒脑海中陈旧记忆,那些色调苍白的画面和眼前的景象重迭。
「这地方还没拆呢」「说是今年拆,这都快到年关了,没个准信儿。
说是和村
那家
拆迁款没谈拢」张洋骂了一句,撇着嘴

地苦笑。
「好事啊,给不少钱吧?」「阜新比不上南方,指着拆迁款发财不现实」「好歹不用住在这穷乡僻壤」「那也得等拆迁款下来再说。
前阵子还说年底能万事儿,一拖再拖到了现在也没个准信儿」他烦躁的吐出一
气。
不好意思的说道,「这嗑唠的,你好不容易来一趟,我还净聊些糟心事儿」「不会」少顷,我问张洋。
「对了,你怎么
起出租了」「大学没考上呗。
我寻思出租车也不看文凭」他手指拨动空调出风
扇叶的方向。
印象中,张洋成绩不差,是班上少数几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
倘若往后
子按部就班,进
大学几乎水到渠成,怎么会堕落至此?想必七年间,他经历了许多事。
生就是如此,我们在用绝大部分时间,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极少数
会在中途选择回
,更多的则是一去不复返。
我知道自己已然走在这样一条路上,张洋恐怕同样如此。
为此我离开了乐清,可他能去哪里?我隐约听到甩在车后,趴在树下的老迈黄狗低声吼叫,上气不接下气地狂吠。
后视镜里,老黄狗追着车尾,边跑边叫。
「这畜牲。
到时候村儿里
都搬走,看你冲谁凶」张洋笑骂道。
「它是村里的?」「流
狗」他摇摇
。
「好些年前别处跑来的,见
就叫。
亏我平时给它扔点剩饭,真是白眼儿狼」他不免感叹一句。
「这黄狗老的不成样子,除了我们村,哪都去不了了」老黄狗喘着粗气,伸长舌
,咧开嘴
吐出白气,病怏怏地停止追逐。
我与反光镜里的它对视,浑浊瞳孔里看不出一丝生气,全是迟暮之年的狼狈。
「没错,它哪都去不了」我确信地说。
驶进村子5、6分钟后,我们在一处平房旁停下。
「到了?」「嗯呐」张洋解开安全带,穿上羽绒服与我一同下车。
我拿好行李,艰难地拉着行李箱跟在他身后。
四面一览无余的小平房,比比皆是。
经过红砖垒起院墙,炊烟升起,院内
鸣狗叫不绝于耳,有种喧闹的寂静。
张洋推开其中当中一户
家的铁皮大门,锈蚀严重的门轴发出刺耳摩擦声。
「燕儿」他喊道。
院内一块许久末经开垦的田地,坚硬而无生机,其上死去多时菠菜(或是白菜)挂满白霜,唯独
角落几株葱苗顽强挺立在这片作物坟场,迎风摇曳。
田地右侧是一眼老式压水井,底部水泥垒起的基座淌着浮冰,铁铸的青黑色按压手柄磨的锃光瓦亮,阀门延长出的水龙
不时涌出井水,滴落在下方带有红色印花大搪瓷盆中,
出一圈涟漪。
压水井右侧是一条延伸到大门的石子路,我们走在上面,一路向前。
「回来了?」
外屋门从内推开,一位
裹着围裙走出,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她很年轻但不漂亮,
发利落的梳成马尾,眼里带着无法让
拒绝的善意。
上身红色针织毛衣罩着颜色鲜艳的围裙,下身一条藏蓝色牛仔裤,裤腿处微微发白。
她双手往围裙擦拭几下,有些紧张。
「嫂子好」
我摆出一个友好表
。
「快进来,别冻坏了」
她让出位置,招手引我进屋。
「走吧」
张洋在身后推我。
进门,前厅
眼是张四方木桌,木桌后方摆着一箱啤酒,大敞四开随取随喝的架势。
门
左手边是挂衣架,挂着件
式羽绒服。
脚下是
灰色水泥地面,上方灯泡连着电线挂在房梁。
一切看起来都很陈旧,且整洁有序。
「还是东北土炕暖和」
我说。
屋外冰天雪地,室内燥热的温度却有种身处热带的错觉。
将行李随手置于角落,我脱下羽绒服挂在衣架。
「可不咋的」
张洋说。
他拉着我往里屋走。
掀开门帘,灰白色土炕立刻吸引住我的目光,我想起在阜新度过的童年时光。
记忆
处那种粗砺
燥的触感,柴火燃烧殆尽的焦炭气味,我曾以为早已忘却,可仍历历在目。
我真的没忘记吗?残余的记忆终究冲刷的只剩下似是而非的碎片,相同环境下引发的感怀,说到底不过是篡改后的虚假回忆,用以证明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仔细想想,记忆这种脆弱的东西是经不起长久存在的,或者说任何事物的厚度都不足以抗衡岁月的侵袭,即便对逝去之
的思念,也无可避免地行驶在遗忘的轨道。
何况,这些不足为道的经历。
不得不说,
是善于遗忘的生物。
坐在炕沿,手指触摸炕席,我从过往的影像得到少许慰藉。
「你们先聊,我去准备晚饭」
张洋点点
,等到
的身影离开,他盘腿而坐。
拉过炕桌,从怀里掏出烟,点燃。
「嫂子
挺好的」
靠近炕尾的窗台上,玻璃上经年累月的尘埃,形成斑斑点点的黄褐色污迹;去年剪纸末来得及撕去,执着的黏贴在内侧。
我视线穿过它们,便是低垂的夜幕和逐渐激烈的风雪。
「是吧」
张洋眉目舒展,喜悦从他眼角至发梢,发散开来。
「为了能遇到她,我上辈子得积多少德?」
他扭开坎肩中间一排扣子,喘不过气似得拉开领
,畅然吐出肺里吸收完毕的尼古丁。
一呼一吸间,张洋指间香烟灰烬恰好燃烧到摇摇欲坠的长度。
我盯着它,默数断落时机。
当数到第九秒时,重力的骚扰下,它不堪其烦,在张洋
棕色裤腿留下一块
碎的黑色残骸。
张洋拍落裤子上的烟灰,咬着烟嘴,伸长手臂拿过窗前喝剩下类似可乐的碳酸饮料空罐。
往里弹了弹烟灰,缓慢地开
,「不过这些年她在我身边,着实吃了不少苦。
真要是哪天把我踹了,我不怪她」
「真够丧气的。
让嫂子听到,准要气死」
张洋现在的模样我感到陌生,搁以前他不会这么说。
「嘿嘿,这倒是」
张洋慢慢挪动身子,烟蒂扔进罐子。
「你说我一个高没毕业的大老粗,哪一点能吸引她?」
「不好说」

心,我一向琢磨不透。
「换作我,指定看不上你」
我调侃地看着他。
「这话没毛病」
张洋
有同感的点点
。
「要我看,你身上肯定有些不引
注意的优点」
我说。
「你找到了?」
「暂时没有」
「是绝对没有」
他武断的说。
「这可真不像你」
记忆中的张洋无论何时都不会这般消极,我
信不疑。
最^新^地^址:^
YSFxS.oRg
「
是会变的」
同样的话我听过不下百遍,电影里、小说里、漫画里,还有同学会上,想不到有一天会从张洋的嘴里说出来。
我感到怪异,现实和回忆在擂台上打的
血流,双方既没有KO成功,亦没有点数取胜。
导致我分不清哪边是真正的他,浆煳一片。
「你确实变
了很多」「倒是你没啥变化」张洋往
下垫了个枕
。
「跟小时候一个样,闷葫芦似的,隔路得很」「是吗」我认为张洋说的根本不是我,思索片刻实在找不出反驳的道理。
「可能吧」「雪真大」半晌,张洋转
看向外面。
印象中阜新冬天,初雪理应绵软如丝般纷披落下。
细小冰晶在洁净的白云间盘踞,在高空回旋不止,跌落凡间,最终与泥土融为一体。
接着,数
晴朗,太阳高照。
于某个惨淡早晨或傍晚,俄而雪骤。
如今天毫无征兆的
雪,断然不会出现。
狂风剐蹭
露在外的窗台边框,玻璃发出的不堪重负地哀鸣。
黑
的院内,借着室内灯光依稀看到那块枯竭殆尽的田地,大雪掩埋生机,黝黑的土地失去踪影。
紧挨田地的压水井,盖着厚重的棉絮。
地面积雪略高于的井前搪瓷盆,盆内
形观瞧不清,只觉得幽
空
,惟有一丝恍惚的倒影,时隐时现。
疾风一
高过一
,浓重夜色里狂
的风雪抽打砖墙,成千上万朵鹅毛大小的雪花崩碎在水泥层。
我分不清,屋外杂
无章地喧嚣与炕
内
柴断裂响动,两种声音究竟哪一种属于
柴,哪一种来自雪花。
雪中央,我坐在滚烫的炕席上,汗水浸湿后背,燥热难耐。
「的确」我说,「
雪下这么大可不多见」「天气预报这玩意儿没个准成的」张洋翻看手机,突然想到了什么。
看了我一眼,「你今天大概是走不了了」「想也知道」就算村路没被大雪封堵,这样恶劣的天气开车不会太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