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工作台上,也有几团这样的泥滩。「请记住邮箱:[email protected]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众一边学着陆子安揉泥,一边忍不住低声询问:“陆大师,这样揉泥,会比先前直接机器调和的更好吗?”
“当然。”陆子安用掌心轻轻按揉,眉眼沉静:“这种程度的揉捏,一点点细微的差别都能察觉出来,我之前做瓷坯的时候,刚开始没有直接用手,就是因为对这瓷泥不够了解。”
这么说,好像挺有道理的。
众于是按揉得更加起劲了,先前没能排上位的
也摩拳擦掌,甚至想辙弄了张新工作台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陆子安并不是直接在工作台上揉泥的。
他弄了块平滑的石板,在石板上揉泥,用双手来回揉搓,仿佛捧着什么心之物一般。
众也跟着学,初时不觉得,做久了也终于有了点感觉。
平时稍微粗一点的泥,他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此时用手细细揉搓过后,一点点细微的杂质都会被挑出来。
一整团瓷泥,在众手中,如面团一般捏圆搓扁。
经过双手仔细搓揉过的泥团,最后团在一起,聚而不固,软而不散,细腻又泛着光泽,众一看就喜欢上了。
“这真是我揉出来的?”他们喜不自胜,纷纷揉得更卖力了。
有的年轻些的,甚至故意揉出怪怪的形状,再比拼谁捏得更像。
众放松以后,揉泥更加自如,气氛也欢快了许多。
而这期间,陆子安自始至终都在揉泥。
一团接一团,好像永远不会累一样。
每种瓷泥,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看着仿佛没有什么区别,全是再细腻的泥,也有粗细之分。
几种瓷泥揉在一起,对彼此有什么影响,每种更适合做什么,揉得久了,陆子安心里也慢慢有了谱。
果然千言万语,不如自己尝试一遍。
前总结的方法,再怎么好,那也只是他们的个
感受。
陆子安揉了很久以后,终于停了下来。
一旁候着的小工立刻迎上去,温水净手,涂霜。
陆子安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养。
等他们弄完以后,他的手也重新恢复了温暖,他便执笔挥毫,肆意书写方才所悟。
光是原料加工,陆子安就研究了近三个月的时间。
跟着他的一众工匠,竟然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的。
虽然很累。
是真的很累。
这三个月里,陆子安兴致来了就会立即开始揉泥,有时甚至找些去腐除尘后的瓷土自己碾磨。
各色釉料的组方和过箩他也从来不会假手于,简直只差恨不能亲自去选矿才好。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想亲自感受一下它们不同的形态。
瓷泥和釉料而已,能有什么形态?
虽然觉得这有些无聊,但众还是很支持。
反正不管陆大师做什么,他们都想学!
对陆子安的这种盲目崇拜心理,在几个月的相处下来,已经逐渐成为了众工匠中一种无言的默契。
累就累吧,半夜三更起来练字都行!
至少,他们是真的学到了东西。
他们不知道未来的他们会不会感谢这时努力的自己,但至少,现在学了,他们觉得高兴!
带着这种心理,陆子安的所有行为都被包容并支持了。
官方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竟也从来不催,不问。
但凡陆子安要求的,他们通通都满足!
要瓷土?给!
要釉料?给!
要什么给什么,不仅质高还量足!
不管陆子安折腾什么,是否费
力物力,都不在华夏官方的考虑范围内。
也有提出质疑,但华夏官方的态度都是很理所当然的:羡慕?只要你能有陆子安的能耐,我们也能这样对你。
资源都是现成的,你行你上啊!
陆子安却没管这些身外之事,他全副心思都钻在了瓷工艺里。
拉坯成型十九道,道道是关键。
他不仅让修了新的炕房,甚至还把原先弄的窑炉给废了,重新弄一个。
这一次,就不止是大,而且里外设计全部由他亲自刀。
内部设计,是以当年柴窑的顶级规格为标准,内部控温更加准。
这边做得热火朝天,沈曼歌却已经回了北亰。
她本次参加时装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