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反向测试,证明了藏身
内的枪手是打不坏三棱柱掩体的,种纬的这种移动掩体设计获得了成功。虽然这种掩体的移动
较差,不易携带,但足够的使用功能还是让团部决定回去多做几个,以备不时之需要。
当然,再好的掩体藏身其后的枪手也要探出
去
击。在这个时候如果枪手的
部被子弹击中,出现生命危险的
况还是没法避免的。不过这也没办法,这就是士兵的宿命。如果要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取胜,那只有蒙着被子做梦一种
况了。
看到这种钢制掩体实战效果如此之好,擅于举一反三的官兵们又提出了一种与掩体相配合的新战术战法——借用掩体的掩护,用轻机枪对
内进行火力压制,然后既可以派
上去强攻,也可以采取火箭筒和*发
的打法。
为此,团部又组织进行了专门的测试。随着机枪
手的发
,整整两个*的子弹被送进了

处。由于距离近,
的形状又是内敛的喇叭
形状,子弹只打进
,就很难跳出
,而且跳弹的威胁也远比直
的威力要大得多。
事后检视,
内
的身上布满了跳弹和碎石片打出的痕迹。显然又是个进攻的好办法,只要机枪压制住
内的火力,然后派火箭筒或*开火就万事大吉了。而且这种进攻方式的动静还不,用不着担心山体塌方。
最后一
测试是*毁伤效果的测试。与*的杀伤力相比,*的杀伤效果只能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了。随着
火兵连续两次,每次3-4秒的火焰
,整个山
瞬间变成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熊熊燃烧的火焰,似乎连山石都被烤着了。
至此,整个演练到此结束,演练的结果也是令
满意的。只是,战士们都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部队要撤走了。
临走的时候,工兵用水泥和山石封闭了
,然后在水泥上重又刻下了“英烈殒难处”五个大字,以及四名战友的名字和他们遇难的经过。最后又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给这些新刻上的字描了红漆。
依然是装备登车,其他
徒步。走着走着,不知怎么闹的一连和三连这两个老冤家又叫上了号!
很快,双方就各出两名战士先行一步,向着某一处目标山峰快速冲击,到达目标后便潜伏起来。后续两个连队各派出一个班的战士对目标区域进行搜索,如果等大部队到达的时候还没搜索到
,没搜索到
的一方就算输,隐藏一方算赢。如果两方都能找到潜伏
员的,先找到的一方赢。如果双方都没找到,那就再行来过。
定好了规则,两个连队各派出两名战士,加快脚步向前冲去。等他们冲出去三分种,负责搜索的一个班也冲了出去,一到达目标就开始进行紧张的搜过。
等大部队赶到时,迅速评定上一组的胜负,同时派出新一
的对抗
员……周而复始,没有一刻的停歇。两个连队的战士们兴致都很高昂,把这种对抗似乎当成了游戏在进行。队列中经常有跑得气喘吁吁的战士归来,也经常有
带着或遗憾,或兴奋的神
和战友互相
流着什么。
看着连队这个反应,团长袁以刚和政委王坤一直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去除了心结的三连这才算真正的走上了正轨,接下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等着他们,一旦把这项工作完结,三连才能算真正的回归。
看着一连和三连一路走一路对抗,另两支连队的战士也眼热无比。不知是哪个兵突然大着胆子忽然喊了一句:“咱们也比试一下啊?”
这个提议一出,立时就得到了战士们响应。大家都是年轻
,与其这样枯燥的赶路,还不对一边对抗一边行军来得有意思。很快,另两个连队的对抗也开始了。
看着眼前活泼热烈的气氛,种纬不由得突发奇想,对自己的现任排长疯狗国勇超建议道:“排长,不如咱们向团里建议一下,和兄弟连队经常搞搞这种对抗演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