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要跟他借机修复关系的意思。
萧侯爷再看他一眼,只觉噎得慌,再也不想说什么了,一摆手,将他打发了了事。
**
萧信一路疾走,回到北院,进了堂屋,在通往卧房的帘子前站了一会儿。
院子里很静,他要连着下场,许融怕丫
们吵着他,这一阵子都早早就叫丫
们各自回屋去了,她自己也歇得早,只是在外面的堂屋给他留了灯。
桌上烛光微微摇曳,旁边放了一盘瓜果和一盘点心,他知道都是留给他的,他在瓜果的清香中低着
,谁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他自己也不知道。
只是心渐渐静了下来。
一路说不出
的燥意散去,他轻吁了
气,返身在瓜果盘里挑拣了一下,捏起一块鲜红多汁的西瓜,塞到嘴
里,鼓着脸颊进了另一边的东次间。
隔天就是第二场。
考过放榜,跟着又是第三场,考过再次放榜……直到四场全部结束。
六月二十五
,长案贴出。
四场中,萧信不全在
名,第四场还跑到了外圈,但在这决定名次的最终长榜中,他回到了第一场的最初位置。
名列第一。
宛平县案首。
第54章 二公子必成大器
出榜后, 这一整天萧信比下场的时候还忙。
第一要拜见宛平县令,这个县令正巧就是当初将许华章下过大狱的那个,他这个辖区太难做, 豪贵子弟们不学好打架斗殴他
疼,学得太好了直接摘了县案首他也
疼,为了避嫌, 出榜的同时把前十名第一场的卷子全部贴出去了,免得
有异议。
等萧信排在前面进去见他, 他有意不跟萧信多说话, 却又舍不得不说, 他点中的案首,也算他的
脉, 说不定哪
官场有相逢, 这要冷淡了,岂不是绝自己的路。
越看站在底下的萧信,他还越满意,年轻就是潜力, 出身就是后台, 早晚必成大器——
学子们终于退出去了, 旁边的文吏忍不住提醒他:“大老爷, 您之前说了为示公正, 只与案首说两句就罢了的。”
县令板起脸来:“我不正是说了两句吗?”
文吏识相地闭了嘴。
心里嘀咕, 什么两句, 二十句也不止……
萧信出来, 又跟同榜的互相应酬,他不大说话,但别
能说, 一榜五十个
,每个
说几句,凑在一起就不少了,闹哄哄了小半天,婉拒掉好几个想请他吃饭的,再赶去向苏先生报喜。
苏先生正等着他,却不是要听他报喜的,而是溜达着去看过了贴出来的除他以外另外九
的答卷,并大致抄录下来,候他来时,一篇一篇地与他分析优劣。
分析的结果是:都不怎么样。
所以萧信这个能压住他们的县案首也不怎么样。
萧信:“是。学生今
侥幸,必当再接再厉,不负先生的苦心教导。”
苏先生才挥手:“去吧。放你两天假,歇过了再来。”
萧信告退。
他走后,苏先生负手踱出屋外,小院石榴初成,拳
大的青果累累下垂,他看着,忽然长笑一声。
老仆提着空了的茶壶从屋里出来,宰相门前的小厮能沾七品官气,大儒家的仆从也熏得三分书香,老仆就驼着背,瞅着他:“老爷,我听那些文章哪里像你说得不堪,县太爷又不是瞎了眼。萧哥儿得县案首也没什么问题,老爷何必一盆冷水接一盆地泼他呢。”
苏先生收了笑摇
:“你不懂。依我的估算,他能在前十之列就算没白费平
的功夫了,谁知一下考成这样,那还用夸吗?”
“不用,也不能。”他又摇了下
,“我这个小学生算是半道出家,常
尚且有行百里者半九十之虞,何况他,倘若以为举业真有这么容易,将天下英杰小视,那吃亏的
子在后
,所以不但夸不得,还得压一压才好。”
简而言之,怕萧信飘了。
老仆慢吞吞道:“所以老爷就等萧哥儿走了,再背地里偷笑。”
苏先生正色道:“谁偷笑了?我是光明正大地笑。”
“哈哈……”
**
萧信回到侯府时,天已近暮,府里一如往常,看上去没什么特别动静。
只是沿途下
停下向他问安的时间久了些,等他走过去了,还要追着他的背影窃窃私语。
“二公子是真的得了案首啊……”
“县衙门
都贴出来了,那还有假。”
“太太院里的姐姐说,案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太太当然不看在眼里了,但我问跟世子的小岳哥打听了,就这一个县试,两千多
去考呢,这么多
里面得第一,你说厉害不厉害?”
“那也是,真看不出来……”
越看不出来,就越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