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消耗比较大也不太容易储存的蔬菜,都得再补充。
这些采买的活,原本归周婶子,大龙会给她打下手,沈鱼那小三
,现在是公车了。
但今天沈鱼带着周婶子一起去的
摊,他跟老板商量了一番,签了个长期订单。
摊老板也姓张,跟沈鱼不是第一次
易了,沈鱼摆摊的时候,换过好几家
摊,最后挑中了这家。
虽然他家的
不是最便宜的,但张老板卖
,从来不缺斤少两,也不弄些
七八糟的手段。
他家有亲戚在屠宰场当管事的,有现成的进货渠道,
的种类齐全,品质也比较好,是新鲜的好
。
所以哪怕他要的价格稍贵,沈鱼也乐意在这家买。
经过昨天,沈鱼大致清楚自家的店子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的
,就跟张老板下了个长期订单,让他每天给他预留需要的新鲜
类,店里会有
早上过来取。
这样一来,省了挑拣的时间,也免得他们需要的那部分
被买走了。
同样的,卖豆腐那家沈鱼也去下了个长期订单,每天多少的豆腐多少豆皮,给备好了一早来取。
如果能送过去,当然更好,但是现在基本上没有送货上门的服务,所以只能先这么着。
另外还有个问题,昨天有不少客
,尤其是晚上带家
一起过来的,都提过,希望他店里能卖主食。
现在的
大都能吃,肚子里缺油水,饭量就大。
麻辣烫吃着好吃,可价格不便宜,不能当饭给吃饱,很多客
都是当菜当零嘴来吃的,尝新鲜的多。
他开卖吃食的店,客
吃饱了出去当然是最好的,真正有钱的,能靠吃麻辣烫吃饱,可大部分
还是觉得,如果有点儿主食更好。
但沈鱼不打算做主食来卖,提到合适搭配麻辣烫吃的主食,无非就是那几样。
面、
丝、馒
、米饭。
他店里有卖
丝,两毛一份,不过份量不多,就泡开了夹一筷子。
但
丝方便,直接买成品,提前泡一下就能下锅煮,不泡也行,就是多花点儿时间。
其他几样,哪怕是米饭,也得腾个锅灶出来蒸米。
面条馒
就更麻烦了,以他店里的
况来看,卖便宜了,不划算,因为挤占了麻辣烫的份额。
卖贵了,客
不乐意,他也不好意思。
麻辣烫吃的是个味道好,是个新,可米饭馒
,就算捏出个花来卖,那不还是米饭馒
。
非要做出点儿不一样的,他也能折腾,可就本末倒置了,他这是麻辣烫店,不是馒
店米饭店。
所以沈鱼仔细琢磨了一番,决定跟隔壁王老板合作。
他去找王老板商量,以后每天从他这进一些面条,拉面扯面手擀面,各种都来一些。
用小碗一份一份的装好,就放在其他菜品一起卖。
价格方面,进价沈鱼不压价,王老板本来定价也不高,没必要跟这计较。
不过他店里拆小份卖,这样多多少少也能赚一点儿。
王老板可以走量给他供货,相当于每天多了一笔大生意,还不用他洗碗收碗,不占他店里的位置,方便多了。
沈鱼这多了主食,能吸引更多的家庭聚餐,朋友聚餐,也是好事。
所以这是个双赢的合作,两方都满意。
最关键的是,他们两家定位不重合,面店说实话,早上生意更好,可沈鱼那店早上都不开。
中午晚上的话,麻辣烫价格比较贵,没钱的
还是会选择吃
价比更高的面条,所以也没多大影响。
最受影响的是另一边那卖家常菜的,家常菜再便宜,点几个菜,那价格也上去了。
以前去吃的,都是
袋里有两个钱,可现在,这部分客
被沈鱼抢走了,要不那么讨厌沈鱼呢。
沈鱼还给王老板出主意,让他开发新产品。
王老板虚心求教,沈鱼早就发现了,王老板摆弄面食有一套,就教他做刀削面。
这种产品就是,没想到的时候觉得稀,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恰好王老板这方面有点儿天份,沈鱼给他如此这般讲解一番,他摸索着,就弄出来了。
刀削面好啊,煮着吃炒着吃
拌着吃都行。
王老板越听眼睛越亮,沈鱼这脑瓜子到底怎么长的,读书和没读书,差别就这么大?
这刀削面他尝了,
感相当好,他吃着都觉得稀。
当然,也不是所有
都喜欢这种滑溜弹牙的
感,有的就喜欢吃细面,没事,他这还有拉面。
但是王老板举一反三,从刀削面的做法,延伸到其他面上,准备回去琢磨琢磨,还有哪些面食也能开发新做法。
送沈鱼走之前,王老板怀着一腔感激说:“兄弟,这次的事我记着,以后有啥事,你吱一声。”
白送他一道面食手艺,还拉拔他生意,他不能不承
。
沈鱼摆摆手,真不算什么,他就张了个嘴,最终做成什么样,还得看他自己。
至于帮隔壁面馆,会不会影响自己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