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里一场血战, 邓西国损兵折将无数无数,风海城来兵几乎被绞杀殆尽, 余下的小
残众落荒而逃。
至于向烽麾下的黑甲营,也上报了千余死伤。
于此同时,大部分的兵卒都已经在昨夜的连绵苦战中脱力,此时不得不独抱盔铠,在山坡上造饭休息。
须知在一场战争中,士卒斩首一颗, 便堪称战绩;斩首两颗,就能自夸“有些武艺”;斩首五颗以上, 这样的军士足以堪任队长;等到斩首十颗,那便是少有的猛士了。
战斗是这样耗费体力的事,那么在大战以后,士卒们的疲乏便可想而知。
很多时候,双方将领鸣金收兵之际, 都会看见士兵躺在死
堆里, 实在是起不来了, 得由事后负责打扫战场的士卒拉上一把才成。
在昨夜一拨接着一拨的突围和拼杀之中,大多数士卒都早已脱力, 完全强撑着一
毅力才能战至天明。
因此, 向烽命令尚有一战之力的士卒出列时, 汇聚起来的士兵不足六千。
饶是这样, 也有许多士兵的脸色隐隐发白, 显然是带着几分勉强。
向烽没有纵容这种倔强,他直接将这一部分士兵扣在清宁关。
他们此行回援沧海城, 必然会全力奔进。
其间若有骑兵因为体力不济, 中途掉队, 没
有心力照管他们。
经过这一番筛选以后,向烽驰援的队伍里,便只剩下了五千余
。
……
作为一个将领,向烽目力极佳。
早在距离沧海城三
之外,他便看清了在沧海城城墙上驻守的那批兵士,并未穿着标志
的黑甲。
这说明他一直担心的事
已经成真。
沧海城确实落
了旁
手中。
只是不知风海城主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侵占了沧海城……是明夺,还是暗取,亦或是里应外合?
想到此处,向烽不由得目光一沉。
当这一行黑甲军挺
城墙二十丈内时,墙
终于有兵士沉不住气。一个士兵挥舞大旗,另一个士兵则手搭喇叭,对向烽遥遥喊道:“你们——是什么
——”
好一番鸠占鹊巢的明知故问。
向烽闻言眉眼一厉,手臂朝着身侧一递。
身边亲兵熟知他的为
,眼见将军脸色不虞,当即便将马鞍之侧悬挂的一张硬弓奉上。
向烽平
里张弓搭箭,弓力可达十五石,此时尚在马上,便只开一张七石弓。
他双手离缰,仅用两腿控住胯下骏。在速度丝毫不减、重心轻微变化的急速奔驰之间,向烽从箭囊里捻起三根白羽铁箭,将三支箭矢同时搭上弓弦。
无论捻箭还是拉弓,仿佛都只用了一眨眼的时间。向烽几乎没有经过瞄准的过程。
雪白的箭尾紧紧沾着了弓弦一瞬,下一秒钟便脱弦而出。
空风声听起来极其险恶,令
寒毛倒竖。
这三箭并肩齐出,宛若流星追
,恍如白昼惊雷。中间一箭直取士兵手中的那杆大旗,比旁边两支都要快上半分。
随着令
牙酸的
木之声,成年男
拇指粗细的旗杆直接从中折断。那持旗的士兵才下意识地后撤了半步不到,左边的羽箭便径直切断了他的喉咙。
至于那个朝向烽一行
喊话的士兵也不例外,最后一支白羽箭自他眉心
钉
,
甲的箭尖寒光闪烁,染着白红
加的脑浆混合物,竟然透过后脑而出。
这士兵晃了一晃,大张着眼睛,一脸惊骇地朝前匍匐倒下。他眉心伤
处的鲜血顺着箭杆流淌,滴答滴答地染湿了箭尾的羽毛。
这三箭一出,在场士卒尽数目露惊色。
再反观跨在马上的那血甲将军,他虽然仍处在疾驰之间,却已经第二次地张开了弓。
……而这一次,他的弓弦上足足搭着五只箭。
……
当向烽率军行至城楼前三丈远时,死在他箭下的地方士卒已有六十
。
并不是向烽不能
死更多,只是向烽这一筒箭仅有六十支而已。
此时此刻,城墙上所有还活着的士兵,几乎全都把
埋在了城墙后面。
就在刚刚,他们的小队长、传令兵以及旗兵都被向烽率先
死,其中小队长的尸身坠下城楼,摔在城墙之下,直接跌成了一滩
泥。
这个一身血甲的冷面将军……他,他强得不像是
!
向烽垂下弓箭,冷声道:“你们的将领呢,叫来回话。”
过了好一会儿,城墙上的瞭望
上,才隐隐约约冒出了一寸盔甲的鲜红顶缨。
那个带队的将领甚至不敢冒
——方才有个士兵正是仗着自己在瞭望
后,肆无忌惮地露出了半张脸,结果被向烽一箭
鼻梁骨,立毙当场。
“将、将军何事找我?”
——现在,他们不再敢问向烽到底是什么
了。
向烽锐利的目光扫过城楼,浓黑的眉
随之一紧,心中略觉诧异。
在他的判断之中,此时此刻,位于沧海城里的敌方兵力至少也该有五千之数,其中甚至不乏卡者才对。
然而现在站在城楼上的这些
,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千罢了。
他们既然占据了沧海城,城内就必然会有兵卒看守、巡视。西府和城主府可能还尤其费兵一些。
然而他一路
杀过来,按理说这些戍守的士卒早就该呼唤城内兵力支援,怎么始终听不见声音,也看不见有士兵上来?
都去哪儿了?
如果当真只有三千
的话……
想到刚刚透过悬眼看清的那几张面孔,向烽眼色一沉,未曾捻箭,直接响亮地拉了一声空弦。
这一下明明没有箭矢
出,然而那顶着红缨的金盔将领却像被
中一般大叫一声,整个
猛然蹲了下去。
方才向烽一通
,将城墙上的士卒们胆子尽数吓
,一个个全都成了惊弓之鸟。
大家甚至没有勇气看他的弓弦上是否搭箭,只知道向烽的弓弦一响,就必然有
要死了!
那守城的金盔将领也是这么想的,他当时满脑子里都转着一个念
:
我了,
我了,他准是在瞄准我了!
要等到三息以后,这将领才能在极度的紧张之间,发现自己居然没事。
但早在一息之前,随着向烽
脆利落地将手势向下一切,他身后最近的十二位亲兵,便同时翻出自己舌下竹哨,齐齐吹响了哨子。
那声音尖利粗嘎,仿佛
山中的某种鸟兽在叫。
“……”
许多
都以为,这是城楼下黑甲军们即将攻击的信号。
然而过了足足一盏茶的工夫,城墙下的黑甲军们依旧静默如铸,就连马儿的
息声都很少听到。
有士兵小心翼翼地探出半道视线,想要看清他们究竟在做什么,却恰好与向烽冰冷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他猛地低下
去,就怕自己又给这煞星看见。
捂着自己
跳的心脏喘了好一会儿的气,这士兵才突然想起来——城楼下面,五千黑甲军排好阵势,齐齐仰
的姿势,是在等待着什么的样子。
他们到底是在……等待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
但对于这个士兵来说,他却永远不会知晓这个答案了。
因为就在下一秒钟,几个身穿他们自己兵甲的陌生面孔,近乎悄声无息地移动到他的背后,直接一刀将这小卒割开了喉咙。
和这小卒一起毙命的,还有那金盔的将领,以及十几个分守着城门机关的士兵。
那一队穿着风海城衣物的陌生士兵总共七十多
,城楼上的士兵大多被向烽那手箭术吸引了注意力。
没
说得清这些陌生士兵是什么时候摸了上来,更没
说得清陌生士兵们究竟来自于哪里。
他们只知道,在下一刻,这些突然出现又突然杀了
的士兵,便开始转动控制城门的绞盘机关!
六个士兵合力摇动左右两只绞盘,其余六十多
则结成战阵,稳稳地护在他们身边。
终于察觉了不对的风海城军士连忙扑过去——怎么能让他们把那煞星放进城来?——然而他们只要动作稍一急促,从悬眼后露出了自己的脑袋,当即就要挨上一箭。
这一回,向烽没有动手,可他麾下的十余位
手,此时都同时张开了弓。
也是上天庇护,今
刮的是上扬的东风。向烽一行
开弓正好顺风而起,而当城楼上的士卒意图
箭时,却因为风势而极不顺利。
也有士兵把注意打到了城楼上的劲.弩上。
弩.箭是机械控弦,势大力沉,
程极远。
然而向烽所带的五千
像是早就预料到这种
况一般,已经提前把阵型疏疏的摆开。就算一张大弩一次能够
杀一
,等这他们把这批黑甲军
死
净,城门也早打开了。
不过是螳臂当车,无济无事罢了。
……
随着沉重的绞盘一圈一圈地放下,城门终于缓缓开启。
几乎在它只打开了一线的
况下,向烽就一抖马缰,率领众多黑甲军从那道缝隙里直冲进去。
只经过了几个回合的冲杀,风海城留下驻守沧海城的一
兵力,全数被向烽拿下。
此刻,向烽面前站着三十来个穿着风海城皮甲的士兵。刚刚为了掩护同伴打开城门,他们死了将近一半的
。
这些士兵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向烽埋在风海军里的探子,只是先前留守沧海城的黑甲军罢了。
几天前,沧海城里的暗探齐齐冒出
来,偷袭了驻守沧海城的黑甲军。
马登元里应外合,给风海城的军队打开了城门。留在沧海城的黑甲军本就不多,抵抗溃散以后,就更是折损严重。
仅剩的这批黑甲军分散开来,进
百姓户邸,潜心等待时机。
“昨夜,城主府突现异象,我等从藏身之地脱出,杀了零散的风海城士兵,换上他们的衣裳。天黑且
,无
发现我们是冒充的。今早刚刚混上城楼,便见将军您来了。”
带队的那个小队长已经满身挂彩,却仍有条不紊地跟向烽叙述着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
向烽眉
略略一动。
“城主府的异象?”
“是的。”小队长诚实道:“原本,城主府里被马登元带着一群
占了,据说里面有不少卡者。但昨天夜里,那群
的脑袋都在外面摞成了京观。
属下等
在四周窥探,发现城主府的诸位大
固守城主府。风海城的队伍虽然把城主府围了起来,却始终不敢打。就这么拉锯似的磨了一夜……”
向烽缓缓地眨了眨眼。
小队长以为这是鼓励他继续往下说的意思,更加详尽地往下讲去。
只有几个熟悉向烽的亲兵才能看出,此时的色,其实是他们向将军感觉错愕时才会浮现出的表
。
……向烽心里确实非常意外。
城主府的那些弟子,他都是知道的。
虽然向烽往
里不和自己的师弟妹们来往,但他经常出
于城主府,对里面住着的那些优秀弟子都有所了解。
正是因为了解这些
,向烽此前才会觉得,昨天夜里,城主府必然被血洗一通。
——因为,留在城主府的弟子里,没有一个具有军事相关的专长。
——有军事专长的那几个,早就收拢在向烽麾下了。
小队长前半程的叙述,听起来还非常符合向烽的预计:城主府失守,这很正常。
但后半程的讲述……
失守以后他们又防卫成功了?
还堆起了卡者的
?
然后也没打仗,拉锯似地僵持了一夜?
向烽眼中浮起一丝淡淡的诧异之色:这是谁办到的,莫非是黄三娘吗?
此前从未发现她有这等本事啊。
但无论如何,城主府能够守住便是好事。
向烽大概地了解了
况,就点齐了身后的黑甲军。这一次
城比他想象的容易,大部分的将士都没有消耗多少体力。
队伍匆匆集合,然后朝着城主府进发。
——————————————
叶争流来到这个世界多年,有幸(亦或是不幸)在机缘巧合之下,曾旁观过将近十来次的战斗。
有小型的对战,有狭路相逢的冲突战,也有意外擦肩而过的对抗。
真正的大战叶争流没有见过,但她也曾经走过一片被鲜血染得赤红的战场。
但直到今天,见到向烽带军的模样,她才方算真正地开了眼。
只闻街
的另一端,有整齐的马蹄声踏踏响起。随即,便见一行军队如黑云般疾驰风掣地卷尘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