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到来之前,小妹自己捡了很多木柴,又想了一个省柴的法子可以自己睡一屋(让小竹马帮她改了炕,就热个炕
)。
嵩环美却不想这般折腾,抱上自己的被子去新屋跟着大姐睡,大姐是个
净的姑娘,温柔体贴,非要让她睡暖烘烘的炕
。
整个冬天,嵩环美跟着嵩娘和大姐进了几回
山捡松子和榛子等山珍,
山有狼群有野猪群,一般
况下不能进的。
想进
山,村长会与附近几个村联合起来,猎户们会带着青壮年去打猎,剩下的老弱
孺便在外
。
猫冬时,嵩环美就跟着大姐学习如何缝衣如何做鞋,她偷偷给自己缝了一件兔毛小背心,一双露半截手指的毛线手套。
……
1956年9月1
。
一开学,小妹便跳级了,与嵩环美一样成了三年级的小学生。
嵩环美不想出风
,时间又还够够的,便按部就班的,哦,她是想上中专(初中三年,中专三年),这个不花钱还有补贴,还包分配呢。
小妹聪明又能
,嵩环美挺有压力的,好在她成绩也不差,还是双百。
就是如此,同桌王小丹还是说她不如妹妹。
“是啊,我小妹过目不忘,是个小童,她是要考大学的……”嵩环美点
,不让这个同桌挑拨她们姐妹之
。
“你呢?”大学啊,想也不敢想呢,王小丹大眼瞪圆了,小声问。
“念书太累了,我啊,先考上初中再说吧。”嵩环美可不敢说要考中专,这个时期中专比高中难考的多。
“我也是,只要考上初中就行。”王小丹所在的王家村与嵩山村隔有些远,骑自行车也得半个多小时呢,她爸爸是村长,本来可以在王家村小学上学的,为了这边更高的升学率才过来的。
小妹带着竹马一同跳级过来,把整个三年级都带动起来。
三年级老师是那位返乡许知青许老师,他还不到三十岁呢,当然他是被迫返乡的,他本是大户
家出身,是个大学生。
在城里没有背景,岳家只是工
家庭,也依靠不上,他又不会讨好领导,才被返乡的。
许老师还是有理想的,他与城里妻子和平离婚后,一直没有再娶。
经过了这一回的挫折,许老师内心成长了不少。
这一回,许老师在这三个好苗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与校长私下一沟通,想教个全县第一出来。
校长是想在上
拨点钱下来,把土坯教室变成红砖的,而许老师是想调去县城。
很明显的,老师对他们开始严厉起来,老师右手教鞭,左手道理。
严厉是有用的,班级期终、期末的平均分很漂亮。
小妹也在班级上说,初中生可以进城当工
什么的。
……
可惜一进
1958年,有一半学生吃不饱,不来上学了。
那一半学生大多是外村
,近的步行半小时,远的要一个多小时呢。
不过饥荒过后,他们都重新拿起了书本,重新参加了升学考,考
了初中。
嵩环美他们十几个同学一起考进了县城中学,这个成绩很漂亮了吧,可惜这一年的年景很差,去年下半年便开始
旱,秋收减产,可公粮却只多不少。
因此,校长和许老师谁也没有达成目的。
这个时候,县城领导们只想着去哪里搞到粮食,粮食,粮食(大约是作者设定吧,五八年开始便有
被饿死了)。
唉,老师们的
粮也不够吃的,还贴心贴肺的对他们,着实不容易,嵩环美悄悄的给校长和许老师送了豆类和
蛋,补补身子吧。
……
小妹也没有学过小语种——俄语,便早早带着大家,跟着二哥学。
这里的大家,指她,小弟,小妹和她的小竹马。
嵩环美不知道中考有没有俄语,因为她记得1960年,中俄就开始
恶了。
嵩山村因为有小妹和小竹马在,
子不如往年,却也没有饿死
。
嵩家还是能吃五、六分饱的,水饱。
不过,嵩环美是真的不知道小妹用了什么法子?不光帮了嵩家
,还帮了整个嵩山村的村民。
1961年年初,
旱过去了。
十五岁的嵩环美和十三岁的小妹已经是县城中学初三生,十一岁的小弟在上初一。
而十八岁的二哥连续落榜,还在初三复读呢。
嵩家一下子出了四个初中生,总是要被
高看一眼的。
今年嵩家三兄妹,要一起参加中考——
嵩环美第一目标是市里的卫校;
小妹和小竹马第一目标是省城第一中专,小妹选择了会计专业,她的竹马选择了热门的机械专业;
而二哥,依旧是高中。
家里
,二十二岁的嵩大哥在前年娶了个漂亮的初中毕业生,大嫂跟着家
是逃荒过来的,如今在嵩家大队落户了,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个弟弟,去年大嫂生下了嵩家长孙,被安排进了村小学教书。
嵩家村小学有了他们四兄妹,大大的扬了名,不愁生源,添了两名老师,只算临时工,只计大队工分不发工资的。
嵩大姐,今年二十岁了,去年年底嫁到了县城,大姐夫是大龄转业军
,接收单位是公安局。
没文化没工作,长得也只是一般般的大姐能嫁的这样好,也是因为四个弟弟妹妹会念书,一眼便能瞧出他们大有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