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轩大步跨过笤帚,郑钰铭弯腰捡起笤帚,公孙盘心里已经做了决定,接下来跟赵轩的谈吐中,有意使自己显得平庸,让赵轩对自己失去兴趣,主动离开。
五月份,吴国王庭进行了机构改革,王庭分设六司,即民政司、工商司、财政司、安全司、礼仪司、教育司,公孙盘被任命为教育司司长。
第131章
吴国五月份的王庭机构改革消息,很快就送到赵轩手里,赵轩拿着这份消息看到教育司司长名字时,忍不住问出声:“这教育司司长公孙盘就是祁门山的那位大贤?”
“是的,”密探低
抱拳回答。
旁边的赵文宰对教育司很感兴趣。“教育司是开学舍吗?”
“有点一样,也有点不一样,教育司是管理全吴国的学舍,吴国在蔚山和康城设了两个大学舍,不过跟平常的学舍不一样,每个学子会师从好几位导师,每个导师要教导几十,甚至上百名学子,那公孙盘不但担任司长之职,还兼任康城学舍的导师。”密探将自己所知道的全盘说出。
“愚蠢,一个导师教导这么多学子,学子怎么可能学得到导师的
粹!”
赵文宰摇
,他不赞成这种育才方式,学生太多会分散导师的
力,导师
力不够,就不能着重培养好弟子。
“不错,用这种敷衍方式教育出来的士
,不可能出类拔萃。”赵轩也认同文宰的意见,他自己就是由三位导师,
心教导了十年,才有今天的佼佼不群。
“主公,想来那公孙大贤也是沽名钓誉之辈。”
赵武宰伯耀摇了摇
,王公贵族子弟,哪家子弟不是招揽名师单独教导几年,那公孙盘竟然赞同这样的教学方式,想来是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拍马溜须,投主家之所好,枉费他大贤名声。
“其实那公孙盘去当吴国的教育司司长也是不错。”赵轩脸上突然露出笑容,当初在祁门山他和公孙盘的对答中,公孙盘给他的感觉是才学名不副实,见解古板老套。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导师,就有什么的学子,这样的
去担任教育司司长,那整个吴国学子都会教成古板不知变通的庸才。
想到吴国王庭以后都会由庸庸碌碌之士充斥,赵轩不由心
舒畅,这样的吴国不足为惧。
赵国君臣在议论吴国学舍之事时,郑钰铭正在试探公孙盘,现在他每次见公孙盘都要先问一个问题。
“什么东西身上穿红袍,肚里真心焦,惹起心
火,跳得八丈高?”
“总理事,这又是什么稀古怪的东西?”公孙盘皱着眉
想了半天,没想出郑钰铭要他猜的是什么东西。
“这你都不知道?
竹啊!”郑钰铭紧盯着公孙盘脸上表
变化。
“
竹?是何物?竹子吗?”公孙盘心里嘀咕,哪有穿红袍的竹子,这大概又是百慕国的东西。自他跟随郑钰铭下山后,郑钰铭总是跟他讨论一些怪怪的东西,那些东西据说都是百慕国所有,公孙盘从未听说,也从未见过。
“唉,差不多吧。”郑钰铭至此可以肯定,公孙盘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穿越
,不但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穿越
,他还不是任何时代的穿越
,公孙盘就是土生土长的大秦
。
当郑钰铭得知院门上的木棍和小道上的笤帚,都是公孙盘放置在那用来对他和赵轩的考验后,心中震惊万分,这考验明明就是二十一世纪挺有名的面试招术。郑钰铭怀疑公孙盘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便有意在公孙盘面前说一些后世才有的东西,不过郑钰铭的试探除了引起公孙盘的好和侧目,没有试探出公孙盘有一丝二十一世纪穿越
的蛛丝马迹。
“总理事,这是开办义务小学舍的预算。”公孙盘将一张写满碳字的白纸递上,他想早点将王都康城中的小学开办起来。
郑钰铭接过白纸,满脸愁苦。“小学财政预算得到下半年才可以拨下。”
吴国财政钱帛非常紧张,全国的财政,除了工商上有税收收
,其他地方目前都需要补贴出去,楚朝辉的军队消费也是个巨无霸,如果不是有早先从王宫内库偷运出的珠宝玉器,由吴牧到周围诸侯国兑换成金,转回到郑钰铭手上开支,吴国财政早就
产了。
“要到下半年啊。”公孙盘有点失望。
“先生请放心,到了下半年,财政会越来越宽松,小学可以规模开得大一点。”郑钰铭安慰公孙盘。
“哈哈,好好!那到明年是不是可以多开几所?”
公孙盘眼睛一亮。
郑钰铭请公孙盘下山,是想让公孙盘为吴国育才,公孙盘在郑钰铭的心目中,是一个科学技术
才,既有科学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这样的导师教育出的子弟才是吴国的栋梁。
“只要师资够得上,小学会开遍吴国全境。”郑钰铭肯定地点了下
。
郑钰铭的肯定,反而让公孙盘将信将疑,开办义务小学的费用不是一点半点,据公孙盘所知,吴国的财政收
先阶段主要来自工商方面,农业方面全国减了赋税,从原来的每亩百分之三十减少到百分之十,减赋税的同时,还在各地大修水利,这笔投资数目巨额。又为了推广高产粮食作物,粮种都是赊欠给农民种植,等到农民收获以后再归还粮种数目,这一项措施,又需要填进去许多资金。
公孙盘在王都时间越长,对吴国财政开支越了解,越为财政收
担心,他怕吸引他的全民义务教育计划只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
郑钰铭之所以到了下半年有底气,是因为东海之滨改造好的盐场,从五月份开始,已经有收获了,如今的盐产量高于原来的几十倍。
因为以后盐场的产量还会继续翻倍,盐场卖给商
的批发价比原来低了三分之一,风闻消息的商
已经从四面八方赶去盐场,郑钰铭相信,吴国东海之滨的盐会因为给予商
利润空间加大,被逐利的商
销遍大秦,大秦的钱币也因此源源不断流向吴国的腰包。
八月份,吴国在王都康城、蔚山达城、南埠开办了三所小学,学生学杂费全免,中午还免费供应一顿午餐。这三所学校是先行试点,到明年,吴国的各郡县都将陆续开办。
这时的大秦儒家思想还没有盛行,
际礼俗上男
大防还没有成为俗规,郑钰铭有意让
童也一样有资格进
学校享受教育,因此特意规定面向全民幼童招生。可惜三所学校招生
况让郑钰铭很失望,除了南埠有几位
童进学,康城和达城的小学都没有
童到学校报名。
八月份不但小学在热热闹闹招生,王都康城的北学院门
也聚集了一大批学子,他们大部分来吴国各地,小部分来自周围诸侯国。他们是来报名参加
学考试,考试通过的
,才有资格进北学院进修。
“请各位拿好手中号码,不要喧哗,进到房舍对号
座。”一位中年
带着几名护卫站在学院大门处,维持着学子进场秩序。
“先生,学生来晚了,没有报上名,可不可以先进去考试?”一位风尘仆仆的十六、七年轻
喘着气跑到中年
面前请求。
“你刚到康城?”中年
听出年轻
音是外地的。
“是的,学生杨贺,是鲁国
,自得到康城开办学院的消息,就从家中出发,可惜
夜赶路,还是稍晚一步。”杨贺穿着的青衣已经洗得发白,背上背着一个大背包,脚上的鞋磨得露出了脚趾。
“那你就先进去考吧,考完去报名处填补资料。”中年
见年轻
百里迢迢赶来求学,起了惜才之心,拿了一个临时号牌出来。
“谢谢先生!”杨贺大喜,朝中年
鞠了个躬,接过临时号牌匆匆走进考场。
杨贺走进考场,解下背上的大包袱放在墙角,对着手中号牌
座,这时,考试还没有开始。
杨贺坐下后,发觉自己虽然经过通融进
考场,却依然无法参加考试,因为他没有带笔墨进场,他带的是雕竹简的刀。吴国全国书写已经不用竹简,全改成纸张了。
“这位仁兄,可否借在下一支炭笔?”杨贺只能向靠近他的一位考生借取。
坐在旁边的考生年纪和杨贺相当,面目清秀,
冷清,听到杨贺跟他借笔,抬眼冷冷地看了杨贺一眼。
“额,在下刚刚抵达康城,未来得及准备,仁兄如有多余,可否相借?”杨贺顾不得考生冷淡,依然厚着脸皮请求。
“给!”面目清秀的考生从布包掏出一支炭笔递给杨贺,这种炭笔是吴国制造,这位考生也是到了康城以后才买了使用,他只买了两支。清秀考生的囊中一样不宽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