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从小读《论语》(他自称”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对《论语》很熟。更多小说 Ltxsfb.com他对《论语》有褒有贬。樊迟学稼,被孔子骂,还有荷蓧丈
的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微子》18.7),他不只一次提到,主要是贬。他不喜欢孔子,这是很重要的两条。他很强调和脚上有牛粪的农民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孔子看不起庄稼汉和种庄稼,令他不快。知识分子牛,他不以为然。他说,读书还不如杀猪难,猪会跑,书不会跑。(孔子为什么骂樊迟)
13.24子贡问曰:”乡
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
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
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政治家会煽动群众,商
会诱惑群众。煽动诱惑下的群众是洪水猛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知识分子不应跟着起哄。
民主的原则是从众。但群众也是
,不是神。
舆论是民意,民意是大杂烩。众
铄金的谣言,千夫所指的毁谤,也一样是舆论。孔子不迷信。
”乡
”,指乡党邻里。古代的群众关系主要是邻里关系。乡亲们说谁好就好,乡亲们说谁坏就坏。他们的眼睛,未必雪亮。群众的评价,古代叫舆论。舆论一律,就是是非标准吗?孔子说,不一定。
以群分,群众也分好坏
。我们与其跟舆论跑,还不如看看乡里的好
怎么说,坏
怎么说。如果乡里的好
说好,坏
说坏,那倒没准是好
。
民意是政治,不是真理。群众说了算,绝不能滥用。(如何对待舆论)
14.43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