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废为臣之道尔。”
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东坡死刑。在奏章前面序言中,他说:
“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途叨儒馆。”他又接着说苏东坡急于获得
高位,在心中不满之下,乃讥讪权要。其当杀理由之一是,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
其改过自新,但是苏东坡拒不从命。另一个当杀的理由是,虽然苏东坡所写诗之荒
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臣叨预执法,职在纠
,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
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后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
自革。”
审问在八月二十
开始,被告自称年四十四岁(按西方计算法为四十二岁),
然后叙述世系、籍贯、科举考中的年月,再叙历任的官职。又把由他推荐为官的列
出姓名,因为大臣为国家举荐
才充任公职之贤与不贤,与其本
之贤德大有关系,
自然甚属重要。据说,他自为官始,曾有两次记过记录。一次是他任职凤翔为通判
时,因与上官不和而未出席秋季官方仪典,被罚红钢八斤。另一次是在杭州任内,
因小吏挪用公款,他未报呈,也被罚红铜八斤。“此外,别无不良记录。”
最初,苏东坡承认他游杭州附近村庄时所作的那首诗,对农民食无盐、青苗贷
款之弊端,曾出怨言,以及弹劾表章中之其它若
节。他想不起曾写过其它与时
政有关的诗文。有好几天内,他否认给朋友写过讽刺诗,一直声称无罪。至于何者
应视为毁谤朝廷,何者不应视为毁谤朝廷,颇难断言。还有,何者构成“毁谤”,
亦复如此。但是在八月十三
,他决定服罪。他承认曾写讽刺诗讥刺当政,且与朋
友以此等诗互相投寄。不过他“并未隐瞒”,至于内容如何,解释容有不同而已。
在审讯期间,他奉命在下列一道供词上签字:“
馆多年,未甚
进,兼朝廷用
多是少年,所见与轼不同,以此撰作诗赋文字讥讽。意图众
传看,以轼所言为当。”
苏东坡的朋友当中,有三十九
受到牵连,有一百多首诗在审问时呈阅,每一首都
由作者自行解释。因为苏轼措词
炼,用典甚多,幸而有此审问记录,我们得见作
者自己对好多文句的阐述分析。只有读者完全了解那些典故,才能把握文内的含义。
我读诗一向对那类诗避而不观,因为那些隐喻、史实,都需要单独解释,读来甚感
吃力,作者自己卖弄学问,为读者加重负担,殊为无谓。其实这样炫耀也并不困难,
因为数百年来,苏诗的评注家一直忙着在历史和唐诗里发掘苏诗用典的出处。
对苏东坡的指控,有的十分牵强。最有趣的指控中,有一条是写两株老柏的七
律。诗里说柏树“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诗认为是对皇帝大
不敬,因为龙是皇帝的象征,而今皇帝正在位,作者应当说有龙在天,不应当说在
九泉地下。另外还有一首牡丹诗,在诗内作者叹造物之巧,能创造出牡丹种类如此
之繁多。御史解释此诗为讽刺新当政者能制定如此多之种种捐税。《菊赋》的序言
里曾提到吃妃菊的苦种籽,御史认为作者是在直接讽刺全境百姓的贫穷,尤其是指
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生而盲者不识
”是讽刺科举考生的浅陋无知,讽刺考
生不通儒学,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对经书的注释。
苏东坡在对方大部分指控上,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自然有愤怒之感、
失望之声,足以表明自己对当道的苛酷批评,罪有应得。
在给朋友驸马王诜的若
首诗里,有一行诗是坐听“鞭答不呻呼。”又说,
“救荒无术归亡通”。他也提到“虎难摩”,是为政贪婪的象征。在给朋友李常的
诗里,他确是说在密州“洒涕循城拾弃孩。”那些男尸、
尸、婴尸都饿死于路也,
当时确是“为郡鲜欢”。关于他给朋友孙觉的诗里,有一行说二
相约不谈政治,
是真在一次宴席上约定,谁谈政治,罚酒一杯。在给曾巩的一首诗里(曾巩官位不
高,但是一代古文大家
他说厌恶那些“
耳如惆蝉”的小政客。在他给张方平的
诗里,他把朝廷比为“荒林惆蛰
”和“废沼蛙蝈
”,又说自己“遂欲掩两耳”。
在给范镇的诗里,他直言“小
”,我们也知道在给周郎的诗里,他把当权者暗比
做“夜果”。在写杭州观
时,他说东海若知君王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在他一个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了两首诗给他,把那诗仔细看一下,也颇
有趣。并且可以了解官吏的愤怒,也可略知苏诗字里行间的含义。若按字面译成英
文而不加注释,便毫无意义可言。其中一首说: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向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鸟未可辨雌雄。
苏东坡承认他很佩服这位朋友,所以用孔子的不怨不容这种说法把他比孔子。
第二行指东汉大经学家派弟子东行的典故。第三行指西汉萧何以智勇在朝收平淮南
王之
于无形。第六行指良马出于冀北,又进而指韩愈马说中的伯乐过冀北之野,
而冀北骏马遂空一事,亦指满朝已无真才贤士。第五行指鹤立
群,亦即贤
与小
之比,隐含之义即在朝之庸庸碌碌者,皆
鸭之辈,于是午夜长鸣非鹤莫属。最
后一行更易令
致怒,因为诗经上有两厅‘俱曰予圣,谁识鸟之雌雄?”等于说朝
廷上只有一群乌鸦,好坏难辨。
他给那位朋友的第二首讽刺诗如下: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
相夸缓若若,犹诵麦青青。
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这首诗的前三行指的是虚伪的读书
侈谈仁义,实则以此为求取功名富贵的阶
梯,并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麦青青”一典,按苏东坡的意思,是由庄子论
追求利禄官爵的
而来,那些
一生迷恋官爵,埋葬时
中含有珍珠,但是他们的
坟墓早晚会夷为青青的麦田。第四行包含另一个庄子上的典故。楚王愿以高位请庄
子去做官,庄子谢绝,并且告诉国王的使者一个故事:有一个专吃腐
的乌鸦,找
到了一个腐败的老鼠,正在一棵树上大享其美味,这时一只仙鹤赶巧从旁飞过,乌
鸦以为仙鹤来抢它的美味,就发出尖叫的声音想把仙鹤吓走,但是仙鹤高飞到白云
中去了。这个故事的含义,就是苏东坡对小
的争权争位不屑一顾。
我有一种想法,我觉得苏东坡会以为因写诗而被捕、受审为有趣,他一定以在
法庭上讲解文学上的典故为乐事。
当时大家
信苏东坡对朝廷至为不敬,他曾把当政者比为呜蛙,比为呜蝉,比
为夜袅,比为吃腐鼠的乌鸦,比为禽场中的
鸭。最使
不能忍受的是骂他们为
“沐猴而冠”,不是
而装
。总之,苏东坡是看不起舒禀、李定那等
,那么舒
禀、李定为什么要对苏东坡有好感呢?
审问终结,大概是十月初,证据呈给皇帝。牵连的
很多,尤其是驸马王诜,
在审问时牵扯到他,因为他曾和苏东坡
换过各种礼物赠品。皇帝下令凡与苏东坡
换过诗文的
,都得把手中的诗文呈上备查。
仁宗的皇后,她一向支持苏东坡,这时染病而死。她死前曾对皇帝说:“我记
得苏东坡弟兄二
中进士时,先帝很高兴,曾对家
说,他那天为子孙物色到两个
宰相之才。现在我听说苏东坡因为写诗正受审问。这都是小
跟他做对。他们没法
子在他的政绩上找毛病,现在想由他的诗
他于罪。这样控告他不也太无谓了吗?
我是不中用了,你可别冤屈好
,老天爷是不容的。”这些话实际上等于遗言。
在十月十三
,御史们将案子做了个提要,送呈给皇帝御览。由于太后之丧,
案子拖延了些
子。苏东坡在狱中等待案子的结果和自己的命运吉凶之际,发生了
一件神秘的事
。
数年之后,苏东坡告诉朋友说:“审问完毕之后,一天晚上,暮鼓已然敲过,
我正要睡觉,忽然看一个
走进我的屋子。一句话也没说,他往地上扔下一个小箱
子做枕
,躺在地上就睡了。我以为他是个囚犯,不去管他,我自己躺下也睡了。
大概四更时分,我觉得有
推我的
,那个
向我说:“恭喜!恭喜!”我翻过身
子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安心睡,别发愁。”说完带着小箱子又神秘的走了。
“事
是这样,我刚受弹劾时,舒禀和另外几个
,想尽方法劝皇帝杀我,可
是皇帝根本无杀我之意,所以暗中派宫中一个太监到监狱里去观察我。那个
到了
我的屋子之后,我就睡着了,而且鼻息如雷。他回去立即回奏皇帝说我睡得很沉,
很安静。皇帝就对侍臣说:‘我知道苏东坡于心无愧!’这就是后来我被宽恕贬谪
到黄州的缘故。”
遇有国丧,国家总要大赦,所以依照法律和风俗,苏东坡是应当获赦的。那些
御史本打算把反对派乘此机会一网打尽,如今倘若一大赦,他们的心血岂不完全白
费!李定和舒禀十分忧闷。这时,李定奏上一本,对可能合乎赦罪的那些犯
,力
请一律不得赦免。舒禀并进而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方平、李常和苏东坡另外的
五个朋友,一律处死。
副相王挂在诸御史的
促之下,一天突然向皇帝说:“苏轼内心有谋反之意。”
皇帝大感意外,回答说:“他容有其他过错,他决无谋反之意,你为何这么说?”
王挂于是提起在苏东坡的柏树诗里说龙在九泉一事,那含义是将来某
命定要
成天子,要自暗中出现,此
出身寒微。但是皇帝只说:“你不能这样看诗。他吟
哦的是柏树,与我何
?”
王挂于是沉默无言。章停,当时还是苏东坡的朋友,为苏东坡向皇帝辩解说,
龙不仅是天子的象征,也可以指大臣,于是从文学上引出例句,用以支持自己的理
论。
苏东坡的朋友呈上的证物都审查完毕,皇帝指定自己近
重行查阅。根据御史
的案子提要,此种毁谤朝廷要判流放,或是两年劳役,在苏东坡这样的案子,比较
严重,应当是削官两极。自法律上看,理当如此。因案
重大,尚待皇帝亲自决定。
在十一月二十九
,使舒禀、李定大失所望,宫廷官员发出了圣谕,把苏东坡
贬往黄州,官位降低,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在受到牵连的
之中,三个
受的处罚较重。驸马王诜因泄露机密与苏东坡,
并时常与他
换礼物,并且身为皇亲,竟不能将此等毁谤朝廷的诗文早
出,削
除一切官爵。第二个是王巩,他并没从苏东坡手中得到什么毁谤诗,他显然是无辜
受累,也许是为了私
仇恨的缘故,御史们要处置他。随后几年,苏东坡不断提起
王巩固他受累。我们知道王巩的奢侈生活习惯,这次发配到遥远的西北去,
子是
够他消受的。
第三个是于由。他曾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在
证据上看,子由并不曾被控收到什么严重的毁谤诗,但是因为家庭关系,他遭受降
职的处分,调到高安,离兄长被拘留的黄州约有一百六十里,任骛州酒监。
其他
,张方平与其他大官都是罚红铜三十斤,司马光和范镇和苏东坡的十八
个别的朋友,都各罚红铜二十斤。
在旧年除夕,苏东坡被释出狱,在监中共度过四个月又二十天。出了东城街北
面的监狱大门,他停了一会儿,用鼻子嗅了嗅空气,感觉到微风吹到脸上的快乐,
在喜鹊吱喳啼叫声中,看见行
在街上骑马而过。
他真是积习难改,当天他又写了两首诗。诗里说:“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
笔已如神。”一首诗是: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
马,城东不斗少年
。
他又诗如涌泉了。即在这两首诗里,至少有两句,若由那些御史仔细检查起来,
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塞翁失马还罢了,因为以失马表示并非恶运,重新寻
获也并非即是好运,换言之,
总不知道何者为好运,何者为恶运的。但是“少年
”则指的是贾昌。贾昌老年时,他告诉
他在少年时曾因斗
而获得唐天子的宠
,而任宫廷的弄臣和伶
,这一点仍可引申而指朝廷当政那批小
,是宫廷中的
弄臣和优伶,又是诽谤。另有一行里他自称“窃禄”,意为自己无才为官。但是
“窃禄”一词却是从三国时一位大儒给曹
的一封信中摘下来的,而曹
普通认为
是一大
臣、一霸主。写完这首诗,苏东坡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