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且供奉有五世及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共八座。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
《世界遗产名录》。
363布达拉宫内收藏和保存大量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器、玉器、锦锻品及工艺珍玩,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布达拉宫内,每一个殿堂内的文物都价值连城。
364最后一道长阶梯。过了那扇门,再转一个弯,就到售票处了。
365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办事机构所在地,高7层。我们在里面见到了达赖休息的房间,与大臣议事的房间,以及文武百官等待觐见的走廊。
红宫,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其中寂圆满大殿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内壁满绘壁画。殿内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
366门
处,梁上彩色的木雕工艺
湛。
367木门两侧手工木雕的特写。
368终于,拿到了属于我的门票。
369门票背面,清楚地记载着参观的
期。
另外,在进
宫殿时,会有专
在门票上记录时间。这也是为了控制游客参观时间。如果是由导游带团参观,那么团队必须在一个小时内离开,否则导游就会受到某些惩罚。但说实话,一个小时的时间,即便是参观布达拉宫对外开放的那一小部分,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虽然是旅行社订票,但并没有导游带领,按散客对待,所以时间上就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里面有很多导游带领各自的团队,我们就东听一句西听一句的。
370通过售票处,来到一个小广场。很多
在这里留影,因为进
后面梯子上的
后,就不能再拍照和录影了。
371这或许只是布达拉宫建筑群里很不起眼的一个小阁楼,但却是我们的神秘之旅开始的地方。
372检票
。
无论是前来参观的游客或是来参拜的喇嘛,都可以从他们的脸上读出无限的兴奋。
373非常抱歉,布达拉宫内的图片纪录是空白。但我想,想要了解她,我的几张照片和寥寥数语的讲述是说不明白的。布达拉宫里面太多的故事,每一尊佛像,每一个殿堂,每一张壁画,都藏着历史留下的烙印,我们的眼睛和脑子都感觉不够用了。希望大家有一天能亲自到拉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你一定会感到不虚此行。
约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宫殿出
。
374古老的宫殿,历史上曾经受过雷击、火烧种种自然及
为灾害。现在布达拉宫内,都是用电来照明的,原于曾经的一场火灾。但在各个佛像前,还是有不熄的酥油灯,悠悠的燃烧着。
375下山的路上,我们找到一个可以眺望拉萨市区的平台。
376甬道边,鲜艳的野花顾自绽放着。
377继续下山,又发现一大片五彩经幡。
378给经幡一张特写吧,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经文。
379路边的机关还挺多的,看我们又发现了刻满经文的石牌。
380大大小小七八块石牌晒在路边,上面没有一个我们认识的字。
381景点出
处,有很多贩卖藏饰的藏族姑娘。每当有游客出来时,她们就一下子围上去卖力的推销,拉着不让离开,我们好不容易才摆脱掉逃跑了……
382藏刀,是西藏传统的手工艺品,也是藏民
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藏民用藏刀来防身,并且作为食
的工具。由于藏民特殊的习俗,西藏与我们这里不同,对刀具的管制要宽松很多。通向大昭寺的路上,有很多贩卖各种藏族小饰品、藏刀的小摊子。基本上,来到西藏的游客,都会购买几把藏刀。但要注意的是,藏刀在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的时候,是不能随身携带的,一般都用邮寄寄回家。这条路上就有一个小邮局,所以购买后就可以立刻寄走。
383藏刀有工艺藏刀和真正的藏到之分。工艺藏刀应该是为了迎合各地来藏的旅游者而特别制作的,一般是用机器成批做出来的,价格比较便宜,花纹比较整齐,但总觉得缺乏应有的原始的味道。
真正的藏刀一般比较重,是用藏银打造,纯手工制作,因此花纹并不整齐,带着粗糙的淳朴之美。价格较工艺藏刀要昂贵的多。
我购买藏刀的摊铺,是一个康
的,高大魁梧。导游说过康
藏
在藏民中属于比较凶悍的。但这个老板却很和气,汉语说得也不错。我们购买的两把藏刀后,他还热
的把自己珍藏的三把藏刀拿出来给我们看,演示他们平
如何挎刀。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我拍了几张照片。
384看起来已经有些年
的刀依然锋利,如果全部抽出来,还是很摄
的。手工藏刀,一般都会有些特殊的符号或者标记被烙在刀面上。
385把藏刀邮寄后,我们来到著名的八廓街,俗称八角街。
八廓街是拉萨最古老的一条街道,是一条围绕着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
把它称作“圣路”。八廓街两边,都是售卖充满民族特色的小商品的摊位和店铺。价格比较灵活,就看你会不会讲了。
386八廓街两边都是带有着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的建筑。石砌的藏式楼房上
着经幡,地面也由手工打制的石板铺成。
387贩卖藏装的摊子,裤子衣服和袍子,朴素的、华丽的,一应俱全。
388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被视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的
流,证实着八廓街是拉萨著名的三条转经道线路之一,也充分说明了大昭寺在藏传佛教弟子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八廓街,我们发现了一位特殊的朝拜者。
389如果当时你在场,一定也会像我们一样感动。身体的残疾与虔诚的礼佛之心相比太微不足道了。
390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来到这里多久了,只记住了他奋力站起身的样子。很多路
,特别是朝拜者,纷纷解囊给他一些零钱。藏民认为,接济朝拜者,也是一件积累公德的事
。
我也给了他几块钱,他用汉语清楚地说“谢谢”。
391玛吉阿米,拉萨比较著名的藏式餐厅。“玛吉阿米”在藏语中即“未嫁的少
”。
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为“玛吉阿米”这个地方,据说就是当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与心上
幽会的地方。
关于六世达赖喇嘛的故事,现在我们所知道的都是道听途说版,但布达拉宫里面唯独缺少他的灵塔殿,的确是事实,而这位多
的诗
,也确实有无数动
的
诗流传于世。
392在带领我们的小导游的建议下,我们并没有在玛吉阿米用餐,而是来到了另一家距离八廓街不远的藏式餐厅。这里的装修比较简单,但还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气息。
393餐厅的菜单。种类并不多,而且纯正的藏餐只有很少的几种,价格不贵。
394很快,酥油茶来了。很大的一暖瓶,只要几块钱,可以倒n多碗。酥油茶闻起来很香,有浓浓的酥油味道。但可能会有很多
喝不惯酥油味,而且传统的酥油茶是咸的。
在街上或者超市可以购买到盒装酥油茶,一般里面有10小包。这种酥油茶就有甜有咸了,味道虽说不上特别正宗,但也没差到哪里去。
395左边是酥油茶,右边是酸
。
西藏的酸
一定要赞一下的,这个强烈推荐给到西藏旅游的朋友。这里的酸
味道很纯正,并且很稠。一般是冰镇的,且在制作过程中并不加糖,因此非常酸。吃的时候上面洒上砂糖,拌匀后吃。酸酸凉凉并且浓稠的酸
,吃起来有微微的颗粒感觉,再加上一粒粒的砂糖,简直是妙不可言。
这一碗酸
三块钱。后来临走的时候,我们还特地跑到这家餐厅去吃酸
,每
要了两碗。这时两个背包客,一个浙江一个东莞的,好奇地凑过来向我们打听。看到诱
的酸
后也决定亲身一试,结果服务员告诉他们酸
没有了,原来是都被我们吃光了,哇咔咔^_^
396一个
神的藏族小伙儿,在大昭寺广场担任警务工作,和我们的小导游是朋友,特地来帮我们点菜的。喝了一碗酥油茶,还没等菜上桌,就回去工作了。很谢谢他~~
397丰盛的晚餐来了。
左下:炸羊排,藏族传统食品,没有过多羊
的膻气
右下:酸萝卜炒牛
,虽然酸萝卜是四川的,但这道菜还是很有特色的,味道也不错
中间:糌粑,藏族
民最主要的食粮,但吃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微甜
左上:藏式馒
,建议少要几个,因为非常大,我们这一盘子是两个
右上:牛舌,
滑的凉菜,沾上辣椒面吃味道不错
398青稞酒。
对从平原
来的
而言,在高原上饮酒是一大禁忌。但在导游的推荐下,我们还是忍不住要了一小杯青稞酒,每
分了一点点尝鲜。青稞酒的味道类似于米酒,没有刺鼻的酒的气味,微甜。
399可能是第一次尝试藏餐,大家的胃
都很好,后来觉得有必要加一个菜,但这里的种类实在不多,于是点了一个没听说过的——酥油
参果(好像是叫这个)。
参果亦称蕨麻,系高原蔷薇科野生植物,生于海拔1700-4300米的
甸、河漫滩附近。具有较高的医疗和营养价值,藏医称其为“卓老沙僧”,常以其
药。
400餐厅内的装饰。
401拉萨出发,林芝两
游。
一群花山羊过路,我们要让它们先走。
402又是一个适合拍照的好天气。前几
去
喀则和纳木措,我们在车上拿着相机拍个不停,有同团的朋友告诉我们,从拉萨到林芝,一路上都是风景,到时相机会不够用的。
403我坐在车子的前排,所以很方便透过挡风玻璃捕捉一些景色。居然被我发现一架直升飞机,也是向着林芝的方向飞去
404拉萨到林芝,也需要翻越一座高山——米拉山,我们的车子在不知不觉中缓缓爬升。
405雪域之舟。
车行至米拉山
,一座巨大的牦牛雕塑出现在眼前。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上面有福建省援建的字样,这个我们等下介绍。
406米拉山
石碑。
由于匆忙中我忘记给石碑单独拍照了,所以只好自己弄了一张,呵呵。其实米拉雪山海拨仅5020米,在西藏动辄六七千米的雪山中,它的高度简直不值一提。但由于米拉山同时孕育了拉萨河和尼洋河,就不得不使
们对它另眼相看了。拉萨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尼洋河,等下就会看到,在通向林芝的路途上,一切多姿多彩的景色,都与尼洋河密不可分。
407高悬在米拉山
的五彩经幡。
408真的很难想象,最初的筑路工
,是如何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公路的。在路上,我们看到有很多工
,为公路修建拦截石墩。因为山路多急转弯也多,路况非常复杂险恶,连我们坐在车上都望着下面都觉得胆战心惊。
409尼洋河是雅鲁藏布江北侧的最大支流,也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传说中,它是神山流出的悲伤的眼泪。你读出,神山的悲伤了吗?
410大饭量的牦牛又出场了。虽然牦牛是
工饲养的,但这样的画面,总让我觉得纯朴自然的没有一点
类的痕迹。
411牦牛在公路上奔跑,也是西藏的一大特色了。
汽车是要小心翼翼的躲避牦牛,尽量让它们先走的。因为在西藏,如果我们这样的旅游车撞伤或撞死了牦牛,一般要付出比购买一
牦牛多得多的赔偿金,且用导游的话来说,一根毛也别想拿走。
412身材壮硕的牦牛。
在西藏,牦牛
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便宜。原本我们以为,西藏家家都饲养牦牛,牦牛
应该不会太贵,至少应该不比北京的牛
贵吧~~事实上,牦牛
在拉萨的市场上也要卖到几十块钱一斤,具体多少我不知道,但在店里卖的牦牛
,一般是八九十块钱一斤的。因为牦牛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每
牛大概都要饲养六七年,才会被出售。并且,听导游说,藏民是不会屠宰自家饲养的牦牛的。
413忽然路过一个看似兵营的地方,许多穿着迷彩服的小伙子正席地而坐。大概是看到旅游车里的我们对着他们举起了相机,于是有
挥手致意。
414“奉献,海拔4350米”。
我突然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他们是做什么的……
415车继续前行,谜底终于解开。林芝盛产木材,每天都有成百的大货车,从林芝拉上木材运到别的地方。超重的
况时有发生。于是,我们最可
的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
山中,担负着检察过往车辆,这看似平凡但却重要的工作。
这位小战士坚毅的面庞,突然
的吸引住了我。
416等待接受检查的大货车,已经排成了长龙。
417午餐就在路边的小餐馆解决了。尼洋河盛产一种“
河鱼”,鱼鳞非常细,味道鲜美。在我们吃饭的餐馆以及周围那一片小餐馆都有售,120/斤。
418林芝,我想如果我不说,很多没有到过西藏的朋友并不知道她。所以,如果我说,林芝被称作“小瑞士”,你会不会感到很惊讶呢?
419今天走的公路是赫赫有名的川藏线,但我们要通过的并不是以险要著称的那段路,虽然也有很多地方非常险恶,但比起四川境内的川藏线,不能同
而语。
420尼洋河就这样在我们身边汩汩的流淌着,水面时宽时窄,水流时而湍急,时而平缓。
421林芝之所以被称为西藏的小瑞士,就是因为这些整齐的小房子,一幢幢非常漂亮的小别墅,在川藏线林芝段,几乎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屋顶有很多颜色,红、绿、蓝、紫,像一个个小度假村一样。
422位于西藏东部的林芝,海拔只有2900米,能产蔬菜和水果,是西藏境内为数不多的富饶之地,因此也被称为西藏的小江南。
423今天的pp以沿途的景色为主,因为尼洋河实在太美了,因此也占用了我相机里相当大的空间。
424尼洋河,是那种碧蓝碧蓝的颜色,即便是在阳光无法照到的山谷里也如此。
425川藏公路,车并不很多,偶尔看到两三部飞驰而过。寂静的大山里,只有我们的车子孤单的飞驰。
426一片小别墅出现在公路旁。
427这些小房子,其实就是当地藏民的住所。
428这些小房子看起来都是修建了不久的,还很新,而且院子围栏都没有建完。几个村民在闲谈,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
上绑的红色英雄结。
429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由于海拔比较低,气候湿润,所以这里植被茂盛,景色宜
。
430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林芝这一块风水宝地。
431虽然这里没有广袤的
原,但可以看得出,牛马们生活的悠然自得。
432青山之中,绿水之上,红色屋顶的小房子们整齐划一。
433又是一片蓝色的小房子。
可惜我坐在车子的右边,无法清晰地拍到,只能从前挡风玻璃来拍个大概了。
434“新生村,福建援建”。
这些彩色小房子,其实是各地政府援建西藏的。
在拉萨,在
喀则,我们也见到很多各地方政府援建的道路,比如“北京路”,“上海路”,或者在某条路前面有个牌子“黑龙江省援建”等等。而在林芝,我们见到了大量福建省和广东省援建的房屋、桥梁甚至整个村庄。
435继续前行,尼洋河在身边唱着歌儿。
436只在此山中,云
不知处。
437车子急转,溪水也急促起来。
438
山中的小村寨。
虽然房子漂亮,但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439即便都是一个省援建的,每个村落的小房子也会有些小小的差异。
440
们在广场上晾晒粮食。
441太昭古城,位于拉萨-林芝公路的左侧,距拉萨200多公里。去的时候没有停车参观,因此回来再介绍。
442车子转过一个弯,水面忽然开阔起来,路边停着一大排旅游车,原来我们到了另一个景点——中流砥柱。
443中流砥柱位于川藏路上的尼洋河中游。由于水中一巨石兀然立于江中,背靠神佛山,因此得名。传说,这块巨石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的座椅,为镇河妖而立于水中。
444河水的颜色让我有种想尝两
的冲动。
445山
上,云就这样低矮的掠过,仙气飘飘的感觉。
446如果没有这样的河水,这山恐怕就平凡无奇了。
447湍急的水流,打着漩向下游流去。我觉得这里的水很有灵气,忍不住对着溪水拍了很多照片。
448
山之中,藏着这样的景色,不能不让
赞叹西藏的神奇。
449刻在路边岩石上的“中流砥柱”四字。
450临上车前,发现景点介绍。
451在中流砥柱停留大概二十分钟我们继续上路。这个景点后沿川藏线前行15公里,就到工布江达县。
452同西藏众多城镇一样,工布江达县也处于崇山包围之中。工布江达藏语即为“凹地大谷
”的意思。
453一路上的青山绿树,流水浅滩,让我们有些审美疲劳了。
454对时而出现的一片片彩色小房子也见惯不怪了。
455倒是
地上围坐一圈的藏民被我刚好拍到。
在西藏,经常可以看到藏民们坐成一圈聊天,有时还一起看到相隔不远的好几个圈圈。这或许是他们的习惯吧~
456道路两边忽然出现大批木材整齐的堆放着,还有许多看似工
的在木堆上聊天。
457壮观的货车队伍,等待接受检查。原来这里又是一个木材超重检查站。
458工布江达不大,我们的车子穿越整个县城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而已。在街上可以看到小百货商店,小饭馆,还有露天台球,许多
在打台球。在我看来这与一般的小县城没什么两样,因此没有拍它的街景。但道路边高耸的黄叶树林,我觉得很好看。
459想拍一张树木的,不小心被一个小朋友闯
镜
。
460车过工布江达,尼洋河面顿时宽阔起来。
461美丽的尼洋河,沙少水清,是工布
民的母亲河。
462河两岸森林植被完好,郁郁葱葱。
463阿沛村,阿沛•;阿旺晋美的故乡。
去时没有参观,放在返程时介绍。
464窗外的景色像画卷一样。
465在这段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桥。有这样的石板桥,也有木质的吊桥,还有很多正在修建中。
466相较于小溪流水的细致,我觉得这样缓慢
沉的河水更加养眼。
467河滩上白色的卵石非常
净。
468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满眼望过去都是舒服的绿。
469溪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弥漫成一片浅滩。
470林芝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1%,为中国第三大林区,西藏森林的80%都集中在这里。
471捕捉窗外闪过的吊桥,已经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相机了,呵呵
472广茂的原始森林蕴藏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林下产品及珍奇动植物资源。整个林芝地区由南向北,几乎集中了从海南岛到北极地区的各种植被
473也正因为这样,在林芝,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474摇曳多姿的河水展现着她的万千风
。
475虽不是赫赫有名的大江大河,但景致却毫不逊色。
476在川藏线上,我们见到的沿公路向拉萨方向磕长
的
,要比青藏线多。
477这些在路边休息的
也是。
由于后面有更加近距离的
流,所以也要放在返程的时候再细说了。
478原本就没有阳光的天空,
云渐渐积了起来。
478原本就没有阳光的天空,
云渐渐积了起来。
479路过一个小学校,正遇到放学时分。
480终于,在车上度过了多半天之后,来到了我们在林芝最重要的一个景点——
松错。
481进
松错景区,像纳木措一样,车子也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
482这些天在西藏看到了太多的奇景,我在想,这崇山包围之中,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483从景区门
到湖边,大概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其中有一段路是单车道。由景区工作
员手持对讲机指挥上下山的车辆通行。
484在景区内,我们看到有个小小的水电站,还有很多地方在施工。
485
松错是尼洋河最大支流
河中上游的一个高山湖,从工布江达县走川藏公路向西约50公里左右
486不时出现些奇山怪石,只是天色有些
沉。这是我们在西藏遇到的唯一一个
天,可见其
照时间之长。(我觉得天气
沉是因为
松错紧邻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带,而大峡谷是印度洋水汽北上青藏高原的通道,所以藏东南林芝到墨脱一带特别湿润,年降水可达2000mm以上,动植物资源也因此特别丰富。这里的气候是与拉萨所处的光照充足的雅鲁藏布中上游河谷有本质区别的。)
487
松措虽然位于远离城镇的高峡
谷内,但因其林木繁茂风光旖旎而广为外界所知,是林芝地区最早为
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488随着车子渐渐接近湖边,开阔的湖边慢慢显露出来。
489
云和浓雾,让远山像水墨画一样好看。
浅浅,重重叠叠。
490湖边不知名的植物,为繁茂的绿色缀
点点的红,煞是好看。
491
松错又名错高湖,“错高”在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湖面海拔3700多米,以一池碧水享誉西藏,是红教的著名神湖和圣地。
492
松错湖中距离岸边大约100左右,有一个湖心岛,名为扎西岛。从岸边到岛上用两条浮桥相连,上岛走左边,返回走右边。
493浮桥宽约两三米,就这样飘在水面上,在桥上可以饱览湖面风光。如果下大雨的话,浮桥便不能使用了。曾经有游
因下雨被困岛上的
况出现。
494岛上树木茂盛,一块写着藏语的大石
,在绿树掩映下颜色突兀。
495路边见到的佛像浮雕。
496转了一圈来到岛中心,有一小巧玲珑的寺庙,名为“错宗工
寺”。它始建于吐蕃赞普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寺庙内原本不允许拍照,但现在变成
50块钱可以拍照了。
寺庙内的酥油灯。
497很多盛满白酒的金樽,供奉着佛像。
498可能是让僧侣们休息的地方,现在是一位老婆婆看守着,不让游
随便拍照。
499错宗工
寺属于宁玛派寺庙。宁玛派的特点是“男
合修”,“男
双修”,因此在该派的寺庙门
多供奉有男
生殖器。
500如果不是导游提醒,我们根本没有注意到寺庙门
两边的木雕,因为很不起眼。听说供奉它们意思是代表多生、快生。
501沿着寺庙外围转一圈,还有几个可以看的地方。
千年奇树—桃抱松,一树二质,缠绕着共同生长,让
啧啧称奇。
502透过岛上的树木远望
松错,别有
趣。
503这是一棵十二生肖树,不同样子的树叶代表不同的生肖。有缘
可以在树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树叶。
504寺庙侧墙上的安全提示,没有汉语,我们研究了一下,像是防火知识。
505绕了一小圈后又回到寺庙所在的小广场。这是旁边的佛堂。岛上游
很多,香客不多见。
506如果说,我们到羊卓雍措是为了看她的蓝,那么来
松错就是为了欣赏她的绿。但我们赶上的天气不太好,没有阳光,平静的湖水绿得并不鲜艳。
507
松错,面积25。9平方公里,湖水最
处约60米。她形似一弯新月,镶嵌在山窝之中。
508虽然不是拍照的好天气,但这样的湖水望上去,让心都感觉很沉静。
509由于浮桥是飘在水面上的,而且不宽,为了游
的安全,桥上有工作
员催促游
不要拍照,快速通过。所以要想拍几张照片,还挺不容易的。
510五彩经幡
在河岸边的浅滩上。
510“
松错生态旅游区示意图”。
512浓雾笼罩着大地,不时掉下一两个细细的小雨点,空气非常湿润。
513走着走着,忽然有后排的团友大呼停车,我们还以为有
晕车了,原来是天边一道美丽的彩虹弯弯倒扣在山涧中,让大家忍不住有拍照的冲动。
514再仔细看看,居然不只一条,这样的奇景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515车子渐渐驶出
松错景区,但风景依旧很好。
516一团团软绵绵的云朵聚集在山顶,普通的山顿时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517云彩的里面,是不是住着传说中的老神仙呢?
519公路边忽然出现的彩虹,让我们的旅程多了几分神奇的色彩。
520尼洋河,虽然与同在米拉雪山发源的拉萨河从一出生开始便背道而驰,但在通过林芝后,先后汇
雅鲁藏布江,一同流向印度洋。
521八一镇是林芝行署所在地,林芝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海拔2900米,位于尼洋河畔,距雅鲁藏布与尼洋河
汇处30余公里,距拉萨市400多公里。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
民解放军开始在此建设,故得名八一镇。
522“林芝地区第二中学”
523在投宿八一镇前,我们还有一个景点——柏树王园林。
524柏树王园林位于318国道旁,海拨3000米,有900多株柏树,平均树高30米,直径100厘米。
525园内的柏树之王,树高50米,直径5。8米,树龄约2600年,为世界之最。
526巨柏现身,果然十分壮观。走在他身边,
都像是小
国来的。
527在休息之前,我们又进店了,这里把这段省略了。只贴一张图片——天珠。
天珠产于喜马拉雅山脉,是一种海洋内的腔肠动物的化石。天珠在藏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寺庙内经常可以看到僧侣手持或佩带天珠,或供奉于佛堂之上。
天珠有老天珠与新天珠之分,由于前者的数量基本固定,全西藏不过几千颗,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下图右边是天珠原石,左边是半成品,中上为打磨抛光后的天珠,中下是天珠成品。
528跟团游有一点很不好,就是到哪里都匆匆忙忙,没有机会静下来好好体会。第二天清晨,我们便上车返回拉萨。
529山中的晨雾与浮云融成一片。
因为有400多公里的路要走,并且路上还有几个景点要参观,所以我们出发的很早。
530前面说过,林芝地区海拔低,气候湿润,生产水果蔬菜。在公路旁,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水果摊。
531这些水果就产自路边的果园,刚刚采摘,新鲜水灵。
532许多自驾车的游客也纷纷停车购买。在西藏,林芝水果非常有名,尤其是在这样的高原地带,看到红红绿绿的果子,异常诱
。
533苹果梨,吃起来有苹果滋味的梨,缺点是皮比较厚,但味道不错,值得试一试。
534香蕉梨。顾名思义,不用我多介绍了。强烈推荐一下,皮薄
厚,水分足,味道好,大概两三块钱一斤。
535太阳渐渐升起,又是一个蓝天白云的好天气。
在西藏,时间要比东部大概晚两个小时,晚上九十点才天黑,当然早上天亮的也晚。
536看到一个行
,沿着公路缓慢前行,似乎并不富裕,但因为没有看到磕
用的护具,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朝拜者。
听导游说,也有些信徒,在路上是不磕
的,他们根据路程计算好需要磕多少
,到了大昭寺或者布达拉宫门
会一齐补上。
537这是一个路过的景点——千年古堡。
相传秀
千年古堡是1000多年前松赞
布在征战中,为方便防御敌军以及方便军队之间的联络而修建,类似于长城。这样的古堡在西藏各地均有分布,有石砌的、泥垒的、也有木制的。
538在古堡那里停车两分钟,大家拍照后我们便继续上路了。川藏公路笔直地伸
山坳之中。
539藏传佛教弟子崇拜神山圣湖,因此即便是路上不知名的地方,也常常可以看到经幡飘飘。
540时近正午,我们还在马不停蹄的赶路,忽然公路边出现大队
马。
541从装束上不难看出,他们都是藏传佛教的弟子,应该是到拉萨去朝拜的。在大家的要求下,导游让司机靠边停车了,因为我们很想和他们
流一下。在导游的提示下,大家拿了一些饼
面包之类的食品,向他们走去。
542其实当时我是很紧张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观念,甚至不同的语言……我们就这样几十个
围过去,他们会怎么想呢?
543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一点戒备的神色都没有,非常友善。而且其中还有几个男
会讲汉语。只是在面对我们的镜
时,有一点羞涩和局促。
544近处这位
顶佛珠的中年男子,汉语讲得很好,我们基本上都是从他那里得到的关于他们的信息。
原来他们来自四川省阿坝州,是一个村子的
,沿着川藏公路一路磕长
,目的地是拉萨大昭寺。
545由于正值午饭时间,他们于是停下脚步,在路边起灶做饭。我看到他们吃的基本上是糌粑和酥油茶。
与他们同行的竟还有只可
的小狗。看来真的差不多全村出动了。
546看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你能想象么,他们今年正月就阔别家乡。一路上,三步一磕
,就这样一直沿着川藏公路向着心中的圣城前进,风雨无阻。
547
们烧火做饭洗碗,饭后在一边聊天。经过同意后,我们与他们合影留念。她们不会讲汉语,拍照后比划着希望能看看自己的样子,我把相机递过去,她们看的很仔细,露出孩子一样的笑容。那个时候我突然很想哭,或许对于她们来说,拥有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照片并不容易。
548简易灶台和简单的炊具,全村
的食物都靠它们了。
549热腾腾的酥油茶,也许可以扫除些旅途的疲劳吧。
550友善可
的大叔,我凑过去看他们做糌粑,他竟然拿起一根刚刚做好的请我品尝。完全传统而正宗的糌粑,手工做成,可以看出手指的形状~:)
551根据他们的说法,到达大昭寺,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我们的车子只需要再用几个小时就可以回到拉萨了。
我在这里不想说宗教的力量有多么神奇,我只是很佩服这些
,并为他们的纯朴和虔诚
的感动着。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觉得很辛苦,但我知道他们很快乐。
552一个很漂亮的小男孩儿,脸蛋像苹果一样好看。我问他叫什么,他只是望着我,我便以为他不会讲汉语。没想到问他几岁的时候,他非常清楚地说“八岁”。原来刚刚是害羞了。走的时候给了他几块钱,他很腼腆的收下了。
同行的团友也有很多
慷慨解囊。我们不是藏传佛教信徒,接济朝拜者的目的不是为自己积德,只是想帮助他们完成心愿。
553这也是一个汉语不错的小伙子,我在路边发现他和另一个同伴坐在离大部队有些距离的地方。我对他们磕
时用的护具很好奇,便走过去看个究竟。他很热
,还同意手持护具,就像他们平时磕
时戴的那样,让我拍照。
554由于时间紧张,我们没能和他们做更
的
谈,只能匆匆上车继续赶路。行至不远处,已经发现有午饭后提前上路的信徒开始向着拉萨朝拜了。
其实,他们的朝拜,他们的祈祷,并不是为了自己。听导游说,他们多是祈求世界和平,祈求神灵赐福
间。
555我们按照他们的身份证,抄下了地址,我想寄些照片给他们,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寄出合适,明年春节,他们能回到家么?
继续下一个景点,来的时候没有说的——阿沛村。
556阿沛村,是在阿沛•;阿旺晋美的故居所在地旧址上,新修建的村庄。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是规划的相当整齐,一排排小楼展现了浓郁的藏族风
,非常
致。
557同林芝地区的大部分村庄一样,阿沛村也是内地援建的。
558鲜艳的花朵盛开在村庄道路两旁,整个村子被鲜花装点得五彩缤纷。
559一栋房子的门
处,雕梁画柱,
细的仿佛一件工艺品。
560这是村长的家,位于整个村子的中心,村
正对的地方。
561村
的老婆婆们,我比较好奇的是她们手中的纺锤,这在现在是不多见的东西。与她们合影是要收费的。
562由于刚才与朝拜者的接触耽误了一些时间,因此在阿沛村只停留了几分钟,之后便继续上路,向着拉萨方向行驶去
563一样的青山绿水,只是天气与昨
不同,让照片上多了几分色彩。
我昨天忘记说了,林芝的西瓜很好吃,推荐一下。我们买了小小的一个,居然有六斤重,可见水分之足。
564尼洋河的颜色却没有什么变化,依旧像一条碧绿的丝带缠绕在山谷间。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因为我们是返回拉萨,所以水流的方向与昨
不同。
565来时没有介绍的另一个景点——太昭古城。
566虽然古城就在318国道旁边,却是在尼洋河的另一边。
太昭古城原名“江达”,在藏语的意思是一百个村庄中的第一个。沿尼洋河、娘蒲河有两条峡谷,谷中有九十九个村庄,江达村恰好处于两河
汇处,因得而此名。
567古老的木质吊桥与现代的钢筋水泥桥相隔不远。似乎还是近处的这座桥更有味道些。
568远远的就看到超大的一捆柴禾,是不是他们还部分沿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呢?
569不知是古城不接待游
,还是旅行社没有安排参观,我们没能到河对岸去逛逛,只是在这边远远的望着它。在太昭城后,藏着著名的唐蕃古道(即茶马古道),但从这里是看不到的,遗憾。
570又回到中流砥柱附近,巨大的落差使得河水奔流而下,这里也是尼洋河第一大峡谷。
571路过的一个小镇,内地援建。坐在车子前排果然比较好,除去pp的质量可能有些差,但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目标~:)
572虽然是内地援建,但这些小房子对当地村民来说并不是免费的。听说是援建政府分担一部分,约20%,村民自己出大部分。
573不知道是不是背包客,看装备比较专业,只是车子不像是山地专用的。
在公路上,偶尔会看到有三两个的骑单车游藏的
,多以外国
为主。导游也证实的确如此,因为外国
都比较喜欢冒险,似乎对他们来说良好的身体状态并不是第一位需要考虑的。
574迥然不同的两座山,一边林木茂盛,另一边怪石林立。
575川藏公路就在这样的青山与怪石中,在尼洋河的陪伴下,蜿蜒的伸向远方。
576昏昏欲睡的我,在导游的提醒下,发现了陡峭山坡上的一支小分队,于是迅速的拿起相机。
577很佩服这些牦牛。山上的小径看起来不过一尺宽的样子,勉强能让它们踩在上面,另一边就是几十米的河谷,有时一两个石块从它们脚下跌落滚
河中。它们就是这样小心翼翼的顺序通过,缓慢攀爬。
578从容不迫,缓慢流淌的尼洋河,滋润着河岸边的一
一木。
579偶尔也有发怒的时候,顾自咆哮着奔腾而去。
580即将离开林芝,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因为以世界上最长且最
而著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我们没有来得及去。听说那里是西藏最美的地方。希望将来能再有机会重游西藏,弥补缺憾,也希望有pp的筒子发来分享下。
581似乎仅仅转过一座山,眼前陡然开阔起来,我们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邦杰塘
原。
582面积仅仅15平方公里的邦杰塘,给
的感觉是四面环山,世外桃源。“塘”在藏语中意思是平坦宽阔的坝子,邦杰塘
原就是一处水
肥美的
坝。
583游客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更加了解西藏牧民的生活。我们一下车,从各个帐篷里跑出来的小孩子就把我们团团围住了。
584他们希望与游客合影,邀请你去他的家里参观,这样他可以问你要钱。远处已经有游客钻进帐篷了。
585在一个小男孩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他的家。这是用牦牛的毛编成的帐篷,他们一家
就住在一顶帐篷里。
586帐篷很矮,进门需要低
,里面空间不算大,而且光线昏暗。刚一进门,就看到一位老婆婆坐在凳子上打量着我们。
587帐篷的中间是灶台,上面正煮着像牛
一样的
体,热腾腾的一大锅。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图片上的中年男子,是刚刚的老婆婆的儿子。为我们带路的,是他的孙子,而小男孩的爸爸则放牧去了。
588环顾四周,只看到非常简单的生活必需用品,还有一些瓶瓶罐罐,零
的堆放着。并且不意外的看到了他们供奉的佛像,这是家家都会有的。
589这应该是他们休息的地方。西藏的牧民们都是一家子
住在一顶帐篷里的,并且不分房间,有时家里还同时有好几个兄弟各自的小家庭。
590堆放在帐篷一角的牛粪饼小山,是他们的燃料。
不要觉得不卫生,其实在西藏,牛粪是很
净的东西。导游打趣地说,西藏的牛都是吃虫
喝雪水的。如果有客
来到家里做客,主
会用牛粪饼擦碗,然后倒上酥油茶。若是贵客,那么主
会亲自用舌
把碗舔
净,再招待客
。听起来让
有些难以接受。当然,我们算不上贵宾,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
591悬挂在大锅旁边的炊具,看起来是黄铜的。
592我猜想这里是他们吃饭或者会客的地方,有张简单的桌子,旁边还有部分是石
垒起来的。
593帐篷正中间,有一个开
,可能是为了通风及散烟,不知道下雨下雪的时候怎么办。从这张照片也可以看出来,因为这是唯一的光源,所以帐篷里光线很差。前面的几张在帐篷里的照片都是用ps调整过的,不然什么也看不出来。
594听导游说,我们可以从
孩子们的装束上看出她们是否已经成家。凡是系着围裙的,就说明已经嫁作
了。
595美丽的邦杰塘,却让我有说不出的感觉。这里的
孩子们大多不会说汉语,除了一个词——“给钱”。男孩子虽然有些会说汉语,但说的不是很好,而最常用最标准的也是——“给钱”。不给他们一些,他们是不肯让你拍照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他们只会说这一个词,就让
觉得多少有些遗憾了。
596上车了,
和孩子们一直追着我们到门
。有些小孩子希望能多要到几块钱。
597我觉得,她们其实还是纯朴的。
598米拉山
,居然下起了冰雹,能见度一下子下降很多。
599车子在湿滑的盘山公路上小心的行驶。
600就像是老天的一个玩笑,翻过米拉山,天一下子放晴了,蓝天白云,放佛什么事
也没发生过一样。我们继续好心
的向着拉萨前进。
601有句话叫做“过了米拉山,气候大变样”,我们算是真正体会到了。拉萨这边,晴空万里,白云朵朵。
602地平线以上,那山那云,都像是摄影棚里的幕布一样,这次却是真实的出现在眼前。
603路过一所希望小学,看样子也是援建的。
在我看到的小学校里,都是用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来标注的,小孩子们在学校里会开始接受汉语教育。
604前面说过,同是发源于米拉山的拉萨河与尼洋河背道而驰,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拉萨河了。原来拉萨河的源
,也是这样的一条条小溪水汇成的。
605不同的流向造就了不同的景色,少了尼洋河的九转迂回瞬息万变,拉萨河有着自己的优雅恬静之美。
606广阔的河面,和
浅浅的河滩,让拉萨河有机会充分展现着自己的魅力。
606一张色彩非常好的照片,河水如镜面一般完美的再现了云的神采。
608温柔的拉萨河却不缺乏生命力。
609渐渐接近拉萨,河面上的浅滩也多了起来,偶尔还能看到上面一两个牧民家庭。
610还有突然跳出来的一大片
场。
611眼前
致美景,让我再也不舍得去睡觉了。黄黄绿绿的树叶,为高原带来一丝丝秋天的凉意。
612远山已经变了样子,不再像林芝那边郁郁葱葱,却也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有着大气磅礴的美。
613车行在一条通向拉萨的林荫大道上,两边都是高高的树,我抬
看着天空,美不胜收。
614终于回到拉萨。我的相机不停的捕捉着一些有特色的地方。
拉萨市公安局,看起来很气派。
615西藏自治区政府,就在离布达拉宫不远的的地方。
616回到布达拉。
这张pp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硕大的铜制马踏飞燕。
617坐落在布达拉宫正对面的解放广场,国旗飘扬。
618整个广场面积并不大,游
不多。在市中心显得很空旷。
619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是自治区政府为了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而修建的。以纪念西藏的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缅怀为西藏解放做出重要贡献的汉藏各界
士和解放军指战员。
纪念碑以抽象化的珠穆朗玛峰为造型,高35米。
620旅游车把我们放在广场边,由于离住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搭乘了另一种非常方便的
通工具——
力三
车。
621明早就要离开美丽西藏了,在车上回
最后近距离地看一眼布达拉宫吧~~天空
云密布,是舍不得让我们走吗?
622拉萨有很多
力三
车,因为城市不大,所以这种
通工具算是经济又方便了,一般只要几块钱。
在拉萨,出租车也很少打表的。我自己没有乘坐过,但听导游说,他们多是讲价的,拉萨市内一般是10块钱左右。
623再多说什么,也是要离开的。一夜无话。
清晨七点的拉萨火车站,我们将从这里踏上归程。
624进出拉萨车站的车本来就不多,这个时候只有我们将要乘坐的t28,排队上车的队伍在候车大厅内转了一个圈。
625站台上,也只有我们的车孤零零的等在那里。很多游客在这里拍照,纪念他们即将结束的高原之旅。
626t28,拉萨-北京西。
627拉萨火车站,虽说不大,但设施完备。
致的小站牌整齐的排成一条线。
628快要开车,天空也终于微微发亮了。远山的颜色异常绚丽,通红通红的,仿佛被身后的阳光灼到就要燃烧起来了。
629八点整,火车缓缓驶出拉萨火车站。
前几天一直忙于奔波,忙于欣赏景色,忙于拍照,忙于高原反应,今天要离开了,才觉察到心里忽然泛出的浓浓的不舍。大家都有些沉默了。
630在这里把关于火车的一些细节讲完吧~
我向前面一位制造列车车厢的网友求证过了,这车果真是850wrmb一节的造价。它的车窗是防弹防尘防辐
的,而且我个
认为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隔音效果。我们是1号车厢,但火车鸣笛的时候,如果留意的话也只能听到很小的声音。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就听不到列车撞击铁轨的响声,可以安稳的休息,比其他火车好太多了。
631原来没有太阳,晨光中的河湖山川,是看不出颜色的,就像黑白画片一样。
632清澈的小溪,也倒映不出云的样子了,只有淡淡的模糊影子。
633天大亮了,云却很厚,只有偶尔能看到一小片蓝色的天空,从云团的包围中奋力挣扎出来。
634
霾的天空让我们的心
雪上加霜,却影响不了牦牛的胃
,它们永远都是这样悠闲自在,还有贪吃。
635沿途又看到了这奇怪的球,从来的时候就在琢磨是什么,至今未果。白色的,体积应该不小,嵌在小山坡上,一路上遇到三四个。
636这
牛站得离铁轨很近,所以被我清晰地拍到了,大概它们看了两个多月的火车,已经习以为常了。
637午后,措那湖就在我们没有留意的时候,一下子跳出来了……之所以没有注意到,是因为整个圣湖的景色,与来时的印象,根本不是一回事了。
638还记得绿
茵茵,牛羊成群的措那湖么?此时已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639换上冬装的小山丘,与
云连成一片,仅仅10天的时间,仿佛一下子跨过了三个季节。
640措那湖与铁轨之间的距离,近得好像只有几步之遥。
641渐行渐远,湖面终于慢慢的消逝在视线尽
。措那湖下雪了,藏北
原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642地上斑斑驳驳,一块块的,分不清是积雪还是湖水。
643天彻底
沉下来,灰暗的云层笼罩大地。
644苍茫的大地一片寂静,似乎一场冬雪已经让他陷
沉睡中。
645积雪中微微露出一丛丛已经枯黄的
。远处一顶小帐篷,说明这里还有牧民居住。
645天空,大地,还有他们之间的山脉,已经融合在一起,分不清楚彼此了。
647不亏是高原之宝,冰天雪地中的牦牛们依然从容。
648这一片云彩似乎薄了一些,阳光于是从缝隙中探了出来,我们见到了淡淡的蓝色。
649小山坳里的阳光,虽然只是那么一抹,给
的感觉却特别舒服。
650还是一样的大桥,却没有了桥下的青
和小溪,一切都像静止了一样。
651又遇到一小片蓝天,堆积着厚厚白雪的山岗在它的映衬下,让我有一种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
652风卷起雪,也吹散了云,山顶瞬时模糊成一片。
653溪水并没有结冰,划开冰封的大地,蜿蜒流淌。
654不畏严寒的牛羊们,努力的在积雪下面寻找食物。
655看来只要有水有
的地方,就会牛羊成群,冰天雪地中的藏北大
原,虽然安静,却依然生气勃勃。
656名副其实的雪域高原,终于在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露出了原本的样子。
657铁路大桥就在这样的茫茫雪原中伸向远方。
658云层淡去,远山立刻清晰了很多。
659只是天与地的界限仍不明朗,浮云像是积雪升腾而成。
661因为没有阳光不会反光,所以虽然隔着车窗,照片却比来的时候要清晰很多。
661在这段路上,外面的光线非常强,很刺眼,车厢内的
们纷纷戴上墨镜,不然眼前就是白花花一片,什么都看不到。我的相机,也用了最低的感光度。
662防止风沙的格子和护栏,但这时候已经没有沙子能飞起来了。
663镜
里忽然跳进来一群快速奔跑的小家伙,我不确定这是不是藏羚羊,因为这里还不是可可西里,或许是其他的小动物们,比如黄羊。
664一大群散落在雪地上,有些还跑到公路上去,向远处张望着。
665在已经被
类改造的世界里,它们寻找着自己的一方天地。但愿我们不要过多的打扰它们,它们也是大自然的孩子。
666渐渐向北,
原上的雪已经不如刚才那么厚实,星星点点的散落在
丛间。
667车厢外的温度非常低,风光却非常迷
。
668在火车上一边走,我一边在心里感谢上天,能够让我来一次西藏,就体验了两个最美丽最独特的季节的美景。
669在西藏之行前,我也看到过很多有关西藏的图片,雪山小溪白云青
,但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
670列车继续向北,
地上的积雪开始渐渐退去,天也放晴了。
671雪原远去,
场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只有小山丘上,还有些许未化的残雪。
672云层淡了,天空中出现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雪域高原变幻莫测的景色呢?
673近处和远方,让
觉得,简直是两个世界。
674小山坡上的设备,除了那两块收集太阳能的,其他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原来以为是移动的通信设备,但手机经过的时候并没有信号。
675虽然听不到,但我可以想象溪水流动起来悦耳的哗哗声。
676有时候看出神了,会有一种置身海边的感觉。云团就像洁白的
花,一层一层,一朵一朵的。
677就这样一直向着那云走过去,是不是能到达天宫呢?
678在家里,只能看到云遮月,这些天,天天都可以见到云遮山。
679高山积雪融化汇合成的溪流从我们脚下流过,穿过列车大桥,向远方跑去。
680这些没有名字的山,我们只知道它们属于念青唐古拉山系,还有这些更加没有名字的小溪流,却能够组成最美丽的景色。
681随着车
的滚动,藏北大
原终于恢复了我们来时的样子。
682列车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临时停车,为了错车,让进藏列车先行。我把相机对准窗
,看能不能拍到些什么。
683反方向的列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连拍功能这时候起了重要的作用。又一次清楚地看到“青藏宁段”,但与来时的车厢颜色不同了。
684原来是兰州-拉萨的车,羡慕将要踏上高原之旅的
们,而我们已经踏上归途了。
685还记得林芝那里的香蕉梨吗?我们在车上美餐了一顿,水分多多,非常好吃。
686我们在火车上大快朵颐。这是炒青稞,我以前不知道原来青稞是这个样子的。吃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像是没有放糖的
米花。
687窗外风云变幻,一下子阳光灿烂,一下子乌云密布,我们被它捉弄的摸不着
脑。
688这是一座青藏公路边的加油站。原来,在广袤无垠的大
原上坚守岗位的,不仅仅是铁路工
。
689同来的时候一样,
原上时常看到不知名的小房子。
690渐渐远去的念青唐古拉。
v691不论多么恶劣的天气,青藏公路上总能见到飞奔的卡车。就要走到积雪覆盖的路段了,希望他们一路平安。
692反复无常的天气在藏北
原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远处层层乌云,近处却又是白云飘飘。大概只有这样一望无际空旷的原野,才能看到
693零星出现的小湖泊,像颗颗宝石,点缀了单调的
原。
695为了更明显的看出远处和近处的差别,我决定给它们各自拍一张pp。山雨欲来风满楼。
695而我们
顶,是一片天堂一样的蓝色。
696继续回到藏北大
原,从这里把我的故事写完。
697同来的时候一样,看到很多辛苦的工
,没有时间和心
欣赏身边的美景,除了呼啸而过的火车或许让他们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
698这时,天边又出现了一道彩虹,虽然淡淡的,但仍然被我发现了,大概是这里的空气太
净了。
699厚厚的云层隐去了她的大部分。我发现在西藏,真的很容易就看到彩虹。
700又一张雷同的景色,但我们守在窗前,就是百看不厌。
701绕过一个小山丘,彩虹近了一些。说不定这里真的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了。
702公路上的车队,看起来好像朝着云层
处驶去。
703无处不在的中国邮政,孤单的向拉萨跑去,大概还需要一天的时间。
704因为列车在唐古拉车站并不停靠上下车,所以没有广播来报站名,我们错过了再次寻找唐古拉车站标记的机会,但听说在火车上是看不到唐古拉车站的纪念塔的。
按照时间算,这是唐古拉附近拍的,一排排
氨
想小卫兵一样,整齐的排列在铁轨两边,守护着我们的青藏线。
705沱沱河,景色与我们来得时候并无二致,看来冬天的寒风还没有吹到这里。
706列车行至可可西里,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大
原上寂静一片,看不到任何动物。
707可可西里之所以被称为“
类的生命禁区”,因为这里气候恶劣。平均海拔高度在5000米以上,并且常年大风,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超过零下40度。
然而照片上的可可西里,宁静而美丽。
708天空中的云,变得很诡异,大概在特意显示着制造可可西里独特气候的神秘的自然力量。我不禁想到那些可
的藏羚羊,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孕育出那样的
灵吧!虽然在回去的路上没能在可可西里看到它们,希望它们一生都能够快乐的驰骋在属于它们的国度里。
709渐渐驶出可可西里,我们的列车在暮色中飞驰。
710不知不觉中,昆仑山脉远远的出现了,我们已经接近西藏的边界。
711觉得高原上的晚霞都是如此的清澈。
712天边的云彩像岩浆一样滚滚流动着。
71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很无奈,不仅仅因为夕阳很快要隐去,还有自己即将离开这片神奇的土地了。
714渐渐下沉的夕阳,用尽所有的力气散发最后的灿烂。
715终于,当最后一缕阳光渐渐消失在大地的尽
,雪山也失去了
顶上的金色光环,沉睡了。
再见了,我的青藏高原。
716列车到达格尔木车站似乎有些晚点了,车下面又有很多
等待上车,原本不宽的站台变得更加拥挤。我冲出
群,找站牌拍照。
717来的时候只有光秃秃的站台,现在能看到站
,利用简短的时间,我跑过去照了下来。
718我们这个卧铺格子里有个穆斯林大叔,正逢斋月,白天不吃不喝光睡觉,夜里不睡觉光吃东西。大概是看到我那么喜欢拍照,所以第二天早上还不到六点,就过来把我从睡梦中拎起来,告诉我快起来看青海湖。我一听青海湖三个字,睡意全无,马上拿着相机跳下来,就像听到紧急集合命令的小兵拿着武器冲向战场一样。
719天还没有亮,云层也很厚,湖又离得远,所以照片拍得非常不清楚,只能勉强看个大概。
720远方的云有了微微的白色,太阳就快出来了。但飞驰的列车却不肯给我们欣赏阳光下的美丽湖景的机会,也好,我相信会有机会特地为她而来。
721湖边也见到了五彩经幡,看来青海湖也是藏族同胞们心目中的圣湖了。
722青海湖远去,我却没有爬上床继续睡觉,而是坐在窗边看着窗外,
原,还有朝霞。
723还是有山,延绵不绝的山峦,但没有积雪了。
724火车转了一个急弯,很清楚的看到,此时只有一个火车
了。
725青青的田地里,农
们辛勤的劳作。一大片鲜艳的绿色,让
眼前一亮。
726西宁车站到了,列车持续晚点。
727相机从高原下来还没适应,把字都照没了。所以回忆不起来晚点了多少。
728这次没有停在对面站台,但我找了个很好的角度把“西宁”和我们的车都拍到了一起~~
729一路无景,所以省略,兰州站。
730原本应该12:42分从兰州站发车,却整整晚了50分钟。
731一路上乘务员都告诉我们,列车在赶,争取把时间追回。可到西安时,已经晚点51分钟了。
732晚上准备爬上床的时候,才发现我的药水瓶子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只记得以后去的时候要把瓶子捏的瘪瘪的,却忘了回来时要注意随时充气了。
733清晨,在石家庄,见到了一
红
。
734石家庄站台。
735早9:05,在晚点整整65分钟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列车的终点站——北京西站。梦幻之旅就此画上句号。
走在北京的拥挤的街道上,看着混沌的天空,呼吸着湿热的空气,感觉就像是刚刚做了一场梦。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