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经费有限,并且资源有限的本帝国来说,是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合
合理的战术体系。
他们在战争发之前,开发出了一套先进的鱼雷系统,也就是为后
津津乐道的长矛鱼雷。
围绕着长矛鱼雷,还有大径舰炮,以及海军航空兵,
本海军苦练出了天下无敌的三板斧战术!
本海军写好的剧本里面,远距离上自己的海军航空兵可以作为第一板斧来消耗敌军的海上力量。
随后进到双方炮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依靠娴熟的火炮
作水兵来给敌军制造麻烦。
紧接着,在双方混战不分胜负的时候,本苦心研制出来的,致命的杀手锏就登场了:先进的鱼雷撕开对方的战列线,打
敌
的阵型击沉敌
的主力舰,一举确立海战的胜利!
在这个剧本内,本海军的炮战水平经过反复强化,比起老牌海上帝国英国的皇家海军来都丝毫不弱,比起美国这种新兴海上强国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1941年前后的本海军,单纯论起炮术来,可以说是天下无敌的。当时
本海军拥有素质最高数量最多的炮手,傲视群雄。
但是仅仅有炮术还是不够的,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内的规定,英、美、、法、意的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1.75:1.75,这个比例还包括战列巡洋舰。
没错,本在里面就是那个3!也就是说,
本海军主力舰的数量,只有美国海军的五分之三!如果不打
这个体系,那么
本在未来将永远是弱势的一方!
本海军在这个条约的限制下,数量上明显要少于美国海军,因此
本企图独霸西太平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图谋落了空。
在数量上无法做到势均力敌之后,本海军转而开始走质量建军的路线,努力提高每一艘战舰的实际作战能力,这就是为什么
本海军的战舰每一艘都要尽可能多的堆砌舰炮数量的原因。
本海军玩小算盘,偷偷略微提升自己的舰炮
径,隐瞒海军战舰的航行速度,这就是为什么长门号战列舰上的主炮
径,是不伦不类的410毫米,而不是世界海军主流的406毫米的原因了……
这样的偷摸狗,一直持续到大和级战列舰下水,
本海军在每一艘战列舰上都玩这样同级别略高一筹的手段,但是明眼
都知道,这一切都做不到从根本上提升
本海军的作战能力。
所以,办法还要从其他方面去想。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本的战列舰在吨位上只能达到美国的六成,而数量更有着天壤之别。
本当时拥有6艘战列舰与4艘战列巡洋舰,吨位合计301320吨;而美国拥有18艘战列舰,吨位合计525850吨——美国海军主力舰的数量,几乎是
本海军的二倍。
正因为如此,本要展开海上决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想办法削减敌
的战舰数量,成了
本海军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