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在只吃鹅肝香肠,过去餐桌上的鹅比
鸭还普遍。
圣诞大餐的烤鹅,自十九世纪起才上行下效,逐渐为美洲的火
所取代。
我在中学宿舍里吃过榨菜鹅蛋花汤,因为鹅蛋大,比较便宜。仿佛有点腥气,连榨菜的辣都掩盖不住。在大学宿舍里又吃过一次蛋
制的炒蛋,有点像棉絮似的松散,而又有点粘搭搭的滞重,此外也并没有异味。最近读乔。索伦梯诺(sorrento)的自传,是个纽约贫民区的不良少年改悔读书,后来做了法官。他在狱中食堂里吃蛋
炒蛋,无法下咽,狱卒
他吃,他呕吐被殴打。我觉得这
壮小伙子也未免太脾胃薄弱了。我就算是嘴刁了,八九岁有一次吃
汤,说“有药味,怪味道”。家里
都说没什么。我母亲不放心,叫
去问厨子一声。厨子说这只
是两三天前买来养在院子里,看它垂
丧气的仿佛有病,给它吃了“二天油”,像万金油玉树油一类的油膏。我母亲没说什么。我把脸埋在饭碗里扒饭,得意得飘飘欲仙,是有生以来最大的光荣。
小时候在天津常吃鸭舌小萝卜汤,学会了咬住鸭舌
根上的一只小扁骨
,往外一抽抽出来,像拔鞋拔。与豆大的鸭脑子比起来,鸭子真是长舌
,怪不得它们
矮声高,“咖咖咖咖”叫得那么响。汤里的鸭舌
淡白色,非常清腴
滑。
到了上海就没见过这样菜。
南来后也没见过烧鸭汤——买现成的烧鸭煨汤,汤清而鲜美。烧鸭很小,也不知道是
鸭还是烧烤过程中缩小的,赭黄的皱皮上毛孔放大了,一粒粒
皮疙瘩突出,成为小方块图案。这皮尤其好吃,整个是个洗尽油脂,消瘦净化的烤鸭。
吃鸭子是北边
在行,北京烤鸭不过是一例。
在北方吃的还有腰子汤,一副腰子与里脊
小萝卜同煮。
里脊
佣们又称“腰梅
”,大概是南京话,我一直不懂为什么叫“腰梅
”,又不是霉
菜炖
。多年后才恍然,悟出是“腰眉
”。腰上两边,打伤了最致命的一小块地方叫腰眼。
腰眼上面一寸左右就是“腰眉”了。真是语言上的来之笔。
我进中学前,有一次钢琴教师在她家里开音乐会,都是她的学生演奏,七大八小,如介绍我去的我的一个表姑,不是老小姐也已经是半老小姐,弹得也够资格自租会堂表演,上报扬名了。
给我弹的一支,拍子又慢,又没有曲调可言,又不踩脚踏,显得稚气,音符字字分明的四平调,非常不讨好。
弹完了没什么
拍手,但是我看见那白俄
教师略点了点
,才‘放了心。散了会她招待吃点心,一溜低矮的小方桌拼在一起,各自罩上不同的白桌布,盘碟也都是杂凑的,有些茶杯的碟子,上面摆的全是各种小包子,仿佛有蒸有煎有氽有烤,五花八门也不好意思细看。她拉着我过去的时候,也许我紧张过度之后感到委屈,犯起别扭劲来,走过每一碟都笑笑说:“不吃了,谢谢。”她呻吟着睁大了蓝眼睛表示骇异与失望,一个金发的环肥徐娘,几乎完全不会说英语。像默片
演员一样用夸张的表
来补助。
几年后我看鲁迅译的果戈里的《死魂灵》,书中大量收购已死农
名额的骗子,走遍旧俄,到处受士绅招待,吃当地特产的各种鱼馅包子。我看了直踢自己。鲁迅译的一篇一九二六年的短篇小说《包子》,写俄国革命后一个
落户小姐在宴会中一面卖弄风
说着应酬话,一面猛吃包子。近年来到苏联去的游客,吃的都是例有的香肠鱼子酱等,正餐似也没有什么特色。苏俄样样缺货,
到处奔走“觅食”排队,不见得有这闲心去做这些费工夫的面食了。
离我学校不远,兆丰公园对过有一家俄国面包店老大昌(tchkl),各色大面包中有一种特别小些,半球型,上面略有点酥皮,下面底上嵌着一只半寸宽的十字托子,这十字大概面和得较硬,里面搀了点
酪,微咸,与不大甜的面包同吃,微妙可
。在美国听见“热十字小面包”(hotcrossbun)这名词,还以为也许就是这种十字面包。后来见到了,原来就是粗糙的小圆面包上用白糖划了个细小的十字,即使初出炉也不是香饽饽。
老大昌还有一种
馅煎饼叫匹若叽(peroge),老金黄色,疲软作布袋形。
我因为是油煎的不易消化没买。多年后在
本到一家土耳其
家吃饭,倒吃到他们自制的匹若叽,非常好。土耳其在东罗马时代与俄国同属希腊正教,本来文化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六年间回香港,忽然在一条僻静的横街上看见一个招牌上赫然大书tchkl,没有中文店名。我惊喜
集,走过去却见西晒的橱窗里空空如也,当然太热了不能搁东西,但是里面的玻璃柜台里也只有寥寥几只两
尖的面包与扁圆的俄国黑面包。店伙与从前的老大昌一样,都是本地华
。我买了一只俄国黑面包,至少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总错不了。回去发现陈得其硬如铁,像块大圆石
,切都切不动,使我想起《笑林广记》里(是煮石疗饥的苦行僧?)“烧也烧不烂,煮也煮不烂,急得小和尚一
汗。”好容易剖开了,里面有一根五六寸长的淡黄色直
发,显然是一名青壮年斯拉夫男子手制,验明正身无误,不过已经橘逾淮而为枳了。
香港中环近天星码
有一家青鸟咖啡馆,我进大学的时候每次上城都去买半打“司空”
(scone),一种三角形小扁面包——源出中期英语schoon brot,第二字略去,意即
致的面包。司空也是苏格兰的一个地名,不知道是否因这土特产而得名。苏格兰国王加冕都坐在“司空之石”上,现在这块石
搬到威士敏寺,放在英王加冕的坐椅下。
苏格兰出威士忌酒,也是饮食上有天才的民族。他们有一样菜传为笑柄,hggs,羊肚里煮切碎的羊心肝与羊油麦片,但是那也许是因为西方对于吃内脏有偏见。利用羊肚作为天然盅,在贫瘠寒冷多山的岛国,该是一味经济实惠的好菜。不知道比窦娥的羊肚汤如何?
这“司空”的确名下无虚,比蛋糕都细润,面
颗粒小些,吃着更“面”些,但是轻清而不甜腻。美国就买不到。上次回香港去,还好,青鸟咖啡馆还在,那低矮的小楼房倒没拆建大厦。一进门也还是那熟悉的半环形玻璃柜台,但是没有“司空”。我还不死心,又上楼去。楼上没去过,原来地方很大,整个楼面一大统间,黑
的许多卡位,正是下午茶上座的时候。也并不是黑灯咖啡厅,不过老洋房光线不足,白天也没点灯。楼梯
有个小玻璃柜台,里面全是像蜡制的小蛋糕,半黑暗中
声嘈嘈,都是上海
在谈生意。虽然乡音盈耳,我顿时皇皇如丧家之犬,假装找
匆匆扫视了一下,赶紧下楼去了。
香港买不到“司空”,显示英国的影响的消退。但是我寓所附近路
的一家小杂货店倒有“黛文郡(devonshre)
油”,英国西南部特产,厚得成为一团团,不能倒,用茶匙舀了加在咖啡里,连咖啡
冲的都成了名牌咖啡了。
美国没有“司空”,但是有“英国麦分(muff)”,东部的较好,式样与味道都有点像酒酿饼,不过切成两片抹黄油。——酒酿饼有的有豆沙馅,酒酿的原味全失了。——英国文学作品里常见下午茶吃麦分,气候寒冷多雨,在壁炉边吃黄油滴滴的熟麦分,是雨天下午的一种享受。
有一次在多伦多街上看橱窗,忽然看见久违了的香肠卷——其实并没有香肠,不过是一只酥皮小筒塞
——不禁想起小时候我父亲带我到飞达咖啡馆去买小蛋糕,叫我自己挑拣,他自己总是买香肠卷。一时怀旧起来,买了四只,油渍浸透了的小纸袋放在海关柜台上,关员一脸不愿意的气,尤其因为我别的什么都没买,无税可纳。美国就没有香肠卷,加拿大到底是英属联邦,不过手艺比不上从前上海飞达咖啡馆的名厨。我在飞机上不便拿出来吃,回到美国一尝,油又大,又太辛辣,哪是我偶尔吃我父奈一只的香肠卷。
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
香的浩然之气
空而来,有长风万里之势,而又是最软
的闹钟,无如闹得不是时候,白吵醒了
,像恼
春色一样使
没奈何。有了这位“芳”邻,实在是一种骚扰。
只有他家有一种方角德国面包,外皮相当厚而脆,中心微湿,是普通面包中的极品,与美国加了防腐剂的软绵绵的枕
面包不可同
而语。我姑姑说可以不抹黄油,白吃。美国常见的只有一种德国黑面包还好(wesrphlrye),也是方形,特别沉重,一磅只有三四寸长。不知道可是因为太小,看上去不实惠,销路不畅,也许没加防腐剂,又预先切薄片,几乎永远
硬。
中国菜以前只有素斋加味
,现在较普通,为了取巧。前一向美国在查唐
街餐馆用的味
过多,于
体有害。他们自己最畅销的罐
汤里的味
大概也不少,吃了使

,像轻
中毒。美国罐
汤还有面条是药中甘
,几乎什么汤里都少不了它,等于吃面。我刚巧最不
吃汤面,认为“宽汤窄面”最好窄到没有,只剩一点面味,使汤较清而厚。离开大陆前,因为想写的一篇小说里有西湖,我还是小时候去过,需要再去看看,就加
了中国旅行社办的观光团,由旅行社代办路条,免得自己去申请。在杭州导游安排大家到楼外楼去吃螃蟹面。
当时这家老牌饭馆子还没像上海的餐馆“面向大众”,菜价抑低而偷工减料变了质。他家的螃蟹面的确是美味,但是我也还是吃掉浇
,把汤滗
了就放下筷子,自己也觉得在大陆的
形下还这样
殄无物,有点造孽。桌上有
看了我一眼,我
皮一凛,心里想幸而是临时
的团体,如果走不成,不怕将来被清算的时候翻旧帐。
出来之后到
本去,货
上二等舱除了我只有一个上海裁缝,最典型的一种,上海本地
,毛发浓重的猫脸,文弱的中等身材,中年,穿着灰扑扑的呢子长袍。在甲板上遇见了,我上前点
招呼,问知他在东京开店,经常到香港采办衣料。他
恻恻的,忽然一笑,像只刚吞下个金丝雀的猫,说:“我总是等这只船。”
这家船公司有几只小货
跑这条航线,这只最小,载客更少,所以不另开饭,
等就跟船长一桌吃,二等就跟船员一桌,一
三餐都是阔米
面条炒青菜
片,比普通炒面
爽,不油腻。菜与
虽少,都很新鲜。二等的厨子显然不会做第二样菜,十天的航程里连吃了十天,也吃不厌。三四个船员从泰国经香港赴
,还不止十天,看来也并没吃倒胃
。
多年后我才看到“炒米
”“炒河
”的名词,也不知道那是否就是,也从来没去打听,也是因为可吃之物甚多。
那在美国呢?除非自己会做菜,再不然就是同化了,汉堡热狗圈饼甘之如饴?那是他们自己称为junkfood(废料食品)的。汉堡我也
吃,不过那
饼大部份是吸收了肥油的面包屑,有害无益,所以总等几时路过荒村野店再吃,无可选择,可以不用怪自己。
西方都是“大块吃
”,不像我们切
丝
片可以按照丝缕顺逆,免得
老。他们虽然用特制的铁锤捶打,也有“柔
剂”,用一种热带的瓜果制成,但是有点辛辣,与牛排猪排烤牛
炖牛
的质朴的风味不合。中世纪以来都是靠吊挂,把野味与宰了的牲
高挂许多天,开始腐烂,自然
了。所以hgh(高)的一义是“臭”,g.y(像野味)也是“臭”。
二年间有的
留学生进过烹饪学校,下过他们的厨房,见到西餐的幕后的,皱着眉说:“他们的
真不新鲜。”直到现在,名小说家詹姆斯。密契纳的西班牙游记“ber”还记载一个游客在餐馆里点了一道斑鸠,嫌腐臭,一戳骨架子上的
片片自落,叫侍者拿走,说:“烂得可以不用烹调了。”
但是在充分现代化的国家,冷藏系统普遍,讲究新鲜卫生,要
,唯一的办法是烹调得不大熟——生
是柔软的。
照理牛排应当里面微红,但是火候扣不准,而许生不许熟,往往在盘中一刀下去就流出血水来,使我们觉得他们茹毛饮血。
美国近年来肥
没销路,农
要猪多长瘦
,训练猪只站着吃饲料,好让腰腿上肌
发达,其坚韧可想而知,以前最
的牛
都是所谓“大理石式”(mrbled),瘦中稍微带点肥,像云母石的图案。现在要净瘦,自然更老了,上桌也得更夹生,不然嚼不动。
近年来西餐水准的低落,当然最大的原因是减肥防心脏病。本来的传统是大块吃
,特长之一又是各种浓厚的浇汁,都是胆固醇特高的。这一来章法大
,难怪退化了。再加上其他官能上的享受的竞争,大至
泛滥,小至滑翔与弄
板的流行,至不济也还有电视可看。
几盒电视餐,或是一只意大利饼,一家
就对付了一顿。时髦
则是生胡萝卜汁,带馊味的酸酪(yogurt)。尼克松总统在位时自诩注重健康,吃番茄酱拌cottcheese,橡皮味的脱脂牛
渣。
五中叶我刚到纽约的时候,有个海斯康(hs)西点店,大概是丹麦
开的,有一种酥皮特大小蛋糕叫“拿
仑”,间隔着夹一层果酱,一层
油,也不知道是拿
仑
吃的,还是他的宫廷里兴出来的。他的第二任皇后玛丽露意丝是奥国公主,奥京维也纳以
油酥皮点心闻名。海斯康是连锁商店,到底不及过去上海的飞达起士林。飞达独有的拿手的是栗子
蛋糕与“
酪稻
”——半螺旋形的咸酥皮小条。
去年《新闻周刊》上有篇书评,盛赞有对夫
俩合著的一本书,书中发掘美国较偏僻的公路上的餐馆,据说常有好的,在有一家吃到“
酪稻
”。书评特别提起,可知罕见。我在波士顿与
尔的摩吃过两家不重装潢的老餐馆,也比纽约有些做出牌子的法国菜馆好。
尔的摩是温莎公爵夫
的故乡,与波士顿都算是古城了。两家生意都清淡,有一家不久就关门了,我来美不到一年,海斯康连锁西点店也关门了。
油本来是减肥大忌。当时的
尾酒会里也就有
吃生胡萝卜片下酒。
最近路易西安那州有个小城居民集体忌嘴一年,州长颁给四万美元奖金,作为一项实验,要减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症的死亡率。当地有
说笑话,说有一条定律:“如果好吃,就吐掉它。”
现在吃得坏到食品招牌纸上最走红的一个字是old-fshde(旧式)。反正从前的总比现在好。新出品“旧式”花生酱没加固定剂,沉淀下来结成饼,上面汪着油,要使劲搅匀,但是较有花生香味。可惜昙花一现,已经停制了,当然是因为顾客嫌费事。前两年听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处公布,花生酱多吃致癌。花生本身是无害的,总是附加的防腐剂或是固定剂致癌。旧式花生酱没有固定剂,而且招牌纸上叫
搁在冰箱里,可见也没有防腐剂。就为了懒得搅一下,甘冒癌症的危险,也真够懒的。
美国
在吃上的自卑心理,也表现在崇外上,尤其是没受美国影响的外国,如东欧国家。吃在西欧已经或多或少的美国化了,连
黎都兴吃汉堡与炸
等各种速食。前一向nbc电视洛杉矶本地新闻节目上
例介绍一家波兰餐馆,新从华沙搬来的老店,老板娘亲自掌厨。一男一
两个报告员一吹一唱好几分钟,也并不是代做广告,电视上不允许的,看来是由衷的义务宣传。
此地附近有个罗马尼亚超级市场,毕竟铁幕后的小国风气闭塞,还保存了一些生活上的传统,光是自制的面包就比市上的好。他们自制的西点却不敢恭维,有一种油炸蜜浸的小
,形状像有直棱的古希腊石柱,也一样坚硬。我不禁想起罗马尼亚
是罗马驻防军与土著
的后裔,因此得名。
不知道这些甜食里有没有罗马
吃的,还是都来自回教世界?
尔
半岛在土耳其统治下吸收了中东色彩,糕饼大都香料太重,连上面的核桃都香得辛辣,又太甜。在柏克莱,附近街
有一家伊朗店,号称“天下第一酥皮点心”。我买了一块夹蜜的千层糕试试,甜。自从伊朗劫持
质事件,美国的伊朗菜馆都改名“中东菜馆”
,此地附近有一家“波斯菜馆”
倒没改,大概因为此间大都不知道波斯就是伊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