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有點不一樣
但你會感到我的誠意 我的保護
給你
給你的快樂 沒有負擔沒有束縛”
這大概是我所看過描寫保險套最厲害的詞了。在我驚訝佩服之餘,我發現有著重度近視的他,右邊鏡片有個不小的裂痕。我提醒他,這樣看不清楚吧,趕快找個時間去修。他說,”看不清楚,有時反而比較好…..” 他又繼續在電腦寫下,
“戴起眼鏡 看清楚
周遭世間
事物
一切是那麼痛苦
連自己都快要無法與自己相處
難道只有我在承受苦楚
還是大家嘴裡不說 但其實也都很無助
從世紀末期盼到世紀初
心靈還是無法富足
越是美麗的事物越殘酷
一樣的場景 相同的故事 重複演出
我一次又一次想掙脫
但總掙脫不了這
生的束縛
下起雨 鏡片起了霧 看不清楚
世間一切 迷迷濛濛 模模糊糊
終於 有時
子可以過得不那麼辛苦”
不論如何,他的確是個敏銳善感的
,好像能”想很多”的
都常會有憂鬱傾向,是不是
生這麼經不起思考,越思考就會越感悲哀? 史上好多偉大的作家畫家藝術家及發明家,像牛頓,梵谷,也有明顯憂鬱傾向,是不是就驗證了這個說法?“想太多”到底是個優點還是缺點? 他們不就是能想
所不能想,能夠思考到一般
所思考不到的,才會有與眾不同的創見? 憂鬱只是一種疾病,還是一種
類演進過程中,能促成
類進化的優勢
格特質? 我們是應該”治好它”還是應該學習與它共處?
像其他許多控制穩定的愛滋病毒感染者一樣,小傑只需要每三個月回來門診追蹤一次。最近一次看到他,臉上還是一抹憂鬱氣息,我再次問他有沒有考慮去聽聽
科的意見,這次他好像終於願意考慮我的提議了。
他說,“未曾哭過長夜者,不足以語
生;未
經
生苦痛,無法感
所不能感。我已經哭過長夜,也已
經
生苦痛,或許我承受憂鬱已經承受夠了,夠了。我其實仍然不願意相信,我的憂鬱只是個你們醫生
中的一種”疾病”,但我的確願意嘗試看看你所謂的抗憂鬱藥物,來改善我的生活。你可以推薦我去看哪位
科醫師嗎? 不過,有時,我是那麼真實的存在於虛幻中,又是那麼虛幻的活在現實裡,真實中的我太過虛幻,虛幻中的我又那麼真實,到底哪一個我該去看診呢?”
他又接著說,“我的存在感完全混淆了…你看過存在主義大師卡夫卡的變形記嗎? 主角一夜醒來變成甲蟲,一覺醒來,變得自己不認得自己;
所有親密感
,不知躲藏到哪裡去,
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飢餓,
不眠不休,也不渴望休息。
不管是親
或愛
,
你幫不了我我幫不了你
再怎麼自我剖析,
但也看不出什麼東西。
我不是無
,只是不再認得你,
不再認得你,最後也不認得我自己,
到底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我的媽呀,我怎麼知道是誰的問題! 我跟他說完話後,常會覺得不如自己先去看
科。我想到明天早上的
科門診,有一位醫師還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