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存的儿子最大也只有二十多岁,虽可独当一面,对上世家大族那些老狐狸终究差了一些。
而少年不输成
之智,自幼便绝顶聪慧、通透过
的曹冲并无向上之志,曹
到底没法狠下心,不顾曹冲的意愿将他推
荆棘洪流中。
思来想去,综合
格与才能,最合适的
选便是有着少年心
,又不失沉稳与野心的曹丕。
他欲立曹丕为嗣子,在力不从心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铺平道路。本身重量足够,对曹丕有救命之恩,影响力
重的郑平该如何安排——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他并非摇摆不定,而是郑平确实令他觉得为难。
曹
好不容易做出决定,在杀与纵中选择了后者,郑平刚才的那番话又令他杀心毕现。
那话的意思是——为了权力的顺利
接,维持局势的安稳乃是必然。他必须收手,结束暗中的布置,放过孔融、崔琰、杨修等
。
这确实是实话,甚至一语中的,却让曹
目生
霾。
若非曹
找了许多名医分别诊治,比对诊断之词,确定他这病是因为年老和多年征战留下的暗伤,上回的刺杀不过是个引子,他定然怀疑是不是郑平在其中捣了鬼。
——怎会那般之巧,在他狠下心决定一个个地除掉孔融等
的时候,忽然就病重了?
哪怕确定此事八成无郑平无关,在听到这句“贴心”的提示时,他仍控制不住横生的戾气。
这道戾气转瞬即散。
不论他再怎么着恼,他不能再贸然对世家出手这是事实。
郑平不过是将一切挑明罢了。
“祢正平此
,表面清狂无状,实则进退有度,立浊世而清,登朝堂而隐;举重若轻,视权势尊崇于无物,无
可驾驭之。需寻常用之,以
待之,方得始终。”
……
郑平已离丞相府,并不知曹
对自己的评价之语。
对于曹
的病
与最后的抉择,他丝毫不觉得意外。
正如他对曹
所说的那样,曹
这病是自然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