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不再去管独立高阶的刘协,大步往殿外走。吹
殿中的风带来最后的话。
“丞相起生杀之事,乃为利己;陛下之所举,亦为利己,二者并无不同。陛下欲绝境而为之,衡自不可相与。今
之事只当未
过耳,可若是陛下用心有异,欲用孔融等老友的
命以作威胁……恕衡狂悖,昔
既能一剑斩下细作的
颅,今
也能以笏为剑,送陛下一家
后土团圆。”
刘协已然脸色铁青:“平,你好生大胆。”
“衡之大胆,十五年前的丞相已然领教一二。天子若也想领教一番,衡随时奉陪。”
身后不再传来声响。
片刻后,郑平离开皇宫。
等他回到府上,得到门房汇报:不久前曹丕派
送来传达几句话,听起来似是语焉不详的抚慰,又似是单纯因为事务繁忙而无法亲自接见的道歉。
郑平将那几句话在心中斟酌了一番,追问门房:“副相可还留了别的话?”
门房摇
道:“只有这些。”
郑平示意自己已经知晓,屏退左右,独自往内走。
曹丕只派
过来传话,并未如往常那般亲至,话里话外也未有任何提到郭暄之处,这或许是为了避嫌,但更多的可能是代表了另一个讯息。
郑平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到郭氏的房中略坐了一坐,二
谈了什么内容外
不得而知。仆从们只知道二
谈中途传了郭暄进去,直到临近宵禁,才见郑平与郭暄二
面色迥异地出门,未如往常那般在路上闲谈,而是一语不发,各自回了房中。
之后的几天,郑平没事
似的去衙中打卯,偶尔去荀彧等
家中拜访,与过去并无不同。
朝中的气氛
益紧张,请曹
称公的声音越来越响,与之同时,反对的
则与
俱减,不是因故、犯事而罢官,就是心知事不可为,又因近期的动
而不敢坚持己见。
在曹
受九锡前,他派
给郑平送了一块石板。
郑平看着漆盘上那块
掌大的石板,讥诮道:“丞相莫非想让衡在这块石板上替他提一提墓铭?”
这回来送东西的公差并非上回在荀彧家的那个。或许是因为上回那些不美妙的回忆,那
在一听要给郑平送东西时,立即告假称病,接手这一任务的是一个年轻而面薄的青年
。
听到郑平的不敬之语,来送东西的公差脸都绿了,生怕此语传
曹
耳中,连他都讨不到好。
他在心中暗道倒霉,却不敢表达不满,得罪这个赫赫有名的刺
,只得咬牙挤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