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他居中持重,为曹
立下累累大功,举荐了无数
才……曹
将他视作张良全然发自真心,没有分毫虚假。
当年即便是他被陈宫、张邈两个老朋友背叛,穷途末路,荀彧也没有抛弃他,反而冒着生命危险替他稳固局势。
曹
以为荀彧永远是他最值得信任,永远不会背叛的臣属兼好友。却没想到——当年生死一线,最为艰难的时候荀彧没有背叛;如今曹
志得意满、权倾九州,荀彧却与他生了隔阂,这让曹
隐隐焦虑,想要与荀彧重归旧时,却始终不得其法。
郭嘉知曹
与荀彧的症结,缄默几息,只是开
道:“荀彧持君子之道,与旁
不同。”
曹
没有接话。
他曹
向来不是君子,自小便会行
诡算计之事,自然与君子非一道之
。
可他亦曾愤世嫉俗,为汉朝
象而怒,试图肃清吏治,除权宦之弊,举义兵以灭董,匡正汉祚。
如今他亦未改治世初心,只因久居高位,身下埋着无数血
铺叠而成的九层垒土,后退一步便会跌落云端。他不想跌成
泥,便攀着眼前唯一的一道杆,意图再进一步。
“天子式微已久……荆州、江东虎视眈眈,即便没有孤,割据一方者,何
不想成千秋之业?”
此般掏心掏肺的真心之语,若是旁
听了只怕会大惊失色,两
战战怕自己身首异处。
郭嘉却是毫无异色,只长叹了一声,为曹
的酒樽满了一杯。
“韩信功高,原未有谋逆之举,不也身首异处?”
郭嘉这一句话,犀利而尖锐地指出曹
心中最为忌怕的心事。
即便曹
没有篡位之心,卧榻之旁却不容他
酣睡。天子刘协并非灵帝那样的昏碌之君,他身上有汉和帝刘肇的暗影。一旦找到机会,便会扫灭身旁的威胁,将曹
变成第二个韩信。
旁
或许各有各的理想与信念,唯独郭嘉,万事不挂怀于心,对名利视如粪土,比其他
更多了一分旁观者的极致清醒。
也只有他,最能
刻地了解与
悉曹
的心思。
曹
听闻郭嘉之言,闷尽杯中之酒,叹道:“唯奉孝知我。”
自衣带诏后,曹
与天子早就没有握手言和的可能,曹
实则已无退路。
郭嘉便问:“主公意欲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