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雩生把木盒安然无恙的送到了扶摇山,
到了析木手上。
说是扶摇山,实际上已经不能称作山了,昔
参天的大树相继枯萎,清澈的溪流
涸,坚硬的山石经过万年风化,最终只剩一个土丘般的荒漠。又因为有大妖盘踞,
怪小妖都避而远之,更显的死寂。
析木小心翼翼的把那株碧绿的枝桠栽在
府门
,细心的拿千百里外取来的灵水浇灌,又咬
手指,用鲜血在周围细细的画上聚灵与防御的阵法。这年
不及过去,曾经充沛的灵气已经变得稀薄,上古时能移山倒海的法阵到如今大多都不能再用,哪怕侥幸能用,效果也大打折扣。
只是析木不在乎能起多少用,哪怕一点点都是好的,这株灵木的存在支撑了他万年,也许还会有今后数个万年——这是他所知道的唯一能让扶摇复活的方法,尽管希望微渺,尽管他也不能确定,如果扶摇山兴盛,那新的山,是不是曾经
他的哪一个。
但是他不在乎,他心里只有可能。
待做完这些事,析木的脸有些苍白,他伸手按了按额角,看向在一边一声不发的雩生,“你还没回去,是有什幺事幺?”
雩生的目光终于从那抹翠绿上移开,看着眉眼泛着倦意的析木,想了会儿,还是说道,“我想知道些关于主
的事
。”
“哦?”析木来了兴致,问,“你想听哪一段?”
雩生垂下了眼皮,不做声。他有心想听所有,又觉得强
所难,若说最在意的是与熏池天有关的一段,又说不出
。
析木看着他的模样,心底一片了然,便
脆搬了石桌石凳,从
开始说起来。
盘古大开天辟地,身躯变做山川河流,山川占地气聚灵气,化形之后成为山水伯。昔
四尊大还未隐时各有所辖,伏羲管天,
娲管地,西王母管生灵,农管山河。那时候
娲还没有创造
类,天地间的明与生灵经历了一段漫长又和谐的时光。
天熏池,就是在那个时候,到了敖岸山。那时的敖岸山不宏伟也不险峻,在洪荒早年诸多的大山,比如昆仑,不周比起来,实在是太过渺小,小的连山都还没孕育的出来。但是熏池就是选择了那里作为自己的居所。天从奎山盛来玉膏埋在山
,从昆仑移来灵木载种在山阳,挖渠道让周边的河流来此循环,又在河道边载满灵
。敖岸山在熏池的改变下
益繁茂,然后有一天,重光出现了。
那是一个傍晚,夕阳西下,当时的太阳离地近,晚霞映红了整片天空,连地上的
树河流都沾染了火焰一般的颜色。
熏池就在漫天的红光之中看到了一个
,遥遥的站在
地上,一阵微风拂过,吹起他及地的长发。他回
的那瞬间,熏池只觉得这绚丽的晚霞都失去了颜色。
熏池给他取名叫谢重光,教他语言文字,带他去众的聚会,和他一起去
娲的新子民——
——的集市游
……
两
就那样形影不离的度过了千年的时光,连黄帝与蚩尤的大战都没能打扰到他们的平静生活,直到一天,山脚下的河流里,开始不断的飘来妖或
的尸体。
第二次的封大战,初始只是修道
的争执,一者说,只有
才有资格修炼封,一者说,凡是求道问仙之
,不管披毛戴角,还是湿生卵化,都该一视同仁。之后牵连却越来越广,几乎所有的妖,
都波及其中,甚至连天上的众都分成了两派。
与
益增多的尸体相应的,是不断有
上山问熏池重光的意见,重光是山,天生的偏安一隅的
子。但熏池却有其他的想法。
他说,“如今九天上的众,一部分是当年黄帝绝地天通带去的部下,一部分是之后的各种生灵通过苦修获得了飞天之力,去得九霄才被封的新。这其中复杂非常,恐怕事
不能善了。”
再问他支持哪一方,熏池却是看向了重光,略带忧虑的说道,“若真说来,重光也是披毛戴角之类,如今众
都记得他的身份,年年有
上山祭拜。等到万年后往事都被遗忘,那他是不是也要被当畜生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