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洙的
犹自带了一丝恍惚,虽然不明显,但跟他混熟了的赵肃很容易便感觉到,他捅了捅陈洙,取笑“伯训一夜没睡”
陈洙揉了把脸,微微苦笑“不瞒你说,确实是半宿没睡,翻来覆去做了不少梦,一会儿梦见自己落榜了,一会儿又梦见自己到七八十岁还考不中,比起少雍,真是自愧不如”
赵肃笑道“你也别奉承我了,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要说文采出众绝对算不上,估计也就是碰巧。”
陈洙也笑,低声提醒道“你第一次考便是解元,少年成名,一会儿巡抚大
兴致一来,说不定还要你当场作诗。”
赵肃一听作诗就
大,他知道自己在乡试中作的诗,绝对算不上上乘,没想到最后竟会被选中魁首,难不成这次考试
员的平均水平偏低想想又觉不太可能,如陈洙这般虽然曾经落榜,但就学识文采来说,绝对也是稳扎稳打,出类拔萃的。
在陈洙看来,赵肃微微拧着眉
纠结的模样很有意思,难得少年老成的他也会出现这种表
,此时
正盛,光线从外面照进来,更衬得鬓间发丝如漆,陈洙不由得就想起“朗朗如
月之
怀”这样的话来。
“怎么”赵肃注意到他的视线。
“没什么。”陈洙轻咳一声,有些赧颜,随即说起别的话题。
不多时,福建巡抚、学正、福州知府等陆续来到,大家少不得上前一一见礼,鹿鸣宴就此开始。
与福州巡抚衙门的歌舞升平相比,遥远的北京城,天色暗沉沉的,被层层乌云笼罩着,闷热得快让
透不过气来。
永寿宫外,嘉靖一身道袍,抬
望天。
“黄伴,你说这天色怎么说变就变了呢”
黄锦亦步亦趋地跟在后
,闻言笑道“这几天热得狠了,兴许是要下一场大雨。”
嘉靖唔了一声“这几天朕连静修都想着这事,定是上天听到朕的心声了,下雨了好,庄稼就有活路了。”
“皇上是天子,天子所求,上天哪有不允的,
婢只盼着跟在皇上身边能沾点仙气,再伺候皇上个一两百年,也就满足了。”
“你这猴儿,就会耍滑,哪有
活一两百年的”嘉靖被他逗笑,紧绷着的脸色也缓和下来。
那您还天天上赶着去炼丹,想长生不老呢,黄锦心说,一边陪笑。
“得了,你今天半句话憋不出个
来,是有什么想和朕说的”
“皇上英明,是
婢忽然想起来,今儿个还是小皇孙四岁生辰呢。”
“是你忽然想起来,还是有
告诉你的啊”嘉靖摆弄着道袍袖
,悠悠道。
黄锦扑通一声跪下“不敢瞒皇上,是昨
奏事完毕之后,严阁老和徐阁老两位在说,被
婢听见的”
“好了好了,这么紧张作什么,朕又没怪罪你。吩咐下去,赐玉如意一柄,石榴两盘到裕王府,哦,裕王侧妃李氏教子有功,赐绸缎百匹。”
黄锦忙应下,可皇帝没让他退下,他还得候在那里。
只听得嘉靖幽幽叹了
气“这寻常
家三代同堂,得享天伦之乐,可朕呢,身为万方之主,孙子都长到四岁了,还没见上几面”
黄锦默默听着,暗自苦笑。这能怪谁,裕王殿下真要天天带着世子过来觐见,估计您也不会见。
古往今来,父子相残在天家并不少见,但因为迷信道士的话,认为二龙见面会不吉利,于是就真的把儿子们抛到一边的皇帝,还真是屈指可数。
这三十年来,就算见面也是远远地瞧一眼,跟儿子说的话加起来还没有大臣多,儿子结婚他不管,儿子读书他不管,两位仅存的皇子被放牛吃
式地养大,能安全无恙长大成
,也真是迹,如今有了皇孙,还是一贯原则不见。
这位热衷修仙,却绝顶聪明的皇帝感慨了一会儿,似乎也觉得有点说不下去,便转了话题“翊钧如今长成什么样了,朕记得上回见着他,还是去年的事
了。”
黄锦笑道“小皇孙聪明可
,他甚至还记得
婢,一
就喊出
婢的名字来。”
“哦,”嘉靖也笑了起来“这小子倒是像朕”
那
小太监捧着个玉盘,小心翼翼地呈上来,黄锦瞥了一眼,接过玉盘,双手捧着,轻声道“陛下,该进仙丹了。”
千里之外的福州府,赵肃已经有些
重脚轻,他扶着脑袋小声对陈洙说“咱找个机会尿遁了吧。”
陈洙苦笑“我也正有此意。”
敬巡抚大
要喝,敬大大小小的官员要喝,同年们过来敬酒,还要喝,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白酒,虽说酒杯小,可也架不住这么多趟,赵肃觉得自己濒临阵亡,赶紧趁众
不注意,跟陈洙往外溜。
新鲜空气涌
鼻,才觉得自己顿时又活过来了。
赵肃
吸了
气,感叹道“看来回去得多练练酒量了。”
陈洙摇摇脑袋,似乎想把醉意摇掉“少雍,方才你与巡抚大
说的那些抗倭方案,虽然
彩绝伦,可我怎么觉得,还有未竟之言”
这
的感觉真敏锐。赵肃斜斜倚在阑下“有些话,也不能全说白了,倭寇虽然为患一方,但有胡宗宪,戚继光这些猛将在,最多再过几年,也会平定的。我担心的是别的事
。”
“什么事”
“
平倭寇之后呢,老百姓的
子就好过了田税,
税,徭役,水患,北面的鞑靼,这些怎么办”
陈洙怔怔看他,似乎没想到他会提出这种问题。
赵肃说完,笑着反问“伯训有答案吗”
他喝得有些高了,虽然理智尚在,可态慵懒,姿势随意,加上那身广袖宽袍,看上去更像一个魏晋名士。
陈洙盯着他看了半晌,直看到赵肃都有点发毛了,才憋出一句话“少雍心怀天下,我实不如也,从今往后,愿与君共勉,盼能以微末之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赵肃大汗,他也就是随
问问,没想到陈洙居然
血地来上这么一段,酒宴散席之后接连几天,他每天都上门,要么拉着自己写策论,然后互相探讨,要么向自己问起倭寇和鞑靼的事
,弄得赵肃苦不堪言,天知道他那些了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