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才高八斗啊
分科考试始于隋文帝并在隋朝有了长足的发展,明经、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秀才、进士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科举都有,除了这所谓的常举,还有制举,制举属于皇帝临时下诏而举行的考试,主要为选拔一些特殊的
才……
科举渐趋成熟,可伴随大隋的覆亡,士族势力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这令蓬勃发展的科举无疾而终,出身门第成了选拔
才的第一标准。更多小说 ltxs520.com
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魏晋之风再现,直到大梁太宗皇帝这一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士族欺谤皇权,哪个皇帝愿意看到这种局面?太宗皇帝自知时
无多,此次大比是他对抗士族力量最大的筹码,重视是理所当然的。
正因为太宗皇帝的重视,原本属于制举的考试无形中演变为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常举。
誓为大梁选拔各方面的
才,如果非要喊个
号的话,这句最合适。
俗话说劳动不分贵贱,可果真如此么?同样的道理,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这方方面面的
才,可
才就没有三六九等吗?
明字旨在选拔对书法、文字有专长的
才,以叶羽那比屎壳郎沾了墨爬出来的痕迹好看点的字迹,他绝对没戏;明法是为选拔熟悉律法的司法
才,叶羽违法
纪的事儿
多了,他难以服众;明算就是考数学,他倒是拿手,可这不怎么被世
看中,考了又能怎样?
叶大公子的终极目标是中状元,像什么一史——
通《史记》、《汉书》、《后汉书》其中之一,三史——
通这三本史书,还有那个道举,这些都有些够不上档次,虽然他也不怎么会。
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在进士与明经两科中选考一门。
从银屏
中得知,明经先考贴经、再试经义。所谓贴经,就是从经书中摘一句话,要么去掉前半句,要么去掉后半句,由考生补充完整,就是有点类在于今天高考的诗词填空。
贴经,叶羽觉得他勉强能应付过来;可想到经义,他又蔫吧了,以前不好读书,他更不求甚解,谁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那进士科都考些什么?”
叶羽曾弱弱的问了银屏一句,看来这全国
的考试不好糊弄过去啊。
“先试贴经,次试诗赋,最后是策论。”
叶大公子越是低声下气,银屏心里越没底,一般犯了错误的孩子都这样。
“这我最拿手,咱就考进士科了!”……
曾经的豪言犹在耳畔,叶羽拿着发到手里的考卷,他差点没哭了。
科举史上有这么一种说法,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中进士的,那都是小孩儿,好多
穷一生
力也中不了,由此可以想象进士的难考。
叶羽今年才十八岁,按刚才那个算法,他充其量就是一婴儿,阅历太浅啊。
早知道这样,打死也不考这
进士了,这是给自己找罪受啊。
叶大公子很想很光棍的
白卷,可这怎么对得起银屏?
“二哥,你不是要速战速决吗?怎么现在还愣着?”
钱宝儿把魂游物外的叶羽拉回了现实。
“那现在就开始吧,我说你写!”
叶羽再次翻开考卷,瞅了一遍又瞅一遍,他继续沉默。
“二哥,我笔上的墨都快
了,你怎么还不说啊。”
叶羽脸红了,他低
看看自己腿上的夹板又揉了揉
发,“宝儿,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成事不说,后边是什么。”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钱宝儿肯定的说道。
叶羽叹了
气,他将考卷送到钱宝儿跟前,“你看清了,这是成事不说,不是不足!”
钱宝儿恍然大悟,他很认真的思考了一会儿,“二哥,医术上不怎么有这东西。”
听到钱宝儿的回答,叶羽那受伤的右手差点没握起拳
,当初怎么就想到找宝儿帮忙?脑袋被驴踢了咋地?
“二哥,你也不会?”钱宝儿小心翼翼的问道。
叶羽翻了翻白眼,这不明摆着吗?
“二哥,咱后边就写败事有余,”见叶羽想发火,钱宝儿慌忙补充,“要是不写肯定错了,可写上就有一半的把握,万一考官出题出错了呢?”
“那还有一句呀,这成事不说后边得两句啊。”
“咱就不填了呗,也许是考官……”
“又是考官错了?这到底是他考咱们还是咱们考他?算了,就写败事有余,死马当活马医吧。”
明知是错却还得去写,叶大公子之悲哀啊。
大夫都是书法家,他们尤其擅长
书,钱宝儿的字刚要飞起来,就被叶羽给拍住了。
“小楷!必须是小楷!”……
钱宝儿的小楷,叶羽大体满意,他们接着往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