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更新量有点差,
更只有四千多字(两章),有点对不住我的读者朋友们。龙腾小说 ltxs520.com .更新最快
明天给死去的岳父填坟,清明快到了,咱汉
重视逝去的先
官府没有骗
,很多从山里出来的难民都被分到了土地和已经没有主
的房屋。
都说大
之后便是大治,事实证明,这话说的不错。
虽然福建光复各府留用的原清朝投降官吏占了八成,但是对于政策的执行,他们却是有着很高的积极
,并且效率很高。
将功赎罪的心理促使投降官吏们一丝不苟的完成齐王殿下的
待。
很多从前在百姓眼中的“狗官”摇身一变成了“青天”,也算是洗
革面了。
和钱财相比,还是
命要紧些。更何况不少降官还指着弄些“政绩”在新朝扶摇直上呢。
闽南邻近广东的府县,第七镇从
州打进来后,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建村设乡”,并且广东方面,尤其是
汕地区正在用各种手段吸引闽地百姓投奔。
汕之地原本就是粮仓,早年郑森为了解决金厦粮
困乏的难题时,就曾将夺取
汕定为解决之道,为此不惜攻打据有
汕的明军郝尚久部,最终导致郝尚久降清以及后来的“
州大屠杀”。太平军东征后,因为史原因,对
汕活跃的地方团练和寨丁进行了大清洗,或直接、或间接制造了不少惨剧,最终在击败济度大军后,
汕之地基本也成了白地。
而广东省各府中,
汕之地显然是非常适宜居住和开垦的,因此广东光复后,广东巡抚廖瑞祥便一直想恢复
汕地区的生产,但因缺乏
力导致
汕的恢复始终不能奏效。第七镇驻防
州,曾三次奉命攻
闽南,执行削弱福建清军的战略意图。在此过程中,第七镇镇将胡启立得到廖瑞祥以及两广总督宋襄公的授意,迁移了不少闽南百姓至
州屯田开垦,总数有四万余。
表面上,广东官府对于闽南百姓迁移到
州居住肯定是用“自愿”字眼定
的,实际上却是“掳掠”
质的。当年周士相在香山提出伐清如伐树,指出
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故而对清军事行动首先就是要削弱清军的枝叶,再伐其主
。将清占区
大量“动迁”至明占区,便是这个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针之一。
第七镇迁移闽南百姓至
州,在当时是得到了周士相的默认的,因为闽南地区是清占区。清战区的
越少,生产越
败,肯定有利于太平军。至于这种手段牺牲了多少清占区百姓的利益,害了多少
家,周士相不愿去想,他也不敢想。因为一旦
去想这件事,他会做恶梦,会生出愧疚感,但现实却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
这件事和在湘西为修建封堵清军的工事而累死数万百姓、镇压
州反动寨丁一样,本质上都是打着光复大明的旗帜,
的却是和满清一样
神共愤的事。矛与盾的结合,良知和现实的煎熬,诚然如铁石心肠的周士相,都不敢去想,他能做的也仅仅是最大程度的减少不必要的死伤。但到底减少了多少,没有
能知道,也没有
去统计。或许,这些事
会永久封存在史料档案之中。
满清杀了我无数汉
,所以我要站出来反抗,可却因为我的反抗,又使许多原本应该在这
世之中能活下去的百姓丢掉了
命,那么我做的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从前,周士相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可以用大义,用民族的未来,用他前世所知道的史让自己相信他的所做所为没有错。可当真正面临这些事,亲眼目睹那些惨剧之后,什么样的大义都不足以让他镇定自若。那些百姓或许可以用“牺牲”二字一笔带过,可以用战争注定就有伤亡解释,可周士相始终不愿面对。
如今的闽南的各府已经光复,从前对付清占区的手段自然不能再用。想要集中
力恢复生产,福建正在推行的分田地政策自然会引申到广东。福建方面肯定不愿意境内
流失,于是,在长达近十年时间内,福建和广东两省的官府,从上至下都是处于对立面,一方在拼命想吸引对方境内的百姓投奔自己,一方却是死命想留住百姓。于是,中国史上罕见的一幕出现了两省的官员们带着手下的保安团丁在省境处昼夜巡逻,很多时候老爷们为了几个百姓的去留大打出手,丝毫不顾颜面。
官府不再是官府,而是真正成了父母。
当
的有效增长成了考核官员升迁的最主要手段后,固然有一些荒唐的事
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得益最多的还是原本官员眼里的“
民”
